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威尼斯,昔日的海上強國,如今正在被逐漸上升的海平面侵蝕的美麗城市。

威尼斯位於意大利亞得里亞海濱的威尼託省,四周環海,由威尼斯瀉湖中央的一百多個小島組成,四百多座橋縱橫交錯,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之美譽。

威尼斯以其優美的環境、建築和藝術品珍藏而聞名。幾百年來,世界上沒有哪座城市像威尼斯那樣,受到遊客、作家和藝術家們如此多的好評。

威尼斯瀉湖是位於波河與皮亞韋河河口之間的一個封閉的海灣,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瀉湖的淺灘上。

英國詩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布朗寧曾經說過:“再也沒有與它相似或相同的城市,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威尼斯”。

威尼斯的風情離不開水,水,是這座城市的靈魂。

威尼斯城被一百多條蜘蛛網般密佈的運河分割,之間僅憑各式橋樑錯落連接,初來乍到的人或許很快便迷失方向,尤其像我這樣的“路癡”,就更不用說了,三分後就分不出東南西北了!!

威尼斯的水道就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的大運河,號稱是威尼斯最長的街道,沿着運河可以飽覽整個威尼斯的風景。

我們在威尼斯有一天時間,乘坐遊船飽覽了大運河的風采。

大運河的兩岸擁有超過170棟建築,其中大部分是13世紀至18世紀的建築,顯露出威尼斯共和國的繁華與藝術。其中比較知名的包括雷佐尼可宮、達里奧宮、金屋、巴巴里戈宮、與佩姬·古根漢美術館。

雷佐尼科宮(Ca' Rezzonico),目前作爲公共博物館,展出18世紀威尼斯藝術品。

達里奧宮(Palazzo Dario),這座建築的外觀呈現威尼斯哥特式建築風格,並且帶有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裝飾。達里奧宮修建於1486年,現在是私人財產,並不對公衆開放,但有時會舉辦美術展覽。

金宮(Ca' d'Oro,正式名稱爲聖索非亞宮(Palazzo Santa Sofia)),威尼斯的一座古老宮殿,被認爲是威尼斯大運河上最美麗的宮殿之一。它通常被稱作“黃金宮”,因爲曾經用鍍金來裝飾外牆。

巴巴里戈宮(Palazzo Barbarigo),最初始建於16世紀,現在是運河沿岸最豪華的建築之一。建築內部的部分空間用於展銷威尼斯玻璃。

佩姬·古根漢美術館,佩姬·古根漢爲古根漢基金會創辦人所羅門·古根漢的侄女,1898年在紐約出生,父親家族由礦業致富,母親家族則從事銀行業。在她年幼時,父親本傑明·古根海姆於1912年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事故中喪生,到了1938年,她在倫敦開設了藝廊,並在二戰期間累積一批藝術收藏。

(注:船在行駛當中,所拍宮殿的照片畫面不夠乾淨,故上述幾張來自《維基百科》英文和意大利文版)

安康聖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簡稱爲“Salute”,是威尼斯的著名教堂,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和威尼斯潟湖的聖馬可內港之間風景優美的狹長的尖角地帶,從水路進入聖馬可廣場者都可看見。這座宮殿裏有太多的寶貝。

(此全景圖來自《維基百科》英文版)

令人心醉神迷的威尼斯被人們盛讚爲“亞得里亞海的明珠”,而貫穿威尼斯的大運河更是有着水上“香榭里舍”大道的美譽。

大運河是威尼斯市區最主要的水道,它沿着天然水道自聖馬可教堂,至聖基亞拉教堂把城市一分爲二,同時又與許多小運河相連,市內的交通運輸大部分通過這些河道。

大運河的形狀酷似一個逆向的S,在中世紀,這個形狀代表着奇蹟和神祕。

數百年來,大運河也確實見證了威尼斯的無數故事,河兩岸的建築風格迥異,藝術家的足跡隨處可尋。

美國作家享利·詹姆士曾經評價威尼斯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河。

大運河無疑是威尼斯的大動脈,其繁忙程度不亞於任何一座城市的主要道路,事實上數百年前的威尼斯就是全世界最奢華的商業中心。從西方到波斯的商賈雲集在此交換貨物,爲中國所熟知的馬克·波羅也是從這裏開始他的旅程。但這座盛極一時的文明之都終有一日無法逃過衰敗的浩劫,就像一個墮落人世間的天使,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但即便是衰退的威尼斯,也對文人雅士有着致命的誘惑,令他們留戀於水城威尼斯的狹街窄巷之中,樂而忘返。

文藝復興時期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都在這些威尼斯的教堂,留下了不朽的壁畫和藝術作品,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遊客和學者敬仰膜拜。

雷雅託橋(The Rialto Bridge)

因爲威尼斯的交通路線大都沿着運河兩岸,所以直到19世紀,只有雷雅託橋這一座連接兩岸。目前大運河上共有4座橋,包括學院橋、赤足橋和憲法橋。

學院橋(Ponte dell'Accademia )(此圖來自維基百科)

赤足橋(Ponte dei Scalzi)

憲法橋(Ponte della Costituzione)(此圖來自維基百科)

這是一座新橋,由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設計,連接聖塔露西亞車站和羅馬廣場,它完成於2008年,同年9月11日晚向公衆開放。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周圍的建築。

聖馬可廣場

無論你站在廣場的哪個位置都會被她的魅力緊緊吸引住,感覺到心靈的震撼。

自古以來聖馬可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每年盛大的威尼斯狂歡節會把這裏變成一個巨大的化妝舞會,人們戴上面具,穿上古怪的服裝,隱藏起身份,盡情釋放歡樂。

聖馬可廣場一角(此圖來自《維基百科》英文版)

拿破崙曾經讚譽威尼斯是舉世罕見的奇城,而把城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稱爲“世界上最美麗的客廳”,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明珠。

以聖馬可廣場爲家的鴿子與衆多來自異鄉的遊客水乳交融

呵呵,這兩位忙着kiss, 也不怕他們的孩子跑丟了。

看來自拍不是女士的專利。

神父還是有範兒。

廣場周圍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構成了古典建築藝術的一個範例,並炫耀着當年威尼斯共和國的財富與藝術造詣。

16世紀中葉,威尼斯曾對聖馬可廣場以其附近的地區進行了城市規劃管理,清除了街區上的雜亂無章的建築,然後建起了令人驚異的建築羣。在這個建築羣中宏偉的總督府是人們無法忽視的,它曾經是強盛而富庶的威尼斯共和國的政府辦公大樓,是當時政治的中樞機構,現在則成了當之無愧的藝術博物館。

矗立在聖馬可廣場一角的聖馬可鐘樓是威尼斯的地標之一。

據導遊介紹,鐘樓高近100米,構造簡單,下半部分是由磚塊構成的巨大柱狀建築,上面則爲拱形鐘樓,裏面共放置了五座鐘,每一座鐘都分別提醒人們不同時刻該做的事情,成爲古代威尼斯人日常生活作息的準則。

鐘樓最初具有燈塔功能爲往來船隻指引方向,1902年突然倒塌,人們又在同樣的地方建造了一座一模一樣的鐘樓,現在的我們所看到的鐘樓是於1912年4月正式啓用的。

1962年中間又加上了可以容納14人的電梯,以方便接送遊客至頂樓瞭望臺,天氣好的時候登上暸望臺,可以清晰地俯瞰整個威尼斯本島以及附近的島嶼。

在這座名副其實的水城沿岸,宮殿教堂等各式建築一字排開,這些建築大都建於14至16世紀,集中了拜占庭、哥特、巴洛克等各種建築風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裏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

聖馬可大教堂

聖馬可大教堂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公元1043年至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它是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美不勝收,無與倫比。

從外觀上看,它的五座園頂據說來自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來自拜占庭風格,尖頂的設計是哥特建築的體現,而整座教堂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十字形設計,這些建築上的特色,讓人驚歎不已。

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教堂

大教堂的屋頂似層巒疊嶂,石柱前的簇擁,讓人眼花繚亂。門庭上的各種大理石塑像,浮雕以及花形圖案,裝飾之繁複,如纓珞繽紛,不勝枚舉。

教堂正面五個入口,極其華麗的羅馬拱門陸續完成於17世紀,門庭上4匹公元前四世紀的青銅馬像複製品,神形畢具,惟妙惟肖,真品現收藏於教堂內。

中間的鑲嵌畫

拱門上方還有五幅描述聖馬可事蹟的鑲嵌畫,金碧輝煌非常耀眼。

據導遊介紹,聖馬可大教堂是因爲埋葬了耶穌門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是巜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在埃及殉難。當威尼斯擺脫拜占庭控制,成爲一個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後,人們就決定用聖馬可作爲城市守護神,聖馬可的坐騎是獅子,所以威尼斯的城徽就是一隻巨大的獅子抱着福音書。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從地板、牆壁到天花板,佈滿了細緻的鑲嵌畫,其主題涵蓋了十二使徒的佈道,基督受難,基督與先知以及聖人肖像等,使整個教堂呈現出莊嚴而又藝術,典雅又不失活潑的品性,彷彿神造,又親近人的內心。這些畫作皆呈金黃色的色調,柔軟靡麗,把整個大教堂裝點得金光燦爛,四壁生輝。因此教堂又有“金色大教堂”的美譽。

聖馬可大教堂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這裏藏品大多來自世界各地,加上意大利中世紀在手工方面誕生了一批傑出的工匠,他們幾乎終身都在爲教堂的裝飾作貢獻。

聖馬可大教堂的藏品中有四匹聞名遐邇的古代鎏金銅馬,它們是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掠奪而來的著名文物,雖然曾被拿破崙帶回法國,但後來還是回到了威尼斯。

(此圖來自《維基百科》英文版)

導遊說,沿着階梯可以登臨教堂頂部的鐘塔,每到整點的時候兩個機械人就會用槌自動敲鐘報時,整個城市都可以聽見鐘聲,由此望去,諾大的聖馬可廣場遊人點點,幾近螻蟻,視線再向海邊延伸,藍天白雲下的威尼斯以寧靜悠閒之態,烘托渲染着這裏的神聖與美麗。

天空色彩變化很快,但主色調仍然是灰、淺藍,絮狀雲彩在不停地遊動,先生想拍一張清晰的教堂頂端聖馬可手拿福音書的照片,就是等不來藍天,我只好在《維基百科》英文版搜來一張,極其清晰,以此滿足他的心願。(上圖)

團隊合影照。

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連同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也都盡現於此。

處處街巷繞碧水,家家都在畫圖中,這就是威尼斯城的魅力所在。

大運河宛若一條熙煕攘攘的大街,街巷間又以四通八達的水道相連,幽靜中透出生機,威尼斯的船就像公共巴士一樣具有固定的停靠站點,

我們乘坐貢多拉穿街走巷,船身很小,爲了保持平衡,人不能隨便晃動,我們手上的攝影器材只能留下別人的風采。

貢多拉是一種輕盈纖細造形別緻的小船,一直是威尼斯人的代步工具,船身狹長,首尾翹起,最適宜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它那自然奔放的船頭,則充分體現了工匠們的想象力。

11世紀是貢多拉盛行的時期,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一些船場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才使得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己流傳至今。

過去貴族們經常乘坐雕刻精美,異常豔麗的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爲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頒佈禁令,不準在船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

這一傳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也只有在特殊場合貢多拉纔會被裝飾成花船。

我們有幸乘着貢多拉穿行於古色古香的水城,欣賞兩岸古老的建築,腦海中暢想着威尼斯人幾百年前的日常生活情景,一種愜意浪漫的感覺由然而生,令人爽心悅目。

水巷如此窄小,船工動作大一點都會碰到胳膊。

與隊友玩兒的盡興之時,一種莫名奇妙的傷感爬上了我的心頭。

威尼斯的歷史記載着她傲人的輝煌,拿破崙的征服,奧地利的掠奪沒有使她沉淪,滄桑鉅變爲天生麗質的她,增添了成熟的風韻,然而威尼的浪漫中,又多少摻雜了一些悽美。

水,這道天然的屏障,曾是威尼斯的保護神,威尼斯就曾依靠水的保護而免遭侵略,得以繁衍生息。然而如今,水,卻成了威尼斯最大的敵人。

1966年,威尼斯發生大洪水,從而迫使意大利政府將防洪列爲城市的頭等大事。

意大利是非洲板塊的一部分,非洲板塊一直在向北漂移,正是這種漂移,引起了阿爾卑斯山的上升和威尼斯的下沉,每一百年,威尼斯就會下沉1.3釐米。

二戰後,爲滿足工農業發展的需求,人們大量開採地下水,結果導致整個城市在20年內下沉了30釐米,而且情況還在不斷惡化。

因水而美麗的威尼斯正在被洪水慢慢侵蝕,她還會爲我們的世界美麗多久?人們不得而知。但此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靠近她,欣賞她,把心盛滿浪漫的感受之後再轉身離開。

威尼斯的橋千姿百態。

連接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和木橋,只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遊人熙攘,形成了威尼斯特有的生活情趣。

架設在大運河中間的雷雅託橋,自中世紀起便是威尼斯的貿易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以水路運抵後都會在此交易。

雷雅託橋高7米,寬55米,整座橋樑全以白色大理石建造,橋中央是高大的人字形屋頂建築。

雷雅託橋曾經歷過多次改建,13世紀初建時,木質的雷雅託橋是大運河上的第一座橋樑,15世紀中葉進行了改建,擴大了規模。

橋上商店林立,直到16世紀,雷雅託橋被改建爲大理石橋,並在大運河上挺立至今。即使早已過了海上霸權的年代,威尼斯所展現出來的氣質仍舊令人嚮往。

頹廢與華麗的美感並存,這種迷離的情調吸引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而這片島嶼彷佛與世隔絕一般,獨自過着專屬於自己的慵懶歲月。

倔強的威尼斯人,將一棟棟豪宅立在水中,任憑潮夕侵蝕,那些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建築,記載着威尼斯昔日蒸蒸日上的欣慰,如日中天的滿足,一朝衰敗的惆悵。

在蜘蛛網般的小巷裏慢慢行走,細細品味那印滿滄桑印記的建築,以及小橋流水的風情,跨越著名的雷雅託橋,亞平寧半島就像母親的臂彎,將威尼斯擁向歐洲大陸,亞得里亞海澎拜到此已然少了洶湧狂野,多了份平和與浪漫,威尼斯是座長在水裏的城市。

嘆息橋

這是一座全封閉的早期巴洛克式石橋,架設在總督府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是將囚犯從總督府送往監獄的必經之路。

嘆息橋成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那是唯一看到陽光、藍天和碧海的地方。死囚們經過此地,想到家人在船上等候訣別,百感交集湧上心頭,不由自主發出嘆息聲,嘆息橋由此得名。

精美的建築,超凡的雕塑,黑色的貢多拉,安祥的鴿子,皆以那蜿蜒水巷,流動的輕波作背景,如此古典而又浪漫的城市風情,縱然你穿越大半個地球也很難尋覓到,而威尼斯卻能如此輕易的向世人呈現。

縱目遠眺,威尼斯全城盡收眼底,紅褐色的屋頂,一眼不見盡頭,幸運的我們正好碰上商場頂端觀景臺向遊人開放,可以俯視威尼斯部分全景。

呵呵,威尼斯的浪漫無處不在。

而那些穿行在狹窄街道中膚色各異的遊人,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似乎在告訴人們,古老而又浪漫的威尼斯並沒有與時代漸行漸遠,曲折彎蜒的水道和一座座橋樑交織出令人驚奇的廣場和街道,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商店,人頭攢動。

路邊的咖啡店裏漂出醇香的味道。教堂的鐘聲在城市裏迴盪,大運河的船來船往十分熱鬧,美麗的水城散發出迷人的活力色彩,坐船搖曳在小巷流水間的美妙,有些不能自己。

從熙熙攘攘的河道來到幽靜的無人的水巷,無意間邂逅的建築總叫人怦然心動,此情此景構成了一幅動靜有致的畫卷,如畫般的那種歐洲城市真正的精典美就是威尼斯的精髓。

威尼斯躺在水中與日月星辰達成了完美的默契,恪守着和大自然的契約。

流光溢彩的小櫥窗

威尼斯很美,美得像一篇精彩的散文,字裏行間充滿了靈氣,沁人心扉。

威尼斯本身就是一幅精美的油畫,不用雕琢,只需動動畫筆和油彩,就會帶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

威尼斯歷史上就是藝術家的天堂,孕育了無數藝壇巨匠,並形成了一個響亮的藝術流派,威尼斯畫派。

因爲該派畫家主要生活在威尼斯而得名。作品風格歡快明朗、色彩絢麗、構圖新穎、詩意濃郁。對歐洲繪畫影響極大。

威尼斯畫派中知名藝術家就有幾十個,如提香•韋切利奧、喬凡尼•貝利尼、喬萬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羅、丁託列託、喬爾喬內、保羅•委羅內塞、卡納萊託、威廉•考爾夫、弗朗西斯科•格拉蒂、洛倫佐•圖,等等。

當然,坐第一把交椅的大師非提香莫屬,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因爲提香的智慧與勤奮,把他的老師喬凡尼•貝利尼遠遠地甩在了後面,他敬仰的師兄喬爾喬內雖然才華橫溢,開創了風景人物繪畫的先鋒,但天妒英才,喬爾喬內只活了33歲,傳世真品只有5幅,一生中也僅創作了30餘件作品。而提香活了86歲,甭說他畫技超羣,就憑這歲數,別的畫家就望塵莫及了。但也有搶鏡的,卡納萊託——威尼斯場景畫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系列威尼斯風景畫,真是筆精墨妙, 惟妙惟肖!!

下面展示幾幅:

威尼斯現代一人的真實生活。

攝影|屈蘭根 配文|潘天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