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和文學家賈誼在《過秦論》開篇就指明:“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一步步提到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秦國的統一不是偶然的,除了秦國六代傳承七位國君(秦武王和秦昭襄王是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同一代)幾乎都是明君之外,也和秦國曆代衆多名臣名將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今天就說一說從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國統一天下七大功臣:商鞅居首,白起次之。

商鞅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商鞅變法,被魏國壓制在洛水以西的秦國有可能出不了函谷關,最終可能會亡於魏國之手;秦國的真正崛起和強大離不開商鞅變法奠定的基礎:獎勵軍功使得秦軍的戰鬥力得到極大提升,承認土地私有大大解放了生產力奠定了強軍的經濟基礎,秦孝公之後的秦惠文王雖然車裂了商鞅,但是商鞅變法的精髓卻得以保留,並被秦國曆代國君奉之爲治國之本,可以說商鞅是秦國最終統一的最大功臣。

白起

軍事上對秦國統一起到作用最大的是白起,不說他一生七十餘戰從無敗績,只說一點據統計整個戰國時期戰死沙場的各國士卒大約有兩百萬,其中差不多有一半人居然都是死於白起之手,光是長平之戰白起就坑殺了四十餘萬趙國精銳,列國對白起無不懼怕;白起之後六國之所以打不過秦國,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國的有生力量被白起殺了一茬又一茬,國力再強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如果沒有白起秦國即便能夠完成統一至少也要遲上五到十年之久。

張儀

秦國的強大引起了關東六國的嚴重不安和戒備之心,於是六國聯手合縱攻秦,秦昭襄王時期的秦國還沒有秦始皇時期見誰滅誰的霸氣,那時的齊國和趙國實力也很強盛,秦國一國之力非六國對手;關鍵時候張儀入秦以連橫破合縱,對六國區別對待或拉攏或威懾各個擊破,瓦解了秦國面臨的危機。

范雎

范雎入秦先是提出削枝固乾的策略助秦昭襄王從宣太后手中奪回大權,又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爲秦國日後統一指明瞭方向,長平之戰雖然主要功勞歸功於白起,但是范雎也是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的反間計使得趙王臨陣換帥以趙括替下了善守的老將廉頗,即便是白起前來面對只攻不守的廉頗估計也是一籌莫展(長平之戰其實秦趙兩國打得都很辛苦),趙國即使戰敗也絕不至於會喪失四十多萬精銳,如此一來秦趙爭雄將還會持續下去。

呂不韋

沒有呂不韋,秦始皇之父秦莊襄王(秦異人)只是一個客居趙國受盡冷眼無人過問的質子而已,當然也就更不會有日後雄才偉略的秦始皇嬴政;作爲嬴政的相父,呂不韋執政期間攻城略地,從周、趙、衛等國手中奪得大片國土,而且他在經濟上也頗有建樹,堪稱是秦國統一過程中的“富國之相”。

司馬錯

在軍事上對秦國統一貢獻較大的另外一位名將是司馬錯。秦惠文王時期面臨東進還是南下的選擇(東進是攻韓,南下是滅巴蜀),在司馬錯的力主之下秦惠文王決意先滅巴蜀再圖東進;司馬錯親率大軍攻滅巴蜀大大拓展了秦國國土和生存空間,由此獲得了大量的戰略物資,而且還阻止了楚國的擴張(如果巴蜀落入楚國之手,那麼秦國北有義渠和林胡,東有趙魏韓三國,南有楚國,將會陷入數麪包圍之中,巴蜀落入秦國之手意義非凡)。

王翦

和白起齊名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始皇攻滅六國軍事上最出色的統帥,六國大部分都是滅於王翦和其子王賁之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