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壇資訊,技術文章,教學視頻,關注我們,每天都能看到這麼精彩的內容哦

有人說反手很容易學,應該是推擋很容易學,反手是個精細活,很難,特別是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是跟抓筷子有關還是跟傳統有關,這裏暫且不表。反正整體上中國人的反手跟歐洲運動員比,的確還是有差距的。

如果把一項技術分爲三個階段: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熟練、從熟練到精通,那麼反手的易就體現在前兩個階段上,基本上每個人一開始打球,基本上反手都能推幾板,之後在學習的初期,到比賽場上,反手的穩定性也是要遠高於正手的,所以很多人都說反手容易,但到了第三個階段,可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要把反手玩得出神入化,那是太難了。

反手跟正手的關係:反手穩定,正手殺傷;反手得勢,正手得分;反手是技術先進的標誌,正手是最後勝利的保證......

我們可以看到,正反手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反手內,正手外,造成這一區別的很關鍵因素是“空間”,正手向外,空間廣闊,所以可以揮灑的範圍就大,可以發揮的能量也大,調節起來,能夠迴旋的餘地也大,但也是的正手起伏的幅度也一樣大;反手向內,空間有限,也就造成了範圍、能量、餘地都不大,但同樣的,穩定性強,支撐力也強,用通俗點的話就是“能撐得住場”,同理,要擁有殺傷力大的反手,一定要學會找“空間”,要用“空間”換取殺傷力。但作爲乒乓球技術的兩面,“異”的同時也有“同”,這個“同”就是“同軸”。

軸很好理解,就是做圓周運動的支點所在的垂直線,但乒乓球正反手動作裏面又有哪些軸呢?有三個:腕、肘、腰(重心),無論是正手還是反手,無論是擊打還是弧圈,都離不開這三個軸,都是圍繞着這三個軸來做動作,運用好了這三個軸,你的動作就差不到那裏去,正反手的區別只在於轉動的方向。

如何把反手融入技戰術體系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很難有什麼萬能的答案,所以這裏針對三類打法,在不對技術進行大的改動的情況下,提出一些建議。

1、左推右攻

反手水平:會推擋,但對下旋球沒什麼辦法。

這種情況在業餘選手中很常見,特別是單面直板,在面對兩面都能上手的對手很是被動,而且由於年齡和訓練條件的原因,通常步伐不到位,也很難做到突出正手。

首先要在發球上進行一些改變,減少下旋球的比例,要以不轉和上旋爲主,避免下旋變上旋這一環節,不然,你只能搓,而對方只要搓住你反手,就可以伺機兩面上手,與其被動進入相持,不如主動進行防禦。在此基礎上,練習一下拱下旋短球和加力推直線,增強你技術的攻擊性,能更加豐富你的戰術組合,特別是在關鍵球上,能給對手造成比較大的壓迫。

2、兩面上手

反手水平:反手能起下旋球,但缺乏連續性和殺傷力。

這種情況多見於業餘橫板選手,有能力對付一般的下旋球,但反手位仍然是一個弱點,球到了反手位,拉吧,又怕質量不高讓對手反攻,不拉吧,又把機會拱手讓給別人,始終處於被動。

對於這種選手,首要解決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患得患失的心理使得比賽中很容易出現戰術波動,有時候甚至還不如左推右攻的選手,因爲沒得選,能一個心思的去解決反手位,站穩是你首先應該做的,除了你本來就打算用正手搶攻,不然在反手位還是最好用反手來上手,不要追求質量,這樣你就不會陷入正反手的掙扎中,用落點來彌補質量上的缺陷,直線、斜線和中間,可以多拉直線,然後形成正手對正手,如果真的拉不了正手,一定要有一板直線搓球來牽制對方,要讓對方不能很從容的發力打你的反手位。腳穩了,心自然就能定。

3、兩面弧圈

反手水平:能連續對反手,有時能拉出爆衝弧圈。

到了這個水平,在業餘界裏面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打法也是很先進的,但又通常會容易出現過穩的情況,就是左來 左打,右來右打,這樣反而落了下乘。

1、不要盲目擴大反手的範圍,中間位的球要用正手來處理,反手有一定水平的人,很多時候都會直接用反手來接中間位的球,覺得這樣既穩妥又有一定的速度,但其實這樣很容易失去重心,優點也變成了缺點,所以這個時候反而更加要加強側身的意識;

2、既然手上有籌碼,那就不妨賭得大一點,在反手加大一些彈和敲的比例,多用快撕,積極突破對方防線之後,再用實力來擴大優勢,這樣做,還可以儘量避免退臺,就不會出現兩面變一面的尷尬了。

看視頻學技術 公衆號內輸入:“正手攻球” “反手撥球” “直拍橫打” “擺短” “ 挑打” “發球” “暴衝弧圈球” “張繼科拉弧圈球” “馬龍發球” “王皓直拍橫打” “馬琳推擋” ...

更多原創教學請關注乒乓生活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