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下半句比這句引起的誤解還大!

《道德經》是老子在幾千年前留下的寶貴財富,即使到現在依然有非常寶貴的價值,《道德經》中蘊藏很深的智慧,也有很多經典的名句,這其中應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這句話最有名。

這麼多年來,很多人都把這句話誤解成:當天地不仁義的時候,就會把萬物當做狗一樣對待。其實這是典型的望文生義的錯誤。這其中最讓人誤解的一個詞是“芻狗”,狗在古代是用來祭祀的,就像豬牛羊一樣,後來由於風氣的改變,慢慢就使用草紮成的狗來代替,使用過後就被丟棄。

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是:天地沒有任何的偏見,對待萬事萬物就像這用來祭祀的用草紮成的狗一樣,都是一樣東西,所有的一切都有自然規律,生也好,死也好,順其自然。

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這句話就是說:聖人不親近任何人,他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認真的幫忙,就像祭祀一樣,幫就是了,不往心裏去,就像祭祀之後被扔掉的草狗一樣。

古人的哲學水平其實很高,即使現在依然有人爲其癡迷,相信大家清楚這句話的意思,以後就不會再鬧笑話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