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由孔丘弟子或再傳弟子輯錄而成的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記錄孔丘及其少數弟子的言行,約成書於戰國初期。

1.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出自《論語·述而》。教育弟子,不等到他不想學習的時候,就不要去教導他。不到他不想說話的時候,就不要去啓發他。

2.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出自《論語·學而》。對於學習知識,能夠適當的去溫習,這不也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嗎?

儒家經典《論語》十句經典名言,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

3.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出自《論語·陽貨》。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不一樣,興趣不同,習慣也不同。

4. 朝聞道,夕死可矣。

出自《論語·里仁》。在早上知道了、懂得了最重要的道義和規範,那麼即使到晚上就死去也不在乎、無遺憾了。這句話反映了儒家的“仁義高於生死”的價值觀念,它強調懂得仁義、堅守仁義對人生的重大意義。

儒家經典《論語》十句經典名言,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

5.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出自春秋·魯·孔子《論語》。發奮學習就忘記了喫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

6.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出自《論語·子張》。其:這裏指代孔子。孔夫子活着的時候,大家都感受到榮耀;他逝世了,大家都無比哀痛。這樣的人我們如何能夠得着啊!這是孔門弟子崇敬孔子的話。後世也用“生榮死哀”形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高。

儒家經典《論語》十句經典名言,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

7.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出自《論語·述而》。以遵從大道爲志向,以德行爲做事的依據,以仁愛之心作爲憑藉,熟練靈活的掌握六藝。

8.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出自《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人想要的,但如果不是以應當得到之正道而得到富貴了,君子是不會安處於這種富貴的。這句話強調富貴只能通過正當的途徑和手段去獲得。

儒家經典《論語》十句經典名言,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

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論語·述而》。幾個人一同前行,這其中一定會有能作爲我老師的人。對於他們的優點就要去學習,對於他們的缺點就要去改正。

10.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出自《論語·陽貨》。其:在這個語境中是指“鄙夫”汲汲於富貴的人。當他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既已得到了,又怕失去。因爲怕失去,他會無所不爲、沒有底線了。這句話後來演化爲成語“患得患失”,指一味憂慮和斤斤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