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硅化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遠古的森林在自然力量作用下被大量埋入地底,木頭在高壓、低溫、缺氧的地質環境下浸泡於二氧化硅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交代,並保留樹木的原始形態及構造特點,納入圍巖的微量元素,形成五彩斑斕的色澤,這就是硅化木的成因。建成之後,就成爲了華中地區第一個化石林,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觀賞,探索化石奧祕。

暑期馬上就要到來,很多家長都會發愁,帶孩子去哪裏遊玩。今天小編想大家推薦一處非常有趣的景點,就在武漢的東湖,而且還在中國地質大學的校園裏。相信你和孩子不但能欣賞到不一樣的景色,還可以激發孩子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這個景點,就是著名的“化石林”。

化石林在哪

化石林在武漢東湖,位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校區,也就是現在的研究生院,從大門進去之後,經過地大另一地標性景點“四重門”,就能看到一塊大大的花崗岩,上面便是殷鴻福院士的題字“化石林”。有幸能跟古生物學的泰斗和偶像合影,小編這次也欣然出鏡。

化石林的來歷

化石林旁邊的這本攤開的“石書”,說明了它的來歷。化石全部是由張和先生捐獻,總共70餘株。張和先生作爲深圳古生物博物館館長,爲慶賀中國地質大學建校50週年而捐獻,捐獻了產於遼寧、新疆、內蒙古、緬甸等地的硅化木化石,於2002年春季開始建設,佔地達到了1500平方米。建成之後,就成爲了華中地區第一個化石林,吸引了各界人士前來觀賞,探索化石奧祕。除了成爲地質大學新的地標景點之外,也成爲了武漢東湖風景區的一個特色景點。

化石林的特色

那肯定就是一株株形態各異的硅化木了,雖然每一棵都沒有了生機,但億萬年的地質作用,卻將當年的生命年輪完整的保留了下來。在這裏,你可以欣賞到產於國內各主要硅化木產區的精美化石,甚至還有產於國外的,如緬甸、印尼等。

什麼是硅化木

硅化木,也成爲木化石。在地質歷史上林木繁盛的時代,如石炭紀、二疊紀等,樹木因種種原因被深埋入地下,逐漸成爲化石。之後在地層中,樹幹周圍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硅、硫化鐵、碳酸鈣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進入到樹木內部,替換了原來的木質成分,保留了樹木的形態,逐漸經過硅化作用,成爲了硅化木。硅化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遠古的森林在自然力量作用下被大量埋入地底,木頭在高壓、低溫、缺氧的地質環境下浸泡於二氧化硅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交代,並保留樹木的原始形態及構造特點,納入圍巖的微量元素,形成五彩斑斕的色澤,這就是硅化木的成因。

硅化木的價值

硅化木首先是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硅化木除了可以製作化石擺件、奇石擺件和玉石擺件外,還可以經過切割和琢磨以製作硅化木珠寶首飾。質地上乘的硅化木(或稱“木石玉”、“樹化玉”)往往保留着十分清晰的不同色澤的木紋、樹木、彎杈、節瘤、蛀洞等遺存,自然、古樸、厚實、凝重,別具風韻。因之,也被人們稱爲“立體的畫”、“無言的詩”,此類材料既可以製作首飾、把玩物件,又可供陳設、觀賞,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自然的風韻,被看作是凝聚天地山川精氣之物。小者可作雕琢成裝飾件及把玩件,大者可作陳設品及觀賞品,有人也用作鎮宅辟邪之物。由此,硅化木及其製品不僅能夠進入文人雅士的文房、廳堂,也被引進了皇室、貴族的御花園及私家花園,受到他們的青睞。

其次是科研價值。樹化玉不同於其他的一些寶石,它首先是一塊化石,是遠古樹木石化的的殘體。從樹化玉向我們提供的年輪、枝杈、紋理、蟲洞、樹殼以及各種樹化玉分佈地區的地質構造和地層的狀況,可以獲得大量當地遠古時期氣象資料和植物羣落組合、地域間變化關係、經緯度變化關係、地史變化、地殼運動等一些規律。它是一本極其珍貴的遠古地理、氣候、歷史書籍,向我們提供了很多極爲重要的遠古信息。通過對其綜合分析,能夠不斷完善對人類本身和生存環境的認識,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促使人類與大自然進一步和諧共存。

地大化石林現在已經成爲向社會普及地學科普的重要基地,歡迎各界人士前來參觀、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