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南天門沿着臺階一路走下來,古木參天,濃廕庇日,令人心曠神怡。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走下石制臺階,來到一處較爲寬闊的石廣場,廣場邊上立有一告示牌,上面寫有碧霞宮.幸運盤等字樣,仔細一看就是有關碧霞元君的介紹資料和幸運盤的宣傳文字等,旁邊還有朝向我們來路的箭頭指示--“前方200米到碧霞宮”。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站在廣場邊上,尚未看見寺廟建築,就早已聞到香火味道。往前往左移步,果然可以看到香爐鐵鼎和“琅琊寺”的牌匾。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琅琊寺,東南名剎,終年香火繚繞,是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之一,爲唐代大曆六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與山僧發琛所建,是著名的佛教勝地,唐代宗賜名“寶應寺”,宋代易名“開化禪寺”,後來因爲琅琊山山名的緣故稱爲“琅琊寺”。琅琊寺景區內有大量的景點和遺址,其中的吳道子畫觀自在菩薩像爲稀世至寶,另有緬甸捐贈的千尊玉佛爲全國之最。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樹枝掩翠下寺門(後門)緊閉。就在廣場另一邊上,有座紅牆黛瓦的山門,由於我們這次走的是從上往下的反向路線,看到的是背面,走過山門返身一看,山門上題“琅琊勝景”,兩側題字“大千世界,不二法門”。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山道的左手側設有木製圍欄,透過圍欄望向琅琊寺範圍之內,底下水池邊有一捧瓶觀音像。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遠處林木蔥蘢,殿堂掩映其中,一片“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這裏纔是琅琊寺的正門。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琅琊寺的香火很旺,據說也很靈,每天都有很多香客來祈禱進香。據說只要是滁州人,無論信不信佛,但凡家裏有婚喪嫁娶、子女考學、病災變故、禍事橫福,也都免不了要來這裏求個心安。現如今大大小小的寺廟裏終年不滅的香火,寄託了質樸的人民太多殷切的期許和虔誠的願望。

我等非佛教子弟,也不拜佛請願,於是匆匆而過。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淨手泉)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導遊圖)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天蹊雲徑石牌坊旁的南天門景區簡介)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天蹊雲徑石牌坊)

天蹊雲徑,條石臺階,樹木掩翠,一路向上直通南天門。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天蹊雲徑,直通南天門)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琅琊寺外,琅琊溪邊,遊覽車站臺,小憩片刻。琅琊溪水,清澈見底,水溫冰涼,實乃消暑解熱之良品。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離開琅琊寺,沿山路下行前往深秀湖。近至深秀湖邊,路邊草叢中可看到一些類似柱基或其它基座的石制古物,儘管被遺棄於荒草之中,難掩古樸雄渾之美。身後兩位大人帶着幾位小朋友,打起赤腳走在中央的光滑石板路上,想是極舒服的。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深秀湖取《醉翁亭記》中“蔚然而深秀”而得名,貌似不像是天然湖泊,可能是人工水庫。湖水上源琅琊溪,清澈透底,九曲橋、湖心亭、玉帶橋與四周山色相映。一片湖光山色,但是遊客不多。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一路之上都是寬廣的石板路,據說我們此刻所走的曠闊道路就是已經拓寬的琅琊古道。琅琊古道始建於明嘉靖年間,長約1200米,條石鋪成,蜿蜓于山腰,由低漸高,平坦而幽深。古道兩旁樹木參天,枝葉茂盛,形成天然棚蓋,晴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從琅琊寺景區前往醉翁亭景區的路上,有一個轉角處建有一個石門拱, 雖然是晴朗乾燥天氣,但石門拱的內壁卻是潮溼的,想來是陰涼至極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徽行·琅琊山」:東南名剎琅琊古寺

石門拱上題有“峯迴路轉”四字,其名取自《醉翁亭記》中,“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前行不遠,便是醉翁亭景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