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大促,將退出歷史舞臺?

今天早上刷微博,看到有商家在抱怨,每一年的6.18大促又要開始了,對於大多數的商家來說,大促所帶來的並不是欣喜,而是噩夢。

電商的大促特指類似雙十一,618這樣的平臺大型促銷,雙十一始於2009年,當年淘寶商城剛成立沒有多久,當時的出發點是想做一個屬於淘寶商城的節日,讓大家記住淘寶商城,正好在國慶和西方的聖誕節之間有一段時間沒有什麼大型的節慶,算是零售的一個短期的真空地帶。雙十一從一開始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每一年的數據都像坐了火箭一樣往前從,雙十一大促已經不僅僅是天貓,也不僅僅是淘寶,已經成爲下半年電商界最重要的促銷活動,沒有之一。後來京東爲了競爭的需要,如法炮製了一個618,這樣,前半年看618,後半年看雙十一,已經成爲行業的慣例。

電商平臺大促,將退出歷史舞臺?

當年的節日型的大促有其特有的歷史背景,在平淡的運營過程中,一個吸引眼球的大促,能夠帶來流量,帶來銷量。對消費者來說,帶來了實惠,對商家來說帶來了增量的銷售,對於平臺來說,帶來了眼球,帶來了真金白銀的收入,是一個三方都得力的事情,因此,前期的大促都非常成功,三方的口碑也都非常好。

但隨着時間的退役,這種大促逐漸變了味道。對於消費者來說,一方面是現在促銷成爲常態,這種大促的吸引力在下降;其次,這種大促造成的各種物流體驗,比平時差了很多,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而大促的玩法也越來越複雜,讓消費者一頭霧水,不是個數學天才,還真算不過來,最終還是無奈放棄。對於商家來說,大促最開始的觀望,到期待,到滿足,到恐懼,再到牴觸,對於商家來說,是很實際的,無論任何形式的促銷,最終都要轉化層業績的,而目前電商平臺的大促,逐漸成爲了大商家的遊戲,廣大的中小賣家被劫貧濟富,前後半個月的銷售受到影響,到了大促那一天,銷售也少的可憐,但一些大商家總是用靚麗的數據去粉扮太平,最終成了少數人的盛宴,而對於廣大的中小商家來說,大促現在連雞肋也算不上了。

電商平臺大促,將退出歷史舞臺?

對於平臺來說,已經有了一種慣性,每一年大家都期待者更好的銷售數據,更靚麗的成績。對於電商平臺的這些市場部來說,也是絞盡了腦汁,但是,從活動策劃的形式和最終的結果看,已經呈現出黔驢技窮的態勢。創新度乏善可陳,促銷效果只有平臺自己知道,畢竟銷售數據的展示只是自己平臺公佈的,屬於自娛自樂的性質。每一年還要花大量的金錢去各種渠道購買流量,大促之前口號喊的震天響,橫幅都掛住來,恨不得把競爭對手都纔在腳下,但是寶寶苦,但寶寶不說。

隨着電商逐漸成熟,這種處在電商發展起步期的產物,也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也該壽終正寢了,不然就這麼一直走下去,到哪一天,消費者不和你玩了,商家都不參與了,平臺的銷售數據無法超越以往了,那就有些尷尬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