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最好表達方式之一就是寫歌,可以述說愛情、友情、親情、志向及人生百態等。而《詩經》中的“風”一般是先秦中的民歌(即當時的流行歌曲),這首《召南·野有死麕》也在包含其中,講述的是一個有趣的愛情故事,一位青年獵人用一塊肉勾得美麗的少女與之談起戀愛,這手段夠高超的,在現代看來簡直是不可想象!現在我們來品讀一下這首《詩經·召南·野有死麕》,全詩分爲三部分,以方便誦讀。

1.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2.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3.舒而脫脫兮!

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其中,“麕”讀jūn,獐子。“玉”上古讀音rú,“感”通撼,讀hàn,“帨”讀音shuì,佩巾。“尨”讀音máng。

全詩大意是,一位勇武的青年獵人,分到一塊獐子肉,然後用白色的絲茅草包裝好,正好送給他所追求的想談戀愛的懷春女子。在野外青年獵人又一次獵到了一頭鹿,有了兩張鹿皮了,用白色絲茅草把鹿皮捆好,正好送給他追求的膚色白如玉的女子。送完禮後,青年獵人喊青年女子到他事先偵探好的灌木叢中約會,女子半推半就、嬌羞地跟上去,女子舒緩的對青年說,你走慢點好嘛!警告道,不要碰到我的佩巾,動作文明點嘛,不然聲音太大了,會驚動附近人家的有毛大莽子狗!

綜觀全詩,可以看出這位青年獵人是位實用主義者,獵到獐子就趕緊拿一塊肉去討好自己的心上人,第二次拿鹿皮下聘後,喊女子到灌木叢中,而這個女子是守禮、矜持的,勸告他不能胡來。看到這裏有人疑惑,怎麼拿鹿皮下聘呢?在這裏要說明一下,古代鹿皮是很貴重的,如果把鹿皮作聘禮,送去女方,表示鄭重要求建立關係。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的前兩部分是以旁白的形式述說這對青年男女戀愛的過程,而詩最後一部分是女子勸告男子不要胡來介結束,劇情層層遞進,細細品味,真是一副古代社會生活風情畫,生動有趣,這難道不是一首有趣的愛情(私會)詩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