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珍惜這個詞兒聽過很多,隨便看點什麼,都可能看到這個詞的身影。

 

“你要學會珍惜,珍惜愛情友情,珍惜生活生命,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覺得寶貴。”

 

但是對我們中的很多人,要hold住珍惜這種感覺是很困難的。像鳳姐在寶玉黛玉鬧了彆扭和好後說的,“有這會子拉着手哭的,怎麼昨兒又成了烏眼雞?”這種奇妙的感覺,通常只在經歷過失去之後,才變得明確而強烈。

 

在吵翻了天之後,可能才覺得昨天還覺得不可容忍的問題,和今天關係失和的痛苦比起來根本微不足道,但昨天的時候爲什麼我們就忍不了呢?

 

在一個講述姐妹爭奪同一個情人的故事中,姐姐曾爲了失去這個情人而差點丟了性命,愛情強烈到失去他就活不下去,但當最後妹妹自殺之後,她的痛悔是那樣強烈,她拼命搖晃着死去的妹妹,恨不得只要妹妹還是從前那樣生龍活虎的活着,她可以二話不說把自己的愛人讓給她。在失去妹妹之前,失去愛情就足以殺死她,而在失去妹妹之後,新的需求產生了,比愛情更重要更強大的需求,在之前因爲擁有而不顯得是需求的需求,那就是生活要素的平凡構成,妹妹的存在。

 

在真實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俯首皆是。當孩子好好的,他的磨蹭,他的不理想的學習成績,他的各路小毛病,都成了了不得的大事,而當孩子有一天真的出現了問題,這時候,我們可能纔會痛悔和不解,自己當時是怎麼了,爲了一個作業,一次考試成績,大動干戈把孩子往絕路上逼,爲什麼這麼不懂得珍惜,孩子身心健康是多麼寶貴!

 

爲什麼不懂得珍惜?也許更確切的說,應該是爲什麼沒有能力珍惜?

 

珍惜在某種程度上說,不僅是一個概念,也是一種hold住自己的能力。

 

在應該予以珍惜的東西面前失控,得隴望蜀,想要更多,這也許不完全是我們不知感恩的錯。也未見得是我們有意識的貪婪。根據心理學理論,既然人的需求有可能存在優勢等級,層次上的自動排列,那麼一個優勢慾望得到了滿足,自然意味着一個次級慾望被引入視線,提上日程,成爲新的追求目標。

 

而在新舊滿足的交替中,我們傾向於把已有的看成是理所當然的,特別是如果我們不必爲它們而努力或奮鬥的話。食物、安全、愛、讚賞、自由這些一直存在着的、沒有缺乏過或被渴望過的東西,傾向於不僅不會被注意到,而且甚至於會被貶低、嘲笑甚至詆譭

 

而正是這樣一種可怕的傾向,經常讓我們忘掉了一個事實,是那些最平平常常、最長久被滿足、最不讓我們當回事的東西,而不一定是我們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的東西,纔是我們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最不可以失去的滿足,最優勢的選擇排序。

 

但是要記住這點似乎很難,因爲我們也許容易對到手的東西和得到的滿足很快失去感覺和動力。這意味着,反過來說我們騰出了全副精力,更容易對新的需求和目標全身心的投入。假如這個新的目標和需求的滿足,和已有的滿足發生衝突,會對已經得到的東西有損害的風險,那麼我們出於這種對獲得之物的貶低的錯覺,和全心渴望新滿足的強烈,就很容易忽略對獲得之物的價值體驗,忽略它的重要性。這樣我們在失之必要的考量和謹慎的情況下,對新滿足的追求就可能帶有膨脹和失控的性質,也就是通常而言的任性和不留餘地。

 

也許這段話真的是對我們狀態的精準描述:“人類容易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忘記幸福或視之爲理所當然,甚至不再認爲它有價值爲了能夠再一次體驗幸福快樂,也許有必要先去體驗一下失去他們理所當然地擁有的東西以後的感受。只有體驗了喪失、困擾、威脅甚至是悲劇的經歷之後,才能重新認識其價值。

 

而我們經常的諄諄告誡,要懂得珍惜,事實上從技術操作的層面上來說,也許就是鍛鍊一種有意識,鍛鍊有意識的重複再體驗獲得之物價值和美好的能力。通過自己意識上的可控,調節自己注意力的感受方向,對已到手的美好保持一種心理上的欣賞距離,或者也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通過對失去的感受想象,再一次因距離體驗到它的寶貴。

 

這種對獲得之物的意識,總是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並能以欣賞的、體會的眼光,持續的體驗它的價值,也就是珍惜——在真實的失去之前,如果能有意識的鍛鍊這種能力,也許就能避免真的失去。在我們被一個一個新的慾望驅動的同時,也許我們能夠控制的,就是運用我們的認識,有意識的尊重我們得到的,評估和平衡新慾望中可能存在的破壞成分。

 

珍惜的能力,讓我們不至於自大和失控,一心追逐新慾望,而對此可能造成的損失想也不想,只在失去後才大驚失色的說,怎麼會這樣,這可不是我想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