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補位新董事長,行長劉連舸有望接棒陳四清

劉連舸在海外業務領域的優勢和豐富履歷,與中行自身特色十分契合。

記者丨郝昕瑤

在4月末原董事長陳四清接替易會滿,擔任工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之後,中國銀行(601988.SH,3988.HK)終於迎來新任董事長候選人。

界面新聞獲悉,中行黨委已於6月3日下午召開會議,討論行長劉連舸出任董事長事宜並進行投票。投票結果尚待公佈。

若投票結果通過,經組織部審查完畢後,劉連舸履新一事將繼續完成公示等後續程序。

從2018年底至今,國有大行領導層持續密集變動,高管的補位也在不斷加速。目前仍有農業銀行行長一職空缺8個月有餘、交行董事長空缺、郵儲銀行行長空缺。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58歲的劉連舸畢業於吉林財貿學院(現吉林財經大學)財政金融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現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

劉連舸一年前加入中行,此前在央行和進出口銀行有數十年工作經驗。

1987年開始,劉連舸擔任央行辦公廳幹部、副處級祕書。此後歷任央行外事局國際貨幣基金處助理調研員、央行國際金融組織司亞洲開發銀行處長、中國駐亞洲開發銀行(菲律賓馬尼拉)副執行董事、央行駐歐洲代表處(英國倫敦)首席代表、央行國際司副司長、央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長(正廳局級)、國家外匯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局長、央行反洗錢局(保衛局)局長。

2007年,劉連舸進入進出口銀行擔任副行長,2015年升任爲行長。此外,劉連舸還陸續兼任非洲進出口銀行執行董事,中國-意大利曼達林基金監事會主席、(亞洲)區域信用擔保與投資基金董事長。

劉連舸對國際金融業務的理解和研究也體現在學術層面,曾發表論文、研究報告等近百篇,主編和參與主編《中國外匯業務全書》、《中國金融機構》、《宏觀金融調控論》、《美國商業銀行》等多部著作,經常亮相諸多學術會議。

有國有大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劉連舸在海外業務領域的優勢和豐富履歷,與中行自身特色十分契合。

經多年戰略調整,中行在國有大行中已佔據海外業務佼佼者的地位,近年來,該行持續佈局海外機構,已覆蓋近6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利潤貢獻也已超整體三成。

在5月30日的“2019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劉連舸曾表示,近年以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取得的進展,有效抑制了金融危機的擴散。但是,其固有的缺陷並沒有完全消除,仍然存在着三個方面的不確定性。包括治理格局沒有及時反映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國際資本流動缺乏有效的管理架構、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加大金融監管的難度。

“作爲全球化綜合化程度最高、唯一持續經營超過百年的中資銀行,中行將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改革進程,按照國際慣例、國際最佳實踐發展業務,嚴格控制風險,確保合規經營,推動更多的中國金融規則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推廣。”劉連舸稱。

(本文來自於界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