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是由項羽親統主力軍,重力進擊滎陽,切斷劉邦的運糧通道,造成漢軍的供應困難,再進而奪取成皋,西出函谷關。劉邦和項羽的之間四年的楚漢戰爭,楚軍確實具有壓倒性的力量。

劉邦和項羽的之間四年的楚漢戰爭,楚軍確實具有壓倒性的力量

在史書上,對於劉邦和項羽的之間的楚漢戰爭,一般對於支線戰場和情報戰、信息戰等描述的極爲詳盡,對於主戰場卻忽略了,這是因爲劉邦是最後的贏家,所以歷史肯定是要偏向着他點。但真正正具壓倒一切力量的,卻是項羽的楚軍。不說其他的,先從楚漢兩軍的作戰序列來看一下。

正方漢軍的作戰序列:

統帥:漢王劉邦。

謀士一:成信侯張良。

謀士二:護軍中尉陳平。

謀士三:廣野君酈食其。

謀士四:謁者隨何。

將領一:將軍夏侯嬰。

將領二:將軍周勃。將領三:將軍樊噲。

將領四:中大夫灌嬰。

將領五:九江王英布。

將領六:御史大夫周苛。

將領七:都尉酈商。

將領八:將軍劉賈。

將領九:樓煩將(無名)。

漢軍總兵力:八萬至十萬人。

反方楚軍作戰序列:

統帥:西楚霸王項羽。

謀士一:歷陽侯范增(遭受劉邦的信息戰打擊,被除名)。

謀士二:武涉,一名說客,但業務能力比較弱,最終誤了大事。

將領一:大司馬曹咎,秦朝時,他是蘄縣的監獄長,當時項梁入獄,是他出面說情,釋放了項梁,所以項羽依其爲親信。但他的水平,始終維持在監獄長狀態,未能及時提升。

將領二:長史(前塞王)司馬欣,秦朝時,他是櫟陽監獄長,當時項梁入獄,就是由他負責監押。但他賣了蘄縣監獄長曹咎面子,釋放了項梁,所以在歸附項羽後,就立即受到重用。

將領三:將軍季布。

將領四:將軍鍾離昧。

將領五:將軍龍且。

將領六:將軍項聲。

將領七:將軍終公。

楚軍總兵力:十五萬至二十萬人。

其實通過雙方的實力對比,就可以看到,楚軍的兵力人數,恰好是漢軍的一倍。這個兵力上的優勢,完全是項羽在彭城戰役中打出來的。彭城戰役前夕,劉邦擁有的總兵力多達五十六萬人,結果被項羽的三萬樓煩騎兵,輕鬆殺掉了至少二十萬人。剩下的三十萬人,三分之二歸了項羽,劉邦那邊只剩下三分之一,這就是目前雙方配比形成的因由。

在彭城大捷之後,楚軍迅速向西推進,計劃先把劉邦打入關中,或是徹底消滅,或是再打回蜀川老巢去。爲此,楚軍作出了以下幾項決定:

一是拒絕劉邦提出的割滎陽以西歸楚的求和建議,從各個方面加緊西進的準備。

二是派遣使臣遊說英布,使其兵出武關,西擊關中,抄劉邦的老巢。但這個策略被劉邦的信息戰所挫敗,英布不僅沒有去抄劉邦的老巢,反過來揪住項羽的後腿不放,導致了楚軍西進計劃止於滎陽。

三是與趙齊訂立和約,穩定楚北、東北和西北方向的局勢。但這個計劃同樣被韓信的支線戰役所挫敗,韓信滅了趙國,只剩下一個齊國孤懸在一邊。

四是由項羽親統主力軍,重力進擊滎陽,切斷劉邦的運糧通道,造成漢軍的供應困難,再進而奪取成皋,西出函谷關。原計劃是打算與從武關入關的英布會合,目前只能放棄這個想法,而選擇在滎陽城下與漢軍決戰,擒殺劉邦。

一是以主力軍死守滎陽,堵住楚軍西進通道。如若滎陽城破,則漢軍必然陷入大崩盤之中。

二是聯絡梟雄彭越,使其在楚軍後方進行遊擊戰術,主要目的是破壞楚軍的供應線,以掐斷楚軍的糧草運輸爲上上之選。但看起來,彭越的表現明顯有失水準,楚軍這邊始終是兵精糧足。

三是以信息戰策反英布,讓項羽的兵出武關計劃徹底落空。

四是加強關中防衛力量,一旦滎陽失守,漢軍將以武關、嶢關、函谷關及臨晉關爲第二道防線。

五是加強支線作戰,寄希望於韓信打出局面。

綜上所述,滎陽之戰真正具有決定性的還是在這裏,楚軍確實具有壓倒性的力量,但劉邦也在這樣一個絕境中逃生了,就紀信假冒劉邦,讓劉邦有機會逃走。可是因爲劉邦是最終的勝利者,所以史書上一般記錄的都是有關劉邦支線的作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