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上海製造,將助推我們進一步成爲全球影視創制中心 網絡圖

走進科技影城這個並不大熱的影院,就能看見大門一側有一景:一張半人高的“電影票”上寫“片名”爲“搶不到票也可以自拍”,“票價”處則爲“真愛無價”——原來這裏是給影迷自拍留念的佈景。一個小細節,就可以看出電影節的製造過程中涉及的匠心獨具、物料加工、環節齊備等——電影是藝術,也是科技和工業的一部分。伴隨工業革命起步的電影,也是伴隨製造業發展而革新的產業。上海製造,將助推我們進一步成爲全球影視創制中心。

圖說:中國電影起源於上海 網絡圖

起步 中國電影源於上海是必然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是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也是華語電影根脈所繫。中國電影起源於上海是必然——上海是中國近現代工業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而電影是隨影像技術的升級而誕生的。所以,中國第一個電影技術製作機構其實是商務印書館業務科下屬的活動影戲部。1917年春,商務印書館還昭告天下:“中國自制的活動影戲出現了”。說“中國自制”,是因爲早在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首映”電影之後,第二年就有不少外國人在上海各地也放映了《火車進站》等影片。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提出的“中國自制”,其實就是“上海製造”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印記。

如今,隨着立體電影、3D、IMAX、VR、AI等各類技術革新,也不斷刷新着我們的視覺體驗,拓展情節發展、人物塑造的新空間。而小型VR電影院也在上海出現。

圖說:松江區車墩影視基地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

基地 最大內景知名外景在松江

上海製造的魅力不僅限於影像捕捉,還體現在長三角技術含量最高、綜合功能最強大的室內影棚聚英堂影視基地,以及最知名的外景地之一車墩影視基地——都佈局在松江並非巧合,而是松江將成爲影視高科技影都。相應地,它們還吸引了不少影視後期製作公司落戶。

搭建影視內景基地,也是電影工業化的必要環節。因爲外景地會受天氣、光線、溫度等天然條件以及換場的限制,難免降低拍攝效率。影視基地總經理李雪濤表示,室內場地,加上高水平的道具製作、科技手段,可以做到想搭出什麼景緻就能搭出來,無論是清宮戲、白領劇甚至奇幻劇,就連古墓甚至黃山絕頂都能呈現——戲曲電影《挑山女人》就是在這裏拍攝的。與此同時,這裏的配套也很完善,器材可以整套租借,也歡迎自帶器材入棚。周邊還有多個其他影棚。這個長三角最大的內景棚距離知名的外景地車墩影視基地也不過20分鐘車程,方便劇組兩地穿梭補鏡。

總之,來到松江,就可以在最大內景棚和知名外景地,拍出不同時代的世界各地。

圖說: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關注“北美標準” 學院供圖

人才 唯一電影工業學院在靜安

據悉,2017年影視劇組(不含網絡大電影、網絡電視劇)就有2000個劇組,以製作班底200人一個劇組來算,就需要40萬人。而北京電影學院等專業院校,就算每年畢業1000人,也遠遠不能滿足專業需求。

而製作影視不單純靠編劇、導演、演員,反而更需要依賴幕後班底製造感官奇蹟,這其中包括攝像、視覺特效、音響工程、動畫建模等等。按目前電影工業流程及其分工最完善的好萊塢體系爲規範的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是全國唯一一所以北美師資、英語教學爲主,學習電影工業規範的中外合作高等教育學院。而圍繞該學院所在的上大,靜安也建立了環上大國際影視園區,只在打造電影全產業鏈的人才儲備。專業化、細分化,是電影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特徵。

上海還有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大學數字媒體技術等,更偏重影視全產業鏈的實踐,在溫哥華電影學院,學習的是“北美標準”,例如聲軌,就要16個以上,前2軌如何“推”。而電影製作人,則不僅學習導演、編劇課程,還要懂得攝像、置景、道具等。到了2019年,上海戲劇學院與阿里巴巴等攜手創建的阿里電影學院也將啓動,學習課程將融入國際影視圈……

人才,將帶動上海,製造出更爲絢麗的電影前景!(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圖說:影迷越發專業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馬上評】電影製造世界

影城總經理日前透露了一個細節。有一位觀衆看完電影后向影城提意見:“這部電影的遮幅不對!”遮幅是一個挺專業的概念,假設把銀幕比作一個長方形,那麼遮幅指的就是長方形的橫豎比例。聽聞此事的業內人士十分感慨:上海電影觀衆連怎麼放電影都知道啦!

上海觀衆都熱衷“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透過現象還要看本質,看了電影還想知道電影怎麼拍。

上海製造電影,電影改變世界。伴隨科技文明誕生的電影,也是上海製造在電影工業領域中閃光的源動力。藝術、技術,通過製造的混合動力,釋放出幾何級的能量,必將託舉起上海電影新一輪的發展浪潮。(朱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