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樊崧甫急忙趕往軍校辦公室,只見黃永安站在那裏,王叔銘坐在一旁,祝紹周遞過一份張學良給黃永安的電報:“着該旅長將洛陽機場監視,不準有一架起飛,並將各銀行封閉,指揮洛陽軍分校東北籍軍士教導大隊趙雲飛協同工作。12日拂曉,楊虎城打電話給第7軍軍長兼第42師師長馮欽哉:“蔣介石不接受聯共抗日的要求,張副司令已下令扣蔣實行兵諫,你迅速率部進駐潼關,防堵中央軍進犯西安。

說起1936年12月12日發生的西安事變,華清池“扣蔣”無疑是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幕。隨着陝西臨潼黎明的突然槍響,蔣介石一再堅持的“剿共”戰爭被迫停了下來,中國歷史進程走到此處悄然轉彎。很少有人知道,距離西安三百多公里的洛陽幾乎第一時間獲得了西安兵諫的消息,當身負輕傷的蔣介石走進新城大樓的那一刻,洛陽派來的一架雙座教練機迫降在了華清池外面的麥田裏。與此同時,西京招待所的那些南京軍政大員們如夢初醒,張學良、楊虎城聯手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從而改變這個國家的走勢和許多個體的命運。

1930年代初期,張學良與何應欽等人在南京合影

隴海鐵路西段矗立着兩座千年古城,洛陽位於西安以東三百多公里,日出時間大約要比西安早十三分鐘。中原大戰後,洛陽成爲蔣介石經營中州腹地的重要據點,“一·二八”淞滬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甚至一度遷都洛陽辦公。短短几年功夫,中央軍校和航空學校先後在洛陽建立分校,由祝紹周、王叔銘擔任主任。不久,祝紹周又兼任鞏洛警備司令,除負責校務外,並祕密督修汜水、虎牢關、鞏縣、偃師、洛陽、陝縣、潼關及禹門口黃河沿岸之國防工事,爲抗日戰爭作長期準備。

1936年11月,萬耀煌第25軍調赴甘肅配合“剿共”,洛陽附近防務移交樊崧甫第46軍接替。12月11日晚上,東北軍駐洛陽炮兵第8旅旅長黃永安在家中設宴招待樊崧甫,自從陸軍大學第七期畢業後,兩人還未見過面,幾杯酒下肚,黃同學感慨起來:“我是一個亡省人,無家可歸了。”樊同學心頭一熱:“我一定和你同道出關打回你的老家,送你全家歸還故里。”

國民政府軍第46軍軍長樊崧甫

第二天,樊崧甫約了師長董釗、陳安寶同遊龍門石窟,剛喫過早飯將要出發之際,祝紹周打來電話,說有要緊事相商。樊崧甫急忙趕往軍校辦公室,只見黃永安站在那裏,王叔銘坐在一旁,祝紹周遞過一份張學良給黃永安的電報:“着該旅長將洛陽機場監視,不準有一架起飛,並將各銀行封閉,指揮洛陽軍分校東北籍軍士教導大隊趙雲飛協同工作。”

黃永安的告密令人大喫一驚,祝紹周和樊崧甫商量,必須搶佔潼關要隘,“現隴海線只有你的部隊,調其他部隊遠水不救近火。”樊有些擔心:“委座有令,各部隊未有中央命令擅自調動者以反叛論罪,假使我進佔潼關,而西安沒有事故,這罪名我可喫不消。”祝紹周開導說:“委座對你很信任,萬一無事故,受一頓申斥算了,不致以反叛論罪。”祝紹周又與王叔銘合計,能不能立刻派飛機往臨潼救駕?王叔銘認爲,不管臨潼發生了什麼事情,委員長是否仍在臨潼,都有派飛機往臨潼的必要。

1930年代中期的蔣介石發表演說

12月12日6時許,航空分校飛行組長蔡熙昌駕駛弗利脫教練機衝上雲霄。一切處置妥當,祝紹周電報軍政部長何應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朱培德:“西安發生事變,真相不明。委座在西安或在臨潼尚不明瞭。已通知萬耀煌軍長由咸陽回師西安,樊崧甫軍由洛陽將主力西進,飛機悉數飛西安威懾偵察。”

第46軍緊急動員,邊收防務,邊上火車。12月13日1時許,董釗第28師率先集結潼關,控制了東北軍第67軍辦事處和五個補充營、二個平射炮連。中央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陝東門戶,是不是張、楊忽視潼關方向所致?問題其實出在陝軍身上。12日拂曉,楊虎城打電話給第7軍軍長兼第42師師長馮欽哉:“蔣介石不接受聯共抗日的要求,張副司令已下令扣蔣實行兵諫,你迅速率部進駐潼關,防堵中央軍進犯西安。”馮當場拒絕:“張副司令的命令我不執行,你有什麼其他辦法,我們可以再商量。”

馮欽哉

12月13日午夜,樊崧甫電話聯繫馮欽哉:“張、楊叛變,你取什麼態度呢?”馮的回答簡單而坦率:“我守備大荔,不打中央軍,但以我和楊的歷史關係,要我打楊我也不幹。”樊說:“我們理解你的立場,我的軍隊不過渭河北岸,你的軍隊也不要過南岸來,以免誤會。”祝紹周後來自詡:“西安事變之所以能迅速解決,使叛亂無法擴大,餘之當機立斷控制潼關,實爲重要關鍵。”

再說蔡熙昌,迫降華清池前方公路旁的麥地後就被東北軍俘虜,“我是洛陽航校新到差的飛行教官,我爲熟悉附近的地形,作認識環境的熟習飛行,想不到迷航了,這裏是許昌站嗎?”東北軍士兵那裏肯信,飛機後座的備用飛行衣帽和飛行眼鏡足夠說明問題,於是將蔡熙昌押至華清池營部,營長冷靜地說道:“你帶了這些東西到這裏來,顯然是接人來的,可惜你遲來了八十分鐘!”1937年1月3日,蔡熙昌平安返回洛陽,同事們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蔡熙昌的飛機被東北軍團團圍住

經過各方奔走努力,西安事變最終以理性的方式走向和解。12月25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宋美齡飛離西安,臨上飛機前,蔣對張說:“你還是留下吧,你去後東北軍無人統帥,再說這時候去南京你也諸多不便。”張學良堅持“好漢做事好漢當”,從此遭到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軟禁。光陰如梭,西安事變已經整整過去八十多個年頭,張、楊兩位將軍以其個人的巨大犧牲,加快促成了國共之間的妥協,爲進行全面抗戰奠定了政治基礎。

蔣介石、宋美齡平安抵達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機場迎接參考文獻:

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西安事變史料》。

2、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西安事變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

3、樊崧甫:《龍頭將軍沉浮錄》,上海畫報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