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從2017年開始,一家“專門”出品恐怖驚悚片的的電影公司的logo印在了越來越多影迷的腦海中——

Blumhouse(布倫屋)



現在有不少人已經把它稱爲好萊塢新晉恐怖片專業戶。

“潛伏”、“鬼影實錄”、“人類清除計劃”等系列都出自其手。除此之外,它還製作出了《分裂》《忌日快樂》這樣的票房黑馬,《逃出絕命鎮》更是在2017下半年開始的頒獎季出盡風頭,並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在各色恐怖片如妖魔鬼怪一樣向我們襲來的今天,一部影片想要突出重圍十分困難。

恐怖片的製作也彷彿被套路化了,清一色的系列電影、衍生大電影堆積如山,掛着萬聖節旗號的無聊爛片層出不窮。最痛苦的莫過於早就審美疲勞的恐怖片愛好者了,一邊貢獻票房一邊無語凝噎。

在這種環境下,布倫屋經過了一番低風險的探索,最終尋得了突破口。作爲一家獨立電影製作公司,它在這短短几年裏不斷給觀衆帶來驚喜,並以低成本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堪稱現象級的業內標杆。

這一切,都愈發讓人想揭開這家公司的神祕面紗,一探它的成功祕訣。

生於1969年的傑森·布倫曾跟韋恩斯坦兄弟混過江湖,在創立布倫屋影業之始,他給公司的定位就是走低成本路線。

2009年布倫屋推出的《鬼影實錄》,成本只有15000美元(票房卻近兩億)。2013年,環球影業將目光投向這家品味別緻的公司,與之合作完成了《人類清除計劃》第一部,布倫屋因此贏得了巨大的商業收益。同年,“電鋸之父”溫子仁也與其合作了《潛伏2》,依然是低成本、高票房。這一切,使得名不見經傳的布倫屋開始小有名氣。

2014年是布倫屋的轉折點,這一年它參與制作影片13部,數量是往年的幾倍。最輝煌的戰績莫過於《爆裂鼓手》了。該片不但讓青年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大放異彩,還贏得了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在內的多項榮譽,製作成本卻很低(330萬)。

與HBO合作出品的電視電影《平常心》,因爲關注LGBT羣體的主題和衆星雲集的陣容,也獲得了不少讚賞。

因爲這些作品,布倫屋贏得了更多業界的目光,相比之下,它這一年推出的恐怖類型片卻稍顯暗淡。定位似乎不再那麼清晰,與其他獨立影業相比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要開始轉向通往平庸的主流大道上了嗎。事實上,這正是它的蟄伏期。

布倫屋並沒有選擇轉型,而是繼續堅持最初的方向。亦如那個驚悚風格的公司片頭,製作恐怖片纔是傑森·布倫和他的團隊前行的意義。儘管有環球這樣的大佬站在背後,布倫屋也從未改變過對低成本的執着。

2015年,除了繼續製作《潛伏3》,布倫屋還帶來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致命禮物》

這部驚悚片雖然還不算上乘之作,但至少爲公司後來的製作標準奠定了基礎——低成本製作與高質量劇作。這些本屬於獨立電影的標準被運用到類型片上時,就出現了奇妙的變化。不難發現,布倫屋之後的《分裂》、《逃出絕命鎮》、《忌日快樂》等都是這種模式的成功之作。

從《致命禮物》到《逃出絕命鎮》,都有一個顯著特點——表面披着驚悚的外衣,內裏實際上在探討嚴肅的主題。前者控訴的是人性的陰暗面,後者則在諷刺美國種族主義的現狀。

《忌日快樂》中雖然添加了杯子蛋糕的青春元素,但也不只是《驚聲尖叫》那種校園連環兇殺片,目的在於啓發年輕人審視自我面對生活的態度。拋開嚴肅的主題不談,這些影片的成功也得益於堅持了“低成本+高質量”的準則,整體風格大都乾淨利落,品味不俗,甚至也征服了不少口味刁鑽的影評人。

在好萊塢類型片水準下滑的時代,這樣的“恐怖片”彷彿一股清流,受到追捧也就順理成章了。它們不只是嚇唬嚇唬人那麼簡單,沒有把觀衆當作只會尖叫的腦殘,走出影院,觀衆既享受了整個觀影的過程,內心又能有所收穫,相比起傳統的恐怖片,這是非常獨特的體驗。

說了這麼多,你大概也能看出布倫屋的成功祕訣了——適當地取悅觀衆,但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這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許多製片人呆在辦公室裏通過比較選擇劇本。我不想這樣,比較得來的東西沒那麼吸引我。當有人說他從來沒讀過這麼好的劇本時,才能引起我的興趣。”

正是因爲傑森·布倫對劇本質量的高要求,才挖掘出了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這樣的新銳導演。皮爾在上臺領取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時說道——

“我在寫《逃出絕命鎮》這個劇本時曾經中斷二十多次,我認爲這項工作不可能完成,我認爲沒有人願意看,也沒有人願意投資拍攝。但是我覺得,如果有人願意投資,那麼這部影片就一定能夠讓人感動。”多虧了布倫屋的慧眼。

再比如布倫屋與著名恐怖片導演M·奈特·沙馬蘭的兩度合作。在2015年拍攝《探訪驚魂》之前,他已經很久沒正兒八經地碰過恐怖片,人們因爲《第六感》對他建立的好印象,早已被《重返地球》這樣的商業爛片毀了。

《探訪驚魂》讓人們看到那個將恐怖氛圍信手拈來的沙馬蘭正式歸來,這部僞紀錄片甚至還散發着些許新生代獨立導演的味道,充滿着個人趣味。

在布倫屋的支持下,沙馬蘭又根據真實事件創作並拍攝了《分裂》,影片的成本只有900萬美元,全球票房竟然逼近三億。《分裂》之所以能贏得高票房,或許是有詹姆斯·麥克沃伊的精湛演技加持,或許是得到了同一事件改編的暢銷小說《24個比利》助力……但說到底,還是布倫屋找準了時機,一蹴而就。

布倫屋爲什麼始終能抓住觀衆那顆獵奇的心?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不能跟風。不能大衆想看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只能跟競爭對手並駕齊驅。關鍵是要不斷激發新的觀看慾望,先征服小衆死忠粉絲,繼而領導新的潮流。畢竟,迷戀恐怖片的並不是一羣無聊者,他們既崇拜經典邪典電影,又渴望新鮮刺激的體驗。布倫屋正好迎合了這樣的要求。

這些年來,布倫屋與溫子仁、沙馬蘭等知名導演始終保持着合作關係,幾乎每年都推出一兩部系列電影,與他們的粉絲拉近距離。

相信看過《分裂》的人無不會對其衍生電影《玻璃先生》(2019)產生觀看的慾望,那幾乎可以稱作“沙馬蘭大電影”了。

布倫屋2018年最大的計劃,是重啓經典恐怖系列《萬聖節》,傑森·布倫還請來了老版的創造者、恐怖大師約翰·卡朋特擔任監製和編劇。這些未來之作都極大地滿足了恐怖片影迷的粉絲情結,也提前成爲票房保證。

2018年的布倫屋,作品除了《潛伏4》、《真心話大冒險》、《人類清除計劃4》,還有斯派克·李在戛納獲獎的《黑色黨徒》,以及最近大爆的《升級》。電影之外,布倫屋又與ITV電視公司合作推出電視頻道,播放《人類清除計劃》等多達五部自制劇集,並拓展紀錄片、短片、圖書、漫畫領域。

一個更令人振奮的消息!傑森·布倫日前在社交網絡上表示,很可能會接手環球影業的怪物宇宙。《新木乃伊》的票房失利證明,恐怖IP嫁接動作大片不是個明智的選擇,布倫屋那種既新穎又保持了原汁原味的B級片風格,其實更能吸引年輕觀衆去認識歷史悠久的怪物們。

無論如何,希望作爲業界良心的布倫屋能繼續帶來更多高質量的作品,讓影迷在這座恐怖之屋中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