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清代浙東學派,是中國傳統學術的一個派別,源起於宋,發達於明清時期。其代表人物多爲活動於今浙江一帶及籍貫爲浙江的學者。

盛極一時的清代浙東學派

浙東學派

浙東學派繼承、發展了浙東學術史上的優良傳統,不守門戶之見,博納兼容,貴專家之學,富創新精神,倡導"經世致用",主張學術研究要爲社會服務;其爲"宋學"及明清學術中的顯學之一,對中國近現代學術和海外學術(尤其是日本和東南亞)影響很大。

盛極一時的清代浙東學派

黃宗羲

浙東學術主要以餘姚、鄞縣、紹興、蕭山等縣爲中心,如黃宗羲、朱之瑜、邵廷采、邵晉涵、全祖望、章學誠、毛奇齡等著名學者。浙東、浙西學術同出明末劉宗周,以經世爲目的。但浙西學術主要表現爲表彰朱烹學術,尊朱以經世;而浙東學術則偏重於史學研究,治史以經史。章學誠把這兩種不同的學術取向歸納爲"浙西尚博雅,浙東貴專家"。

盛極一時的清代浙東學派

浙東的學術研究有着悠久的歷史,南宋時的"永嘉學派"、"金華學派",便是清代浙東學派的先驅。清代浙東學派的學術研究,論者每每肯定其研究史學的成就。如現代學者蔡尚思認爲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等清代史學家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是難以比擬的,值得大書特書。其實浙東學者是在研究經學的基礎上,注重研究史料和以通經致用爲治學宗旨的。

盛極一時的清代浙東學派

白雲莊

浙東學派的經學研究,由黃宗羲開其端。黃宗羲強調經學研究的必要,對宋儒將"河圖"、"洛書"、"先天"、"太極"等引入《易》學研究領域造成晦而不明進行了批評。他所撰《易學象數論》便是批駁邵雍、朱熹先天《易》說的,它開啓了毛奇齡、萬斯大、姚際恆等人從哲學和考證方面的《易》學研究,對乾嘉考據學的興起,也極具啓蒙意義。又如黃宗羲的《授書隨筆》雖因閻若璩之問而作,但實可視爲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的先導。因此,江藩推黃宗羲爲清學開山,與顧炎武並列。錢穆則認爲吳派惠棟對《周易》的研究,是黃宗羲《易》學的繼續。

盛極一時的清代浙東學派

儘管在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發展史上,名家輩出,卷帙浩繁,然而真正具有體系規模的文學思想並不多見,因而我們對清代浙東學派的文學思想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賦予其恰當的歷史定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