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蛋的過程中會發生熱變性。期間,雞蛋蛋白質裏的氨基酸鏈會從生蛋的狀態中發生變化。不同的蛋白質,其變性溫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在蛋殼裏,蛋白質接受加熱會引起蛋白質部分展開,或者改變原來的空間結構。在這一過程中,蛋白質就開始聚集和凝結。隨着不斷加熱,聚集的蛋白質內就形成了額外的鍵,從而產生了相對稠密的蛋白質網絡,形成了橡膠一般Q彈的蛋白和固態的蛋黃。

  回到問題,爲什麼煮久了,蛋黃就會着上一層綠色呢?首先, 蛋清裏的蛋白質含有硫 。在變性過程中,硫跟氫結合產生了硫化氫,一種有毒氣體,也是所謂“臭雞蛋”的味道。因爲它比氧氣和氦氣重,硫化氫通常存在於井裏和洞裏,有毒易燃易爆,還有腐蝕性。但是不必擔心,雞蛋裏的硫化氫成分極少,對健康沒有威脅。

  當你煮蛋時,熱量是從外向內進入的。這一點很重要,因爲蛋清的溶解度會隨着溫度升高而降低,於是硫化氫就被逼到蛋黃裏面去了。

  其次, 蛋黃含有鐵 ,充分加熱之後,會從卵黃高磷蛋白中中釋放出來。在蛋黃蛋清交融處, 鐵離子跟硫化氫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了硫化鐵 。這是一種灰綠色的物質,因此蛋黃就有了一層淡綠色。你 煮得時間越長,硫化鐵就越多,蛋黃就越綠 。

  如果你用鐵鍋煎蛋時也會有類似的變色。還有,如果你煮蛋時發現沒煮多久蛋黃也變綠了,這說明你煮蛋的水中含有較多的鐵,於是硫化鐵生成得更快了。但是不要害怕,綠蛋黃是完全可以安全食用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