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关于"新中产与新中年的焦虑"的话题,说出了很多网友的心声。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年薪十万是目标,年薪五十万是成功,年薪百万是梦想。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当我们过了而立之年,却发现年薪50万或许已是极限,因为只有到了这一步,你才会发现,原来成为中产,很可能就已经是自己职业的终点...

年薪50万容易,年薪51万太难

小编之前因为业务关系,认识了一个自己创业的年轻人,后来一来二往地跟他慢慢熟络起来,这时才了解到原来除了自己创业的公司之外,他同时还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职位不高不低,月薪差不多三四万。按理说这种收入即使是在一线城市也属于很高的水平了,谁知道小哥却说自己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焦虑,虽然这些工资完全够他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但一想到买房买车和结婚,那就完全不同了,即使自己收入不低,面对这些还是像背负了一座大山…

年薪50万少吗?当然不少。但是,焦虑对中年人的侵袭总是无孔不入的,最让他感到恐惧的就是一眼看得到头的未来,尽管已经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点成就,还是怕一辈子就局限在这样的情况中了。

随着年龄的提升,"新中年"的学习能力在下降,身体机能不比从前,升值空间也被压缩,看不到希望带来了比缺钱更强烈的焦虑感。

新中产焦虑:年薪50万,也只是"混日子"

30岁之前是"主动活着",现在是"凑活活着"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上,30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分界点,30岁前后无论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还是社会地位都会分化。在30岁以前,人们都处于拼搏进取、努力赚钱的上升阶段,这时只有利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才能换来年薪50万的体面,所以这一阶段大家都还是"主动活着"。

可是一到30岁仿佛一切都不一样了,这时大部分人都完成了目标,活成了"新中产阶级"的模样,有些得意忘形;还有一部分人早就成了职场老油条,得过且过,日渐沉沦。但无论如何,长期的拼搏已经让"新中年"身心俱疲,丧失了当初那股子闯劲儿,突然陷入一种盲目的境地,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里去,便开启了"凑合活着"的旅途。虽然也有人觉得自己还能拼一把,但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有心无力了,身体不允许,头发也不允许…

限制"新中年"的不止是心态和精力,经过长期的工作,他们早就形成了一套既定的思维模式,虽然这曾是赖以成功的助手,现在却也成了限制个人发展的高墙。30岁以后想要在创造大的发展,就需要为公司创造更多附加值,这不是你所在岗位的业务熟练所能带来的。所以很多"新中年"就偏安一隅,望而却步了,反正凑合凑合也能过,一切都挺好。

生活让你不得不做出选择

"原以为在社会上做人已经够难了,后来才发现在社会上做个中年人更难",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在这个尴尬的年龄,高不成低不就的,想要继续上升很难,除非作出大的突破,但是下滑却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被人挤下来了。想要破解这个困境,就必须作出痛苦的抉择,要么跳槽选择更好的工作机会,要么就像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哥一样,自己创业,但这时就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痛点:30岁以后,你还敢放下一切去拼吗?

这个世界在某些方面公平的可怕,你想要得到一些东西,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到了30岁面临的压力就不止来自工作层面,还要面临婚姻的抉择,这个时候不稳定下来考虑组建家庭,怕是以后会越拖越迟。反过来,如果这时候组建家庭,怕是再也没机会按照自己的心意拼一把。

横竖都是难熬,怎么选都不是自己最想要的答案,这些纠结成了"新中产"人群不得不面对的"电车难题"。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是这路百转千回,凝结成了横亘在中年人眉间的愁绪。

小编的话

三十而立,人到中年就不得不面对人生的下半场,想要像初出学堂那样一路高歌猛进,已经不再现实。但这并不代表你只能随波逐流,这时候尽管少了之前的闯劲儿,却也多了更丰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经验。

既然想要突破瓶颈,不管战胜中年危机还是中产危机,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自己的现状,正确评估下自己的收入、技能、存款等等,运用自己的优势去打破僵局,无论跳槽、转行还是创业都在可以考虑的行列。其次,要发现自己更深层次的价值,也就是"溢价",利用这些提升自己的附加值,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最后,物质基础是解决所有现实问题的坚实后盾,应该通过稳健的投资手段实现资产增值,合理规划收入,控制消费欲望,做到开源节流,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的财务环境。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际遇,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瓶颈,无论是学习上、感情上或工作上都不例外,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骄不馁,通过有效的手段解决人生的各种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