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清朝大戲,裏面總有個角色是少不了的,那就是高僧。他們知天命,斷人世,總是一副高深莫測的形象。

更有說法,很多後宮的妃子因爲受排擠,遁入空門了,似乎寺廟就是世外桃源,避難絕佳場所,但真實的清朝和尚是這樣嗎?

到了康熙的時候,他專門讓人做了一個統計,瞭解到,當時全國有僧人11.2萬,道士2.1萬,尼姑8600人。這個數目是很龐大的。當時,寺廟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兩點:一是善男信女的捐贈,二是來自私有廟產的收入。

清朝時候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太監年紀大的時候,一般選擇出家。在他們上班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就開始信佛,動不動就抄寫經書,很多人認爲這是他們終於皇帝的忠心表現,但,這其實是無奈之舉。

有人說清朝是興佛滅道,其實清朝統治者本身就是有佛教信仰的,作爲統治者,他們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完全可以憑藉這種影響力號召國民信仰佛教,但是沒有證據證明他們這麼做過,所以不存在壓制道教的問題。

無論哪種宗教,從世間法來看,都是導人向善的,宗教文化的繁榮也是一個國家總體文化繁榮的體現。在現代社會里,公民具有自主選擇宗教信仰的權力,且正常的宗教信仰受法律保護。

作爲具有不同信仰的宗教界人士,應該相互尊重,不應該製造對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