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前几天不少人都被优衣库的联名T恤刷屏了,没有大甩卖,也没有大额促销,只为得到一件"联名款",店铺内空前的盛况好似在拍摄中国版《釜山行》。除此之外,昨天上架的某品牌运动鞋,也是一样的哄抢场面,价格也从1000一路飙到5000.这件事甚至被很多国外媒体报道,并不约而同的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人究竟多有钱?

根据麦肯锡中国于4月26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报告》中显示,在2012年到2018年里,中国是全球奢侈品市场超过一半增幅的贡献者。仅2018年中国人就花费7700亿买回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数据预测,到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至少六成。

这些消费者中,年轻人逐渐从中国大妈的手中接管了比赛。其中80后更是成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贡献出了总消费的56%。90后也以23%的比例紧随其后,难道我们真的这么有钱吗?

购买奢侈品的原因,并不是真的有钱

这份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年轻消费群体对"品牌文化传承"缺乏一定的了解,只有约为13%的消费者表示,自己是为了追求品牌情怀或价值才购买奢侈品,大多数年轻消费者是被"名气+爆款"所吸引,大部分奢侈品消费者并不忠于品牌本身,也不会购买同一个品牌的多种产品, 而是会购买多个品牌时下最火爆,且辨识度最高的单品。

换句话说,很多购买奢侈品的买家,是为了"彰显品味",以及满足社交需求,这种购买奢侈品的行为不仅可以让自己享受到对应的产品体验,还能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让自己更加自信。

可是,钱从哪儿来呢?答案是"超前消费"。不久前一项关于年轻人消费情况调查报告中显示,近9成的年轻人都有过或正在进行超前消费,每月偿还信用卡几乎成为了每个年轻人的标配。但从存款数据来看,多数年轻人的存款却不足以偿还目前的负债。

不买奢侈品的人,也并不好过

前面说了奢侈品消费者的"过度消费",但不买奢侈品的朋友,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到了2019年,出生于1989年最小的80后如果不出意外,如今也已经为人父母,可残酷的现实却让很多人产生了焦虑。房贷、车贷、孩子的奶粉钱,再加上交际应酬等等,日常的开销已经让太多人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不是兜里没钱,而是有钱不敢花"成为了所谓"中产"人群最大的焦虑,别说奢侈品,就连日常必要的开销都得精打细算,才能让自己苦苦积攒的"私房钱"不至于消耗殆尽。

根据《2018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当中显示,接受调查的28270名职场人中,约有70%的白领表示午餐平均价格不超过20元,外表光鲜亮丽,工作体面收入不菲的职场"成功人士",被冠以"新中产"的名号,却是名副其实的隐形贫困人群。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房贷,还要为子女教育、赡养老人、自身健康等多种问题费心费力;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的老化,"新中产"普遍面临职场的竞争力下降,对应来讲未来收入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甚至还有下降的可能。这也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现象:

"新中产"离中产只差一步,却无力继续前行。整天担心从现有的阶层跌落,成为了这个社会上最焦虑的群体。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出在哪里?

不管消费奢侈品,还是苦于生活压力,现在的人们都普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资产荒。或许是没有储蓄习惯导致的低存款,或许是高昂生活成本导致的消费焦虑,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并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对于没有存款的人来说,养成良好的攒钱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将自己的日常必需开销列出清单才能理清自己在生活中到底可以攒下多少钱,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储蓄计划,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这里。

而对于有存款的人来说,对存款的使用没有明晰的计划和合理的分配也会使得钱越来越少。在此小V为大家推荐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式--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法。"标普法"将全部资产分为四大类:现金资产、保障资产、投资资产以及稳健资产。四类资产分别应该占家庭资产的10%、20%、30%和40%。其中现金资产和保障资产都是保障正常生活的资产,人们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理性投资来保证资产的稳健增长。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不管投资、储蓄还是消费,一定不要盲目跟风,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和投资才最为重要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