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有一個人卻例外,他不僅沒有改變自己滿清貴族後裔的出身,甚至還大張旗鼓,將家中擺設、生活習慣等一切日常細節,都按照清朝制度來執行,這個人就是乾隆的第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直到如今,這枚扳指依舊陪伴在愛新覺羅恆紹的身邊,雖然他的身價已經過億,但他卻沒有忘本,沒有忘了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所以,每年他都會按照祖制進行祭拜大典,雖然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他依舊堅持,以此來悼念自己的祖上。

要說中國哪個朝代留下的古物最多最完整,不可避免地就要說起清朝,而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就屬乾隆收藏的古物最多。在其駕崩之後,不少古玩文物,都隨之成了陪嫁品,但有些文物還是得以流傳下去。

然而好景不長,乾隆恐怕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子孫後代會有一天被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冬天,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故宮,滿清貴族後裔從此變得無依無靠,而歷史一貫成王敗寇的規律,再加上晚清政府風氣敗壞,滿清貴族後裔被民間大衆所唾棄,他們不得不隱姓埋名,才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有一個人卻例外,他不僅沒有改變自己滿清貴族後裔的出身,甚至還大張旗鼓,將家中擺設、生活習慣等一切日常細節,都按照清朝制度來執行,這個人就是乾隆的第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

右爲愛新覺羅恆紹

很多人都覺得,他這麼大張旗鼓,不過是爲了博人眼球,趁機撈一筆,而且除了日常細節可以看出有清朝的影子,再很難找到證據,來證明他的身份。

直到他亮出了一件祖傳古物,引起了專家的注意,這件古物就是一枚扳指。

據他本人聲稱,這枚扳指是乾隆的貼身之物,是乾隆傳給子孫後代的,算得上是愛新覺羅家族的祖傳之物,當地文物局當然不會輕信他的一面之詞,便親自上門展開了專業研究,經考察後發現,這枚扳指還真是乾隆的貼身之物,價值高達上億元。

專家得到這樣的堅定結果後,對他的身份展開了調查,這才發現此人是乾隆皇帝的嫡系子孫,在愛新覺羅族譜上還寫着他的名字:愛新覺羅恆紹。

所以,他能擁有這個扳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對於國家來說,這枚扳指的意義重大,畢竟是乾隆的貼身之物,對歷史研究很有貢獻意義,於是專家和這位乾隆後裔商議,能否將這枚扳指上交給國家?

然而他並沒有同意,只用六個字就回絕了專家們的建議,我是乾隆後裔。這六個字的意思,無非就是這枚扳指不過是家傳之物,於他而言,不只是一件價值上億的古物,更代表了祖先血脈的傳承,所以不願上交,這件事最後也只好不了了之。

直到如今,這枚扳指依舊陪伴在愛新覺羅恆紹的身邊,雖然他的身價已經過億,但他卻沒有忘本,沒有忘了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後代,所以,每年他都會按照祖制進行祭拜大典,雖然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他依舊堅持,以此來悼念自己的祖上。

總之,身爲皇族後裔,他的做法也無可厚非,即便選擇拒絕上交國家,但於他而言,這枚扳指不過是私有物品,不上交,也是他應有的選擇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