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裏有件事說崇禎是因爲中了離間才殺的袁崇煥,這和皇太極的離間計沒什麼關係,朝中大臣和皇帝也不信的,關鍵的還是袁崇煥沒有兌現他對崇禎皇帝的承諾,他一開始打算給蒙古人糧食來換取蒙古人的結盟,可是他失敗了。當年袁崇煥能得到崇禎的重用很大程度上因爲他能吹,他比當時的東林黨能吹,說什麼五年平遼,崇禎信了,而且瘋狂的去加註,基本要什麼給什麼,甚至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爲了防止毛文龍部下叛亂要求增加餉銀,崇禎也同意了。

袁崇煥擊退皇太極後,崇禎把他凌遲,死的真不冤

閱讀過《碧血劍》的讀者們都知道書中有個男主角叫袁承志,他的父親的設定是一位被冤殺的明朝抗滿大將袁崇煥。很多人都說袁崇煥是一個大將軍,是一個大忠臣啊,一個被冤死的英雄。但小編卻不這麼認爲,袁崇煥是忠臣沒錯,但他死的卻不是那麼冤。

袁崇煥是廣東人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沒錯他開始是個文官,剛開始他自己舉薦自己去遼東任職,得到後來兵部尚書孫承宗的看重,派去鎮守寧遠,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後因爲這些功勞都被魏忠賢奪去,憤而辭官。後在崇禎皇帝除去魏忠賢后出仕,並擊退皇太極。

袁崇煥跟的皇帝是崇禎,其生性多疑還有個毛病喜歡賭,一旦他認爲能贏,他就會像個賭徒一樣瘋狂下注,把全部身家壓上去,比如當年楊嗣昌他在崇禎十年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一舉消滅農民起義軍。崇禎也信了,爲此他瘋狂加徵遼餉、練餉和剿餉,崇禎十年,大明的稅賦暴漲到將近一千一百萬兩,崇禎十二年,更是漲到誇張的一千七百餘萬兩,崇禎十年到崇禎十二年,這三年的賦稅比天啓七年還多出一千多萬兩!結果,很不幸,因爲皇太極搗亂,這次豪賭他又輸了!總之,他喜歡賭,平時他是誰都不信,懷疑一切。

當年袁崇煥能得到崇禎的重用很大程度上因爲他能吹,他比當時的東林黨能吹,說什麼五年平遼,崇禎信了,而且瘋狂的去加註,基本要什麼給什麼,甚至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後爲了防止毛文龍部下叛亂要求增加餉銀,崇禎也同意了。東江鎮總兵啊,說殺就殺。但是崇禎的這場豪賭卻輸了,輸的一塌糊塗,皇太極甚至直接打到了京城,崇禎氣急不再信任袁崇煥,將其凌遲處死。

這裏有件事說崇禎是因爲中了離間才殺的袁崇煥,這和皇太極的離間計沒什麼關係,朝中大臣和皇帝也不信的,關鍵的還是袁崇煥沒有兌現他對崇禎皇帝的承諾,他一開始打算給蒙古人糧食來換取蒙古人的結盟,可是他失敗了。他殺了持有天啓皇帝尚方寶劍的東江總兵毛文龍,結果皇太極率領後金兵越過長城,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在遵化、薊州、通州都沒能阻截住皇太極,清兵到達北京城下,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北京城裏一片大亂,人心惶惶。

關於袁崇煥此人幾百年來一直爭吵不休,有倒袁崇煥的派,也有挺袁崇煥的派系。明末的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各種利益糾葛其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關鍵還在於袁崇煥爲什麼殺毛文龍以及是否叛國的問題上,袁崇煥因爲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爲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小編覺得袁崇煥雖於社稷有功,但在殺毛文龍這件事上卻是死得不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