百年青島,一座融匯了東西方語言的老城,一座匯聚了東西方文化的老城,這裏佈滿歷史遺存的老建築,她的美無與倫比。來青島,感受一段青“城”時光。

01迪德瑞希宅第舊址 沂水路7號

迪德瑞希宅第舊址建於1907年,爲德佔青島時德人迪德瑞希宅第舊址。德國三段式磚木結構建築,紅色磚瓦,綠樹交相掩映,有一種神祕幽靜的感覺。

02德國總督官邸舊址 龍山路26號

德國總督官邸舊址(青島迎賓館)建於1905年,位於信號山半山腰上,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依山面海,雄偉壯觀,它是一座歐式風格建築精華的薈萃,是當時膠澳戰區提督的官邸,最初稱爲“提督樓”。作爲“德國建築藝術在中國”的最高代表,這幢氣勢雄偉的建築是德國威廉時代典型建築格調與青年風格派手法相結合的範例,創造性地包容了多種建築藝術語言和東西方的文化理念。它記載着歷史,同時又超越了自身的歷史,成爲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顯赫載體和二十世紀人類建築藝術的經典象徵。這種建築現在在歐洲本土也極爲罕見。

03青島警察署舊址 湖北路29號

德國佔領此處後,於1904年建造了膠澳警察署,中國人稱爲巡捕房。這座建築最顯著的特色便是它高聳的鐘樓,是青島五大鐘樓之一,現在這座建築是青島市公安局。

這裏插播小廣告,介紹下青島的五大鐘樓:火車站鐘樓、警察署鐘樓、基督教堂鐘樓、聖彌愛爾大教堂鐘樓、聖保羅教堂鐘樓。

04黑氏飯店舊址 湖南路11號

黑氏飯店舊址建於1924年,距今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了,是法國式建築,據說最初爲一家法國的洋行,高兩層,局部三層,對稱佈局,主立面呈現出“山”字形。入口處突出,高臺之上爲石柱頂立的門廊,再往上是而樓三面有窗的觀景房間,房間頂部爲三樓陽臺,三樓的山牆上和主立面的東西兩端共有五座小小的尖塔,將這座洋房襯托得玲瓏可愛。前有庭院與街道相隔,鬧中取靜。

05美國領事館舊址 沂水路1號

美國領事館建於1912年,是沂水路北側最後建成的一棟德式洋房,和早期的德式建築相比,這幢建築平面清晰,立面裝飾也趨向簡潔,保留了高大的山牆、老虎窗,開放式的明廊,去掉了觀賞價值極高了塔樓,也是沂水路上早期德式建築中沒有塔樓的兩個建築之一(另一個是沂水路14號英國領事館)。

06海軍營部大樓舊址 沂水路9號

海軍營部大樓建於1899年,初爲德國高層官員官邸,亦稱“十一號官邸”,1912年改稱“營部大樓”。營部大樓與總督早期私邸同期建造,屬青島年代最久的建築之一。

07德國總督府舊址 沂水路11號

爲德國膠澳總督辦公樓,故名“總督府”,建於1903年,建築面積7123平方米,主體高20米。主面爲三縱五段的對稱處理,建築平面呈凹字型。現爲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和青島市政協的辦公場所。

08英國領事館舊址 沂水路14號

這也是沂水路上著名的建築,湊巧的是,這條路上的1號是美國領館,而這條路最後的一個門牌號---14號卻是英國領館,一個把頭,一個收尾…...關於青島的英國領事館,來自德國方面的原始記載似乎很少。人們一般相信,在德佔青島的一部分時間中,英德之間的關係已很微妙,這種微妙且不正常的博弈,無疑直接導致了英國利益在德國保護區的被抑制。

09德國領事館舊址 青島路1號

位於廣西路拐角處,建於1897年,該建築最早是德國僑民的住宅。典型的歐陸風格建築。二戰時期,這裏是青島惟一惟一的外國領事館。後來,這裏被孔子後裔購下,轉贈市政府後,被開闢爲“南園孔子紀念館”。客觀地說,就歷史文化內涵與建築藝術價值而言,20世紀在中國誕生的其它西方建築恐無一能出其左右。

10國際俱樂部舊址(1910年)中山路1號

建於1910年,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中山路最南端與太平路的相接處。建築師爲庫爾特·羅克格,爲德國青年派風格。該建築爲德國在青島修建的第一個俱樂部,作爲德國上層人士的社交場所。

11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 中山路68號

建築師蘇夏軒設計,公和興營造廠承建,建於1934年,入口處東向,花崗石嵌門窗套,簡潔典雅立面中軸線式佈局,採用虛實手法處理窗與牆面的變化。

12青島商會舊址 中山路72號

建於1921年,德國三段式建築。地上二層,地下一層,有閣樓。花崗岩蘑菇石砌基,拉毛牆面,折坡屋頂。中軸線式佈局,正門東向,兩側有翼門,花崗石砌門套,上有山花雕飾,檐口作平面處理,左右各有一尖頂式堡樓,上覆綠色銅皮。

13山東大戲院舊址 中山路97號

建於1930年,建築共四層樓,共有750個座位。這座由中國人開辦的電影院打破了外國人的壟斷,爲中國影片的放映提供了陣地。1931年底,山東大戲院舉行開業典禮,同時放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開業儀式上,特地從上海邀請了電影《歌女紅牡丹》主演、有中國電影皇后美譽的胡蝶來剪綵,當時中山路上人如潮湧,“追星”一族都爭相一睹“皇后”風采。開張之後,山東大戲院專門上映我國明星、友聯、百代、天一等電影製片廠出產的影片,受到各界羣衆的歡迎。

14膠澳商埠電汽事務所舊址 中山路216號

膠澳商埠電汽事務所建於1914年,舊址位於中山路、市場三路、濟南路、堂邑路路口。日本人將中山路最北頭僅有的一點點空地,建了這座那個年代標誌性的塔樓。1922年,北洋政府用做膠澳商埠電汽事務所。

15膠澳法院舊址 德縣路2號

原膠澳總督府前廣場右側,主入口亦朝向廣場。該建築建建於1912年,爲青島德佔時期的最後一批公共建築之一,設計者爲漢斯·費特考爾,採用德式三段式,具有德國建築厚重粗獷的特點。這棟建築的建造試圖標誌着一種穩定的法律秩序的建立,但其完成時間卻已近青島德佔時期的尾聲。

16清河路基督教堂 清河路42號

這座教堂始在臺東三路步行街的最西頭,是和聖保羅大教堂同一時期建造的,建於1930年,現在很多路過它的人壓根就不知道這是座教堂,這也難怪,這座教堂的造型是典型的中國傳統的寺廟道觀式的樣子,只從外形來看,與其說它是教堂,真不如說它是個“廟”或“觀”,不得不佩服美國人民入鄉隨俗的創造力。

17水兵俱樂部舊址 湖北路17號

1898年,任巡洋艦隊司令的普魯士亨利王子到青島,駐青德軍官兵向他提出想有個娛樂場所,爲滿足這一要求,在依列女街建了一座水兵俱樂部,亦稱海員俱樂部、水師飯店,亦演出電影。這是一座大型的歐陸風格公共建築,建於1901年,現在被多個公司租借作爲辦公場所或工作室。

18總督府小學校舊址 江蘇路9號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在青島的德國人爲解決子女讀書問題捐資開辦了德國童子學校,租用中國民房。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總督府接管,辦爲政府學校,一般稱總督府學校。該建築由政府建築師貝爾納茨設計,皮科羅公司承,校址選在俾斯麥街(江蘇路)。初期的總督府小學面積不大,中央兩層,兩側一層,共6間教室、6間辦公室。

19青島基督教堂 江蘇路15號

基督教堂原爲旅青德國信教徒作禮拜之用,故稱“德國禮拜堂”。因教堂頂部有報時鐘樓,俗稱“鐘錶樓”。始建於1908年,1910年竣工。德國古堡式建築,磚石結構,爲德佔時期建築精品之一。建築主體由教堂禮拜堂和鐘樓兩部分組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轉由在青的美國差會,成爲在青所有外國信徒禮拜用的“國際禮拜堂”。1992年6月,山東省政府將其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野戰醫院舊址(1904年)江蘇路18號

總督府野戰醫院共投資198萬馬克,佔地6.6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282 平方米。下面這張就是拍於1907年的總督府醫院門診樓,1990年代拆除,原址建了新的門診大樓;照片右側二層的白色建築就是辦公樓,後拆除建了學生公寓。

21斯提克否太宅第舊址 沂水路5號

文字不詳

當時光遠去,歲月沉積

改變了你我的容顏

卻改變不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與底蘊

青城時光,只待有你!

來源:老青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