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当萧何暗自高兴感谢刘邦的赏赐时,又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对他说:丞相,你常年在关中主内,而主公连年在外打仗,就为了除掉韩信,你封了官又封了地,还给你派了卫队,他这是对你不放心呢。随着刘邦与项羽的战事吃紧,他派回慰问萧何的使臣也越来越频繁,虽然萧何每次都热情接待,但还是有个叫鲍生的人看出了刘邦的用意,他对萧何说:大人,主公在外打仗那么忙,为什么还频繁地派使者回来慰问,你没看出点什么吗。

萧何为证清白自污名声,他是如何三次化解刘邦信任危机的

西汉初三杰之一萧何,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国相,他和张良韩信辅佐刘邦打天下,兴汉室,功高至伟。而这三人的结局,韩信被灭三族,张良隐居不知去向,唯有萧何自始至终跟随刘邦,临死还在为汉朝未来提出中肯建议,功成名就善始善终。

但是,萧何能走得那么远,又获后世传颂,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他慧眼识英雄,从刘邦起事时就追随他,可刘邦却经常给他出难题,几次对他胡乱猜忌,但都被萧何机智地应对过去。我们一起看看,萧何是如何躲过刘邦三次猜忌,又是如何化解刘邦对他不信任危机的?

刘邦出身农家,年青时不喜欢干农活,更不爱读书,唯一的爱好是接交朋友。由于他为人豪爽,喜欢喝酒,经常到一家酒馆赊账消费,时间久了欠下了不少钱,可酒馆老板发现,只要刘邦来到酒馆,生意就特别的红火,于是把他的赊账给免了。秦国统一中原以后,刘邦凭借各路关系找到了一个差事,在秦国的泗水郡做了一名亭长。

萧何为证清白自污名声,他是如何三次化解刘邦信任危机的

刘邦当亭长的时候,萧何已在沛县当县吏,在相互介绍之中,萧何与刘邦也有了一面之缘。一次,刘邦在押解犯人途中,犯人逃跑,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所有犯人都放了,自己也隐于山中。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后,沛县县令害怕起义军前来打击,就让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应对危机,没想到刘邦回来后,昔日的酒友和他放跑的犯人,都拥戴他杀了县令取而代之,刘邦见拥护的人有三千人之多,干脆也举起义旗与陈胜吴广遥相呼应,萧何也是在这时候果断地加入了刘邦队伍,成了他忠实的铁粉。

为了让刘邦名正言顺地成为首领,萧何建议用抓阄的方式拥立刘邦当王,当刘邦知道所有纸阄上都是写他的名字后,对萧何感激不尽,两人遂成为莫逆之交。后在萧何荐举下,张良和韩信陆续加入沛公队伍,成了刘邦东征西战的左膀右臂。

萧何为证清白自污名声,他是如何三次化解刘邦信任危机的

在萧何等辅佐下,刘邦和项羽一起攻打咸阳,致使秦二世兵败投降,秦国灰飞烟灭。紧接着,刘邦与项羽展开楚汉之争,萧何力举把巴蜀作为巩固的大后方,刘邦带张良韩信挥师东进,让萧何在后方留守,负责给养补给和兵员补充。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刘邦慢慢对萧何的功劳有些忌惮,一边打仗一边派人回来察看萧何的留守情况。

由于萧何一心扑在留守工作上,秦汉连年的征战,让关中这块富饶之地变得千疮百孔,萧何一面组织恢复生产,一面与民同甘共苦,很快就把关中地区经营成粮满仓、马满圈,人们的口中只知萧何不知刘邦。随着刘邦与项羽的战事吃紧,他派回慰问萧何的使臣也越来越频繁,虽然萧何每次都热情接待,但还是有个叫鲍生的人看出了刘邦的用意,他对萧何说:大人,主公在外打仗那么忙,为什么还频繁地派使者回来慰问,你没看出点什么吗?

萧何为证清白自污名声,他是如何三次化解刘邦信任危机的

萧何只顾埋头做事,没想这么多,经鲍生提醒他才如梦初醒,这才感到自己在百姓的心目中位高刘邦,这是犯了功高盖主的大忌。鲍生建议说,化解主公的猜忌并不难,你只需把你族中的青壮年都派到前线去,主公自然就打消了疑虑。果不其然,刘邦看到新来的兵丁里有萧何的族人,他内心欢喜,再也不派使臣回去慰问了。

第一次的君臣危机成功化解后,第二次也接着来了。汉十一年,韩信密谋造反,吕后征求萧何的意见,虽然萧何跟韩信是好友,但王命在身,不得不出主意把韩信引到王都秘密处死了。刘邦得知后非常高兴,除了官拜萧何为丞相,还特意赏赐他五千户,又派五百名私人卫队来保护他。

正当萧何暗自高兴感谢刘邦的赏赐时,又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对他说:丞相,你常年在关中主内,而主公连年在外打仗,就为了除掉韩信,你封了官又封了地,还给你派了卫队,他这是对你不放心呢。你应该把全部的赏赐退还给主公,把自己的家财也都充公作为军需,这样他才不会起疑心啊。萧何听了觉得有理,就照此办理了,刘邦收到财物后,满心欢喜,再次打消了对萧何的猜忌。

萧何为证清白自污名声,他是如何三次化解刘邦信任危机的

随着汉室的不断中兴,萧何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刘邦在外打仗最担心的就是后方的老窝不保,在去九江攻打英布的过程中,他又象第一次东征一样,不断派使臣回来慰问萧何,实则是安排心腹回来监视萧何的动向。这时,一位智者对萧何说,主公在前方打仗,丞相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你的威望越高,主公越不安心。你现在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好名声削减下来,要不又是功高盖主啊。

在智者的建议下,萧何开始自污名声,除了向一些富人收取好处外,还派人抢夺百姓的良田,等刘邦班师回来时,沿途百姓喊冤叫屈的络绎不绝,虽然刘邦心里非常高兴,萧何这个样子根本就是不得人心,后方基地的安危不用担心了。但刘邦仍然做个样子把萧何投入到了大牢。

萧何为证清白自污名声,他是如何三次化解刘邦信任危机的

虽然萧何入了狱,刘邦也是舍不得,后在一名王卫尉的提醒下,刘邦又把萧何放了。但经过第三次考验后,萧何已经六十多岁,他也想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慢慢变得惟命是从,除非刘邦安排,他不再主动有作为。看到萧何老态龙钟的样子,刘邦再也不猜忌他了,君臣之间若即若离,直到刘邦死去,萧何继续做了汉惠帝的丞相,他死后,丞相之位传给了曹参。

通过上面的历史解读不难看出,当一名合格的丞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都说伴君如伴虎,萧何能做到善始善终,完全在于他能听取手下人的劝谏,同时又能及时修正自己的言行,如果象有些大臣那样,把钱财和地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那最终也只能是人财两空,钱财留给了别人,而留不下生命了。(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