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其味甘澀,性平微涼,人心肝腎經;牡蠣、性味鹹平微寒,人肝膽腎經。二藥皆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收斂固澀之功用。其不同者,惟牡蠣又具軟堅散結之效。餘遵循先賢諸論,結合本人多年之治療經驗,對龍骨牡蠣之臨牀應用歸納如下。

1、 平肝潛陽以治眩暈,頭痛,耳鳴,肢麻,震顫(包括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 其肝陽上亢者,頭暈目眩,耳鳴,頭痛且脹,每遇煩勞或惱怒則頭暈頭痛加重,面時潮紅,急躁易怒,少寐多夢或手足麻木,時有震顫,舌紅苔黃,脈弦勁有力。用鎮肝熄風湯治之;亦可用天麻鉤藤飲加龍骨牡蠣治之。自組方藥如下:天麻、黃芩、山梔各10g,鉤藤、白芍各15g,生石決明30g,生龍骨、生牡蠣各18g,懷牛膝lgg,地龍8g。每日1劑,水煎服。

其肝腎陰虛者,證見頭目眩暈,耳鳴耳聾,舌嫩紅少苔,脈細弦而數。用六味地黃湯加龍骨牡蠣治之。用以滋補肝腎,鎮潛浮陽,其組方如下:生地18g,山茱萸lgg,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各10g,生龍骨、生牡蠣各15g。陰虛火旺加知母、黃柏各10g。每日1劑。

溫病(包括流腦、乙腦)後期,真陰虧損,水不涵木,虛風內動者。證見手足蠕動,甚則瘛’疲,心中憔憔大動,神疲倦怠。可用《溫病條辯》之救逆湯或三甲復脈湯滋陰養血,平肝熄風。加龍骨牡蠣以育陰潛陽,增強鎮攝之力。其組方如下:生地25g,生白芍15g,阿膠(烊化)、麥冬、五味子各10g,龜版、鱉甲各18g,生龍骨、生牡蠣各15g,炙甘草5g水煎服。

2、鎮心安神以治不寐、驚悸、怔忡(包括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某些心臟病) 若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出現不寐、健忘、驚悸,怔忡者,可用歸脾湯加龍骨、牡蠣以益氣養血,調補心脾,鎮心安神。其組方如下:黨蔘、元肉各12g,黃芪18g,白朮、茯神、當歸、遠志各10g,酸棗仁、生龍骨、生牡蠣各15g,炙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服。

若心陰虧損,心血不足,而致虛煩不寐,心悸不安,多夢健忘者,宜用天王補心丹湯加龍骨、牡蠣以滋陰養心,鎮心安神。其組方如下:黨蔘lgg,丹蔘、酸棗仁、生龍骨、生牡蠣各15g,茯苓、五味子、遠志、當歸、天冬、麥冬、柏子仁各10g,每日1劑,水煎服。

凡心臟病出現心悸、心慌、氣短、胸悶,或心律不齊、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等症,屬中醫心氣虛衰,心陽不振,或心陰虧損,心血不足者,四者常相互並存。可選用生脈散合保元湯加龍骨、牡蠣;炙甘草湯加龍骨,牡蠣;氣短,倦怠無力者,用玉屏風散合牡蠣散加煅龍骨治之。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盜汗或自汗,遺精,夢泄,舌嫩紅少苔,脈細數者,用六味地黃湯加龍骨牡蠣以滋陰補腎,斂汗止遺。

腎虛,精關不固而遺精滑泄,四肢無力者,用金鎖固精丸以補腎固精。或金匱腎氣湯加龍骨牡蠣治之。

心腎不足,水火不濟而致小便頻數、遺尿、小便白濁,健忘恍惚者,此病小兒爲多。用桑螵蛸散加煅牡蠣、金櫻子、覆盆子以調補心腎,固澀止遺。

下元虛冷,小便頻數,夜間尤甚,脈沉細者,此症老人多見。用縮泉丸加煅龍骨、煅牡蠣、金櫻子、覆盆子以溫腎祛寒,固澀小便。亦可用金匱腎氣湯加煅龍骨、煅牡蠣治之。

脾虛,溼氣下陷,帶下色白或淡黃,舌苔白,脈緩而弱。用《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帶湯合完帶湯以益氣健脾,除溼止帶。

腎虛帶下者,白帶清冷而量多,淋漓不斷,腰痠如折,少腹有冷感,舌質淡,脈沉遲。用《女科切要》內補丸加煅龍骨、煅牡蠣以溫腎培元,收澀止帶。

溼熱或溼毒帶下者,帶下如米泔,或黃綠如膿而腥臭,舌紅苔黃,脈數。用自擬清熱止帶湯治之。方藥:土茯苓30g,苦蔘、黃柏、山梔、車前子各10g,雞冠花、煅龍骨、煅牡蠣各15g以其清熱利溼,解毒,固澀止帶。

4、龍骨牡蠣之其他用法現代研究,龍骨、牡蠣中含鈣質,有強健筋骨之功用。如龍牡壯骨沖劑,其組成有:龍骨、牡蠣、龜版、黃芪、白朮等藥。其功效:強筋壯骨,和胃健脾。用於防治營養不良性佝僂病,軟骨病。是小兒生長發育之良藥。

龍骨、牡蠣有制酸作用。用於胃痛、泛酸,嘔吐等症。常於治胃痛方藥中加入煅龍骨、煅牡蠣、烏賊骨、瓦楞子等。

根據牡蠣軟堅散結之功效,程氏《醫學心悟》消瘰丸中,以煅牡蠣配元參、貝母治瘰癧。本人自擬消癖散,即以逍遙散合消瘰丸加半夏、瓜蔞、山慈菇、半枝蓮、川芎、白芥子等藥,共爲細末,每次沖服9g,每日2~3次。亦可水煎服,每日1劑。其功效:疏肝解鬱,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化痰消癖。治療乳腺增生及良性乳腺腫瘤,療效甚佳。亦可用於乳腺癌早期。

綜合上所述,龍骨、牡蠣實爲中藥中之佳品。其功效多,治療廣,藥源足,價值廉,無毒副作用,且不寒不熱,虛實疾病咸宜用之。善用龍骨牡蠣者,莫過於鹽山錫純先生。多年來餘常師之,治病每獲良效,故不揣冒昧,拙撰此文,實爲效法張師之心得也。

本文摘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權,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