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今年18歲,是一名在校大學生,1月前在課室與人玩耍,由座位突然一起立,即感膝關節疼痛,屈伸受限!次日至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運動醫學科門診就診,經過系列檢查後,確診爲“盤狀半月板並損傷”,需要手術治療。小黃頓時納悶了!不就是一平常突然起立嗎,怎麼就造成半月板損傷了?而且還需要手術!

那麼問題來了!何謂盤狀半月板?爲什麼那麼容易損傷?損傷之後如何治療呢?

人在胚胎時,半月板原來是圓形的,隨着胚胎髮育,半月板中央部分會逐漸回縮消失,最後形成呈“新月”形狀,包繞股骨髁。半月板具有穩定膝關節、傳遞負荷、吸收震盪及潤滑營養膝關節等重要作用,是膝關節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啥叫盤狀半月板呢?爲什麼會損傷呢?

如果胚胎髮育過程中,半月板中央部分沒有回縮,或沒有完全回縮,結果出生時半月板會呈近似盤狀、甚至呈“圓月”形改變,統稱“盤狀半月板”。盤狀半月板在亞洲人羣中很常見,由於其結構的特殊性,活動中在各種剪切應力作用下,容易發生磨損、變性、甚至撕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避免發生進一步的損害。

“圓月”的苦惱——您對盤狀半月板瞭解多少?

目前公認亞洲人(尤其是日本和韓國)的盤狀半月板發生率高於西方人,其中以膝關節外側出現盤狀半月板多見;國內有統計報道膝關節外側盤狀半月板的發生率爲25.3%,內側佔0.57%。所以盤狀半月板發生率是較高的。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盤狀半月板都要進行手術呢?

並不是所有盤狀半月板都有症狀,大部分在對其他膝關節疾病進行MRI或關節鏡檢查時被發現。然而,盤狀半月板極易損傷,並出現相應的臨牀表現。症狀通常有關節疼痛、彈響、絞鎖、打軟腿,或感覺走路或者運動時很彆扭等。

膝關節核磁共振檢查(MRI)是確診盤狀半月板的重要手段,準確率達90%以上。MRI的主要表現爲半月板的增大、增寬、增厚,發生盤狀半月板損傷時,核磁共振可以得到明確的診斷。

“圓月”的苦惱——您對盤狀半月板瞭解多少?

對盤狀半月板及其損傷的早期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選擇保守還是手術以及選擇何種方式主要依賴於盤狀半月板的形態及損傷程度和範圍。對於無症狀性盤狀半月板診斷後可以不予手術干預!而對於有症狀的盤狀半月板,無論是完全型盤狀半月板還是不完全型盤狀半月板,關節鏡下半月板成形、縫合術是目前最佳的選擇,這種微創的方法不僅能夠較好的使“圓月”的半月板變成“新月”的半月板,而且可以防止由於半月板損傷導致的關節軟骨的損害。。

文章開頭提到的小黃同學就是盤狀半月板損傷,但經過微創手術後,變成了“新月形”半月板。手術後三個月,他就能健步如飛地逐漸恢復運動了。

供稿:運動醫學科

編輯:帥菲斐 王璐鑫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健康宣教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