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峽絕對有資格作爲商南縣的一張名片,先看都有哪些稱號:陝南第一家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等20多個。甚至被人稱爲中國最美峽谷,生態中國第一景區。

金絲峽位於商南,地處陝西東南角,是陝鄂豫三省八縣結合部;從地質構造上來看,地處華北、揚子兩大板塊縫合帶部位,即著名的秦嶺造山帶上,地質構造異常複雜,分佈着衆多的地質遺蹟,從而也爲金絲峽獨特景觀的形成創造了條件。景區特色是以喀斯特峽谷地貌爲主,谷深峽窄,壁絕峯險,瀑羣奇幻,原始幽深。景點主要有三峽:白龍峽、青龍峽、黑龍峽,一寨:石燕寨。

雖然在秦嶺深處,但商南縣的交通條件良好,境內由滬陝高速、312國道、縣道和鄉道基本形成了“以縣城爲中心,以縣、鄉公路爲骨架”的“四橫兩縱、兩大迂迴”的交通格局。金絲峽距離商南縣城40公里,遊覽的交通條件極爲便利,是省會西安周邊遊的重要旅遊目的地。

如果你到景區遊覽,幾乎所有的導遊都會跟你講某某景點的成因,自然離不開各種的傳說故事,比如白龍峽裏的馬刨泉。導遊一般會這樣講:秦漢時期農民起義軍王弘、孟禧經過這裏,人困馬乏,飢渴難擋。危急時刻,戰馬刨出一股泉水,解救了大軍,因此取名“馬刨泉”。泉水下流成潭,得名“飲馬潭”;潭邊石上有幾處呈凹狀,形似馬蹄踏下的蹄印,故稱馬片蹄石。是不是很神奇啊?

小編學習過旅遊管理,又從事了地質工作,認爲導遊將傳說故事作爲人文因素無可厚非,但還是很有必要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一下金絲峽各類景觀的成因。倡導:科學旅遊,拒絕妖魔鬼怪。

我們先來看一下金絲峽景區的大地構造位置:

景區地質簡圖

大地構造位置

從地質構造角度來看,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華北古陸塊與揚子古陸塊兩大陸塊之間的碰撞造山帶—秦嶺造山帶上。公園所處的大地構造位置決定了此處構造活動的複雜性與頻繁性。從地質簡圖上可以看出,金絲峽地區出露的地層以前寒武紀的碳酸鹽巖和寒武、奧陶的石灰岩與白雲岩,以及碎屑岩爲主,地層在區域上的走向以北西-南東向展布。

還可以看到,公園所處的區域內,構造發育,分佈着幾條重要的斷裂帶,而不同時期的地層密集展布在一起,岩層的產狀必然會角度比較大,褶皺構造也會較爲發育。事實上,秦嶺造山帶的碳酸鹽巖地層以其層薄、產狀陡立、岩石破碎、泥砂質含量較高而區別於華北板塊和揚子板塊地區碳酸鹽巖地層厚度大、地層產狀平緩穩定、質地較純的特點, 從而形成秦嶺地區岩溶景觀和演化模式的特殊性和獨特性, 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就是在這關鍵地段。

秦嶺是中國南北方的分界山脈,既可以阻擋東南潮溼氣流的北上,還可以欄截南下的北方寒流 。寒暖氣流交匯致 使該地區降雨量豐沛,這爲岩溶峽谷地貌的形成提供了氣候條件 。金絲峽發育有國內較爲完整的隘谷-嶂谷-峽谷地貌,這不僅僅歸因於廣佈的可溶性岩石和豐沛的降水,新構造運動在地貌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更爲重要的作用 。

新構造運動對隘谷-嶂谷-峽谷的控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

從水平運動方面來看,受中新生代晚期陸內造山運動影響,華北與揚子地塊相向作陸內俯衝,南北擠壓逆衝推覆,在商丹 、山陽-過鳳樓深大斷裂的基礎上形成次一級的斷裂帶。從垂直運動方面來看,新構造動使金絲峽地區地殼強烈抬升,地表水流長期追蹤斷裂帶持續強烈下切,下切速度遠遠大於側燭速度,從而形成了谷坡陡直 、 谷深遠大於谷底寬度的隘谷-嶂谷-峽谷地貌 。

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以峽谷地貌著稱,水是金絲峽的生命之源 。黑龍峽上游呈階梯狀發育着一系列飛珠濺玉的瀑 布,它們的存在爲金絲峽的生命注入了活力。這些瀑布按照成因可以分爲5類,即人工型瀑布、巖檻型瀑布、鈣華型瀑布、裂點型瀑布、斷裂型瀑布。其中以裂點型瀑布和斷裂型瀑布數量最多,說明此處瀑布發育與新構造運 動有密切的關係。

瀑布分佈平面示意圖

有證據表明,公園的峽谷地貌仍在繼續向縱深方向發展。從白龍峽、青龍 峽、黑龍峽兩側的岩石沖刷情況來看, 沖刷並非從頂部向下,而是在局部地段或是一定高度沖刷,因此可以斷定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的峽谷地貌仍在發 育過程中,並且是在強烈的張裂和迅速抬升過程中。

雖然今天小編說了太多的地質名詞,可能爲大家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精神,認真的去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會獲得比所謂的美麗傳說故事更多的知識和樂趣。讓我們堅持科學旅遊,從拒絕妖魔鬼怪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