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益祥,安徽六安人,1965年7月出生,1984年11月入伍,1987年5月入黨,原南京軍區某部隊政治主任。2005年轉業在合肥市水務局任黨組祕書。

2018年4月作爲第七批選派幹部,來長豐縣楊廟鎮谷大郢村擔任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長豐縣楊廟鎮的谷大郢村,地處瓦東干渠北部 ,距離合肥市市中心大約50公里路程,這裏水資源豐富,土地平整。

記者瞭解到谷大郢村有5000畝左右土地都是以種植小麥、水稻爲主,正是由於這種單一的傳統的生產方式,導致谷大郢村貧困戶較多。村裏的主要勞動力受到長期貧困的困擾,多數選擇外出打工來改變現狀,勞動力的流失導致谷大郢成了“空心村”,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2018年四月,作爲第七批合肥市選派幹部的我來到谷大郢,村裏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家中只剩下老弱病殘,我這個第一書記肩上的擔子很重啊。”餘書記說道。”如何在前幾任選派幹部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改變現狀,是我夜夜思考的問題。“

經過一個月深入的調查走訪,餘書記記下谷大郢貧困戶的基本信息,結合村裏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暢想谷大郢,振興新農村“的工作思路,並列出了六個具體步驟。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餘書記的扶貧日記

第一,學理論、立黨性,堅持把基層黨建抓起來。餘書記認爲基層黨組織是村民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是他們前行的路標。要想脫貧得先把村民們的思想統一起來,於是他在農閒時組織宣傳隊到農戶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黨的扶貧政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們終於喫透了黨的基本扶貧政策。”我看時機成熟了,老百姓們對黨的政策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我開始進行了下一步工作。“餘書記告訴記者。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第二,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起來。基礎設施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條件,在餘書記的努力下,村裏曾經的石子路變成了一條條幹淨整潔的柏油路,餘書記着力推進“四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路網、光網、電網、水網進村入戶,連通田間地頭。村容村貌改變了,餘書記又開始規劃一個集能休閒、能集會、能停車、能商貿、能開展文化宣傳活動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廣場。有了這樣一個地方,就能爲發展鄉村旅遊,豐富村民生活提供平臺和場所。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第三,引企業、轉模式,堅持把農業產業興起來。只有產業興起來,纔有農民富起來的可能。餘書記通過招商引資,將外出務工人員閒置的農田承包出去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開展稻蝦供養的全新種植模式,既讓貧困戶們收穫了水稻,又給合肥市民提供了健康環保的稻田蝦。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第四,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建設美麗鄉村,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在餘書記的努力下,一行行漂亮的行道樹栽種在了道路兩側,一棟棟整齊劃一的二層洋樓也如雨後春筍般在谷大郢村建立了起來。

第五,惠民生、報項目,堅持把黨的“三農”政策和鄉村振興的好政策用起來。餘書記結合“五化三改”工程,積極申報項目,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確確實實的問題和困難反映上去,以民爲本,民生爲上,把急需的問題解決好。”我們要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敬老愛幼行動,形成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形成和諧、友善、敬老愛幼,誠信文明的新風尚。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新農村的民風中。“餘書記告訴記者。

第六,重養老、奔小康,堅持讓廣大農民樂起來。農村的老人多,孤獨寂寞是他們生活的困惑。爲了讓老人們的業餘生活豐富起來,餘書記成立了村廣播站,定時播放新聞、戲曲、傳統經典歌曲等。另外,餘書記還組織了許多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組織老年人唱廬劇,讓老年人樂在農村。讓村民忙中有閒,閒時有樂。

「955·奔跑吧!第一書記」有暢想,更有行動的第一書記餘益祥

公益發布

谷大郢村目前很需要有志在基層工作的同志,同時,也需要有志在農村創業的人才。

除此之外,谷大郢村的老人比較多,雖已脫貧但是生活條件仍然比較差,餘書記希望能有愛心人士多多關愛當地體弱多病的老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