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敬聽聞此事後,立即向劉邦提出第二個建議:“但凡迎接異國使節,都會派出精壯士兵迎接,而匈奴卻反而擺出一羣老弱病殘,其中肯定有詐。”於是婁敬改名爲劉敬,和劉邦成了本家。

小兵獻給劉邦4條妙策,帶給漢朝400年江山,其中兩條被沿用2000年

毛主席曾說,劉邦在封建皇帝中,是最厲害的一個。而劉邦之所以那麼厲害,是因爲他善於用人。

漢四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剛剛打贏了楚漢戰爭,決定效仿西周,建都於天下之中的洛陽。這時,一個名叫婁敬的齊國人路過洛陽,因爲他要奔赴隴西戍邊。在宮廷中,婁敬有個名爲虞將軍的同鄉。因此,他設法聯繫到虞將軍,並說自己想覲見劉邦,向他獻策。

其後,求賢若渴的劉邦果然召見了還是布衣的婁敬。談話間,婁敬的真性情得到了劉邦的好感,於是劉邦請婁敬喫了一頓大餐。喫完後,婁敬便向劉邦提出第一個重要建議。婁敬問劉邦:“陛下建都洛陽是想與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劉邦回答:“是的”。

隨後婁敬說:“周朝之所以建都洛陽,是因爲周武王滅商後,德行佈於天下,六師威震四方,天下沒有任何諸侯可以與周抗衡。因此,周朝纔會建都天下之中的洛陽,方便四方諸侯朝覲。然而當週室衰微,洛陽的弱點就顯露無疑。洛陽雖然有山河之險,但並非不可攻破。當中央衰落,洛陽就會成四戰之地,沒有迴旋的餘地。”

其後婁敬建議道:“相比於洛陽,關中有高山被覆,黃河環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爲堅固的防線。即使山東大亂,仍可以關中百萬之衆爲依託,居高臨下鎮壓叛亂。實在不行,也能依靠函谷關天險保住半壁江山,以圖再舉。只要佔據了關中,那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擊打它的後背啊。”

聽了婁敬的話,劉邦竟激出一身冷汗,於是他立即召開國務會議,詢問羣臣是否應遷都關中。由於羣臣皆是關東人,不樂於遠離故鄉,於是紛紛說秦建都關中也不過持續了兩代,不如遷都洛陽,以德治天下。然而大謀士——留侯張良卻力排衆議,他認爲關中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有四塞之固,因此應當聽從婁敬建議。

就這樣,劉邦遷都於長安,穩住了大漢江山。其後,漢朝以關中爲根本之地,壓制整個關東。終西漢一朝,關東諸侯曾屢次叛變。若漢朝真的建都洛陽,沒有關中的山河之固,恐怕早就被諸侯所顛覆。因此,婁敬爲漢朝400年江山,做出了巨大貢獻。相比於建都開封的宋朝,婁敬建都長安不要太高明。

雖然婁敬只是口頭提出一個主意,但劉邦仍給他一個特殊的賞賜。他對婁敬說:“婁和劉差不多,你以後就姓劉吧!”於是婁敬改名爲劉敬,和劉邦成了本家。

公元前200年,匈奴勾結韓王信騷擾邊關。劉邦向匈奴派出使節,試圖刺探該國情報。使者回到長安後,卻說匈奴國中都是老弱殘兵,很容易打敗,於是劉邦決定親征匈奴。

劉敬聽聞此事後,立即向劉邦提出第二個建議:“但凡迎接異國使節,都會派出精壯士兵迎接,而匈奴卻反而擺出一羣老弱病殘,其中肯定有詐!”當時劉邦剛要帶着大軍開拔,聽了劉敬的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罵道:“齊國孬種,竟敢胡言亂語!”於是,他派人捉拿了劉敬,準備等打敗匈奴後收拾他。

誰知當劉邦帶兵到了平城,果然中了匈奴人的詭計。冒頓單于故意隱藏實力,將冒進的劉邦圍困於白登山,如果沒有陳平的奇謀,劉邦早就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脫險後,劉邦果斷放出了婁敬,賞賜劉敬食邑二千戶,封爲關內侯,稱作建信侯。

白登之圍後,漢朝幾乎被匈奴盡探虛實,簡直是拔下了底褲。當時漢朝剛經歷大戰,還不能和匈奴抗衡。於是劉敬不失時機提出了第三個建議——和親。他認爲現在還不是和匈奴全面開戰的時候,不如以嫁公主的方式換取兩國互信,以贈送禮物的方式減少匈奴的入侵。

對於劉敬的建議,劉邦非常讚賞,於是他以宮女假冒公主,將她嫁給了冒頓單于。而劉敬親赴大漠,與匈奴簽訂了盟約。雖然和親政策看起來很屈辱,但卻一定程度限制了匈奴對漢朝的入侵,拖延了漢匈全面戰爭的爆發。若當時漢朝與匈奴全面開戰,很容易導致民變四起畢竟。秦朝可就是因爲長城戍卒造反而滅亡的。因此,劉敬的第三個建議也是穩定漢朝統治的基石,而和親政策,也一直爲後世所效仿。從漢到清,都曾沿用過和親政策,使用了2000年。

劉敬從匈奴回來後,高瞻遠矚的他又不失時機地向他提出了第四條妙策。當時,漢朝不僅面臨外敵匈奴的威脅,同時內地的舊六國貴族也在蠢蠢欲動,準備叛亂。因此劉敬建議,不如遷徙六國豪族至長安,讓他們脫離根本之地,不至於作亂;同時,還可以利用他們的人力、財力充實關中,外可以抵禦匈奴,內可以鎮壓山東叛亂,可謂是一舉兩得。

對於劉敬的意見,劉邦自然言聽計從,他立即將十萬多的山東豪族遷到了關中,並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而這項移民實邊政策,甚至一直沿用到現在,新疆建設兵團就是這一政策的濫觴。

雖然劉敬沒有親自帶兵打仗,但他卻以智謀構建了漢朝400年的鐵桶江山,就如司馬遷所說:“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脫挽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