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釵正冊: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

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

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林黛玉

多愁善感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談起“林妹妹”,除去她的曠世才情,最難忘的便是她的“淚”。

林黛玉離家前往賈府後,過的便是寄人籬下的日子,心情不爽快是必然的。

但要說起那流不盡的眼淚,更多的卻是因爲她的多愁善感。

提起“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就不得不提“黛玉葬花”。

他人看到“落花”也許會無視踏過,也許會有片刻哀愁,但爲之落淚的能有幾人?

而“林妹妹”不僅淚葬落花,更是以落花自喻,哀嘆其身世可憐。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世間能令林黛玉落淚的人和事本就太多太多,無論是賈府衆人對她的態度,還是她與賈寶玉纏綿悱惻卻註定無緣的愛情,都足夠她憂心流淚。

而林黛玉最終也應了曹雪芹寫下的“木石前緣”,在賈寶玉與薛寶釵成婚當日咳血而亡,將最後一滴眼淚都還給了賈寶玉。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薛寶釵

八面玲瓏

《海棠詩》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薛寶釵與林黛玉並列爲“金陵十三釵”正冊之首,才情自然是不輸給林黛玉的。

而且相比起林黛玉,她爲人八面玲瓏,精通人情世故,懂得綿裏藏針,收買人心。

不僅出錢爲史湘雲設東擺螃蟹宴,解決了史湘雲貧寒勢單卻要請客的困難。

還出面照顧命運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家中勢利之人的欺辱。

就連時常妒忌她的林黛玉,她都能做到用心教導,使林黛玉對她“心下暗伏”。

也正因爲她賢淑明達,最終才博得了賈母與王夫人的歡心,如願以償和賈寶玉結成了“金玉良緣”。

卻不想林黛玉逝世後賈寶玉傷心欲絕,竟在婚後不久毅然出家,致使薛寶釵年紀輕輕就成了孀婦,正應了那句‘強扭的瓜不甜’。

薛寶釵一生機關算盡,最終卻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王煕鳳

心狠手辣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

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用現在的話說,王熙鳳絕對是個不折不扣的御姐。

王熙鳳曾說:“我是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

“鳳姐”行事鬼神都難擋,這樣的氣魄足夠她將賈府衆人管教的服服帖帖。

然而這樣的氣魄卻更多體現在她的狠辣上,她逞威弄權、濫施刑罰。

她曾讓人“墊着磁瓦子跪在太陽底下,茶飯不給”,“拿繩子鞭子,把那眼睛沒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爛了”,甚至在清虛觀一巴掌將小道士打得站都站不穩。

王熙鳳憑藉狠辣手段坐穩了賈府掌權人的位置,卻最終落了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也正因她是賈府的管事人,所以在賈府被抄時,別人是死是罰都有個明確結局,而她還要被扣押指認祖產,結局想必是更加悽慘的。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賈元春

糾結躊躇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賈元春被封爲皇貴妃,看似榮得恩寵被人傾羨,實則不過是政治聯姻,被困囚籠而已。

她爲保住賈府地位,扭轉賈府頹勢而進宮搏寵,卻又做不到淡然處之,稱皇宮是個見不得人的地方,暗地裏哭斷肝腸。

在封建腐朽的時代背景下,賈元春的犧牲可以說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她渴望自由卻終身被困,一生都在家族與自身間糾結躊躇。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賈迎春

懦弱無能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在賈府衆女子中,賈迎春似乎是個另類,她既沒有林黛玉的才情,也不如薛寶釵八面玲瓏,懂得爲人處世之道,更加沒有王熙鳳雷厲風行的狠辣手段。

在喫人不吐骨頭的賈府中,賈迎春好似一隻全然無害的小綿羊,被人稱爲“二木頭”,遇事只懂得逆來順受。

首飾被下人偷去賭錢她不追究,父親欠債將她嫁給渾人孫紹祖也不敢反抗。

這樣懦弱的性格似乎已經註定了她的悲慘結局,嫁到孫家不久,賈迎春就被她的丈夫孫紹祖虐待致死。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賈探春

心思透徹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賈探春堪稱王熙鳳的升級版,不僅精明能幹還飽讀詩書。

素有“玫瑰花”的諢名,長相貌美卻猶如荊棘般扎手。

然而與王熙鳳不同,她不欺壓所有人,只對侵犯自己的人給予致命的還擊。

在鳳姐病假期間由賈探春暫執權杖,賈府衆人稱其精細之處不輸王熙鳳,王熙鳳則說賈探春比起她要更勝一籌。

在他人還沉迷於兒女情長,貪圖享樂之時,只有賈探春看出了賈府的頹敗之勢。

她果斷決絕的發動大觀園改革,但那時爲時已晚。

在自知無力改變之時,賈探春選擇遠嫁海南鎮海統制周家,最終躲過了抄家一劫。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賈惜春

冷漠孤僻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賈惜春是賈家四姐妹中年紀最小的一個,父母早逝使她很小便深知人情冷暖。

她沒有驚人的相貌,更沒有曠世的才情,在熱鬧非凡的賈府中,她恍若一株被遺棄在角落的殘花,無人關心。

因此她的性格冷漠孤僻,生活中亦秉持着“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處事原則,嘴冷心更冷。

在抄檢大觀園時,賈惜春只因不想被牽連便將毫無過錯的丫鬟攆走,任其苦苦哀求也無動於衷。

正因她從未在人世間獲得溫暖,所以也無所謂留戀。

在陸續見到賈府衆人的悲慘結局後,賈惜春毅然剃髮爲尼,自此與青燈古佛常伴。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李紈

不爭不搶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李紈爲人和善,不爭不搶,明智的將掌家權利讓給王熙鳳,平日裏與府中姐妹做針線開詩社,教育幼子。

人總是有慾望的,李紈不渴望愛情不追求權利,她唯一的希望便是她的孩子能健康平安,長大後能有一番作爲。

像李紈這樣性格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謂是隨處可見,雖然不能成爲人中龍鳳,但總算能順風順水度過殘生。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秦可卿

完美主義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要說起秦可卿,她的一生本可以富貴有餘,風平浪靜。

不僅賈母憐惜她,稱她是重孫媳中第一個得意之人。

就連對人向來狠辣的王熙鳳對她都是感情深切,時常與她談心。

之所以紅顏薄命,除去本就有的病根,太過追求完美才是使她喪命的主要原因。

《紅樓夢》中張太醫曾爲秦可卿斷過病因:

大奶奶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聰明忒過,則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則思慮太過。此病是憂慮傷脾,肝木忒旺,經血所以不能按時而至。

世間不完美之事十之八九,若是事事都要求盡善盡美,不累死纔怪嘞。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巧姐

善有善終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

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她是王熙鳳之女,本是賈府高高在上的千金小姐,卻在賈府落敗後被賣入青樓。

後因劉姥姥相救才得以脫離苦海,最終嫁到農家成爲了農婦。

而劉姥姥之所以傾盡家產將巧姐從青樓中贖出來,全然是因爲巧姐的母親王熙鳳曾善待了他們一家。

王熙鳳一生害人無數,少有的善舉竟救了自己女兒的性命。

由此可見,存善心做好事,終將會有好報善終。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史湘雲

爽朗豁達

富貴又何爲?襁褓之間父母違。

展眼吊斜輝,湘江水逝楚雲飛。

史湘雲出身富貴卻家道中落,因此並沒有過上嬌生慣養的生活,反而生活拮据。

但她並沒有因此就怨天尤人,反而活的並任何人都要豁達灑脫。

孤寂苦澀只藏於內心,在他人面前永遠都是縱聲歡歌。

興起時甚至與男子一起喝酒划拳,絲毫沒有男女之防,放在現代那就是十足的女漢子呀!

雖然成婚後丈夫早逝,依舊孤苦,但相比起一生都被世俗束縛着的女子而言,也算幸運。

看《紅樓夢》十二釵, 品十二味不同人生

妙玉

舉世難容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提起妙玉,首先想到的兩個字就是“矛盾”!

她自認清高猶如謫仙,恍若不食人間煙火,卻嫌棄劉姥姥人窮低俗,令人將其用過的茶盞丟棄。

她身爲佛家子弟卻六根未淨塵緣未了,一邊講着莊子大道,一邊又與賈寶玉暗生情愫,糾纏不清。

就連最終的結局都無一不是矛盾,她一生自認高潔,卻最終被賊人擄走,屈辱致死。

碾落污泥,與“潔”之一字再無絲毫關係。

談起林黛玉是“憐”,談起王熙鳳是“俱”,但賈府衆人談起妙玉,更多的則是‘厭’。

人無完人,必然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但若是舉世難容,就不能不從自身找找原因了。

版權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