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扩大汽车消费是提振内需的核心突破口。


2018年仅汽车制造的营收就高达8.34万亿元,再加金融、保险、加油、维修、保养等衍生消费,由购车带动的消费对当年90多万亿元GDP的贡献轻松超过10%,冲击15%,汽车行业是当仁不让的支柱产业。


如2018年彻底取消限购,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六大限购城市就能增加300多万辆的汽车销量,可直接创造四五千亿元的销售额,再加零部件、加油、金融、保险、美容、装饰、保养、维修、停车、洗车、高速收费等衍生消费,可创造过万亿元的总销售额。如长期(2019-2026年)能构建起和谐汽车社会,有效缓解拥堵,将增加1500多万辆的销量,直接创造两万多亿元销售额,再加一系列衍生消费,将创造过五万亿元的总销售额。


如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切实构建起和谐汽车社会,扩大汽车消费将成为提振内需的强大引擎。


在车市逐步放宽限购的过程中,相信不同的品牌会有不同的机遇。本报告为简报,并未深入具体品牌,感兴趣的车企可与易车研究院深入交流、共同研究。



第一章:放宽限购的核心价值


“车市限购”有大规模蔓延之势,中央果断“叫停限购”审时度势,否则中国车市将遭遇重创,中国经济将雪上加霜

随着汽车消费快速普及,交通拥堵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高德地图《2019Q1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济南、呼和浩特、哈尔滨、长春、西安、沈阳等省会城市纷纷位列高峰行程延时指数TOP10,且上述城市无一不被限购阴影笼罩。随着省会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省会对车市的贡献快速提升,预计2019年占比将超30%。2018年仅汽车制造的营收就高达8.34万亿元,再加金融、保险、加油、维修、保养等衍生消费,由购车带动的消费对当年90多万亿GDP的贡献轻松超过10%,冲击15%,汽车行业是当仁不让的支柱产业


如彻底取消限购,短期可增加300多万辆销量,并带动过万亿元销售额长期如有效缓解拥堵,可增加1500多万辆,并带动过五万亿元销售额

如彻底取消限购,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等六大限购城市就能增加300多万辆的汽车销量,将直接创造四五千亿元的销售额,再加零部件、加油、金融、保险、美容、装饰、保养、维修、停车、洗车、高速收费等衍生消费,将创造过万亿元的总销售额。如长期(2019-2026年)能构建起和谐汽车社会,有效缓解拥堵,将增加1500多万辆,直接创造两万多亿元销售额,再加一系列衍生消费,将创造过五万亿元的总销售额




第二章:为何出台限购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地方政府出台限购政策的核心原因

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大城市,先后出台汽车限购政策。多数限购条文都包括了实现汽车合理有序增长、减缓交通压力、改善大气质量等三大理由,但在社会舆论层面,有关“汽车是否是导致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与通过限购能否实现汽车合理有序增长”一直备受质疑,几乎仅有通过限购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被普遍认可



拥堵的原因除了车辆增多,还包括基建、技术、制度、文明等

虽然过快的私家车增长是导致城市拥堵的核心原因,但也仅仅是表层原因,还包括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5G网联、智能交通等技术结合滞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基础教育等脱节于车辆普及速度,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等理念尚未有效普及……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也在加快解决导致拥堵的深层次原因,加快5G网联建设、构建智能城市交通网络等,但缺失从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的高度进行统筹协调


治理城市拥堵是一项系统工程,“简单限购”治标不治本

虽然短期内通过限购能部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但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样化的,长期看治理拥堵必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对底层的基础建设、中间层的技术与制度支持、顶层的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规划与推进。如将“限购长期化”,只会延缓导致交通拥堵的深层次问题的解决,降低治堵效率。如各自为政推进技术、制度等建设,也不利于发挥城市治堵的综合效应



第三章:为何放宽限购


促进消费是各地放宽汽车限购的核心原因

为促进消费,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回应《进一步扩大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征求意见稿)》;5月底广东率先发布《广东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逐步放宽广深两地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扩大准购规模;6月初广州、深圳具体出台《关于增加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的通告》……各级政府正紧锣密鼓出台放宽汽车限购的政策


促进车市消费除放宽限购,还需强化基建、技术、制度、文明等

虽然广州、深圳高效率响应了上级部门有关促进车市消费的号召,快速出台放宽限购政策,但为了有效避免陷入“放宽限购-促进消费-加剧拥堵-加大限购-降低消费-再次放宽限购”的恶性循环,地方政府除了放宽限购,还需强化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5G网联、智能驾驶系统等技术提升,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基础教育等制度完善,以及文明出行、绿色出行等文明弘扬。放宽限购政策不仅要早,更要稳


促进车市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简单放宽限购”治标不治本

虽然短期内通过放宽限购等能部分促进车市消费,但制约汽车消费的原因是多样化的,长期看促进汽车消费必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底层的基础建设、中间层的技术与制度支持、顶层的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规划与推进。 如将“放宽政策短期化”,只会掩盖导致车市消费低靡的深层次问题,降低放宽限购政策的执行效率。如各自为政推进技术、制度等建设,也不利于发挥促使车市消费的整体效应



第四章:如何放宽限购


限购与放宽都普遍缺乏系统性规划,仅围绕“汽车销售”展开

从当初的汽车限购政策,到如今的放宽限购政策,看似都有明确的策略与目的,前者通过限购缓解交通拥堵,后者通过放宽限购促进汽车消费。但单一的限购或放宽,都无法有效缓解拥堵与促进消费,容易导致“限购长期化”与“放宽短期化”,因为两者本质上都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基建、技术、制度、文明等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同提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维无法根治拥堵,也无法长久刺激消费


近几年中国加速步入“汽车社会”,系统性规划迫在眉睫

无论治堵还是促进消费,之所以拿“汽车销售”开刀,除了“控制汽车销售”见效快外,核心原因是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对“汽车社会”概念进行明确定义,也没有明确目标,更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条文,使得对“汽车社会”的治理被条块分割,缺乏效率。但我国正大踏步迈进“汽车社会”,乘用车年销量两千多万辆,全球第一,两户人家就有一辆汽车,已成家庭的基本生活品。同时由汽车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拥堵已成绝大多数城市的“顽疾”,严重制约社会效率提升,大大延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度。情况还在恶化,整合资源,系统性规划“汽车社会”迫在眉睫


未来拥堵还会恶化,为更好整合资源,建议将建设和谐汽车社会提升至各大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一号工程”

2018年我国整体城镇化率接近60%,未来十年有望升至70%,意味着期间还有一两亿人口将从乡村转移到城镇,更意味着建设“和谐汽车社会”不仅现在压力很大,未来只会更大。再加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是当下多数城市最头痛的事情,高度建议各地把建设“和谐汽车社会”提升至自身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号工程”


建议相关部门借“放宽限购”之机,系统性规划“汽车社会”

目前中国社会平均两个家庭就拥有一辆汽车,使得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的紧迫感日渐提升;各地政府联合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不约而同提出“智慧交通”概念,强化汽车领域的基建、技术、制度等建设,努力减缓拥堵、促进消费;2019-2023年我国将迎来5G建设潮……“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的时机越发成熟,高度建议相关部门抓住有利时机来个锦上添花,借助“放宽汽车限购”之机,以打造“和谐汽车社会”为核心目的,统筹各地正在规划或推进的各项治堵等举措,早日实现自由购车、舒心开车、放心停车、文明出行等汽车领域的普世价值


系统性规划要明确汽车社会的“普世价值”

从研发到制造到销售再到售后等,几千万人直接和间接参与汽车行业,大家努力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广大用户自由购车、舒心开车、放心停车、节能环保、文明出行等。我们的政策理应满足这些最朴素、最简单的诉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退一步讲,没有汽车还能叫“小康生活”吗?连停车的地方都没有,“小康生活”能幸福吗?如脱离群众路线,我们靠什么做大做强本民族的汽车产业?


建设和谐汽车社会是“普世价值”的精髓,实现人、车、社会和谐发展

汽车领域的多数政策都有自己的核心目标,包括限购政策为了减缓拥堵,放宽限购为了促进消费等,但这些都是小目标,且没有统一方向,甚至自相矛盾、冲突剧烈。目前汽车领域最缺的是大方向、大愿景,能把各种政策拧成一股绳,为人类出行的共同愿景与价值而奋斗的大目标。高度建议相关部门以建设和谐汽车社会为核心目标,实现人、车、社会的良性发展,让普世价值主导汽车社会,而不是“部门利益”


建议具体制定“易享出行大战略”,建设和谐汽车社会

为了实现建设“和谐汽车社会”的目标,需要高度整合基建、技术、制度、文明等各方面资源。但目前上述进程大体上处于条块分割状态,以单个部门推进为主。我们高度建议相关部门整合优势资源、联合推进,制定类似“易享出行大计划”的举措,建设和谐汽车社会



以北京为例:通过优化城市规划缓解拥堵的空间巨大

北京城市规划存在居住地与上班地严重分离的现象,如回龙观、天通苑、通州、姚家园等大型居住地,纷纷远离中关村、望京、西二旗、国贸等大型上班地,衍生出开车等大量且长时间的出行需求,不仅直接导致交通拥堵,而且多数员工与公司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近几年北京大力推进福利房建设,建议在核心上班地大量增加廉租房供应,与纳税系统联网,科学管理,切实满足广大年轻人的近距离上班诉求。减少出行成本,提升社会效率,其衍生价值不可估量,绝非卖几块地皮所能替代。职住分离在多数城市普遍存在,需引起高度重视



建议“易享出行大战略”第一期分成四阶段有条不紊推进

将“易享出行大计划”第一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前期规划、初期执行、中期展开、后期提升,其中前期的核心目标是制定目标与规划,初期以限购城市为试点,中期积极向非限购城市推广,后期争取彻底取消限购政策,并进一步提升前期成果



建议将更多优质企业纳入“易享出行大战略”,创造新增长点

“易享出行大战略”除了系统性规划与推进和谐汽车社会的建设,还能为吉利、长城、阿里、腾讯、华为等广大优质企业提供新机会,为我国经济创造新增长点。中央政府牵头,如能在各大城市顺利推进,其促进的不仅仅是购车消费,而是大社会消费。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精细化,优化中国经济内部结构,抵御特朗普式的外部威胁。甚至有可能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演进。



第五章:放宽限购的影响


如彻底取消限购,以2018年标准可创造300多万辆全新增量

以2018年为例,基于南京、成都、宁波等非限购大城市的人口、收入与车市销量等具体指标的内在相关性,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限购城市的经济活跃度、人口集中度、产业结构等具体指标的演变趋势,2018全年如彻底放开六大城市的乘用车限购政策,将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创造三百多万辆的全新增量,助力大盘增长五个多点,有效避免中国车市出现近二十年的第一次销量下滑



如彻底取消限购,以2018年标准可直接创造四五千亿元销售额

如按十几万元的单车均价计算,将直接创造四五千亿元的销售额,占GDP比例有望提升近一个点。再加上游的原材料制造、零部件采购等,中游的网点建设、市场营销等,下游的加油、金融、保险、美容、装饰、保养、维修、停车、洗车、高速收费等,将间接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消费十分明显,占GDP比例有望提升一两个点



2019-2026如顺利构建起“和谐汽车社会”,可创造1500多万辆的全新增量,2026年销量有望接近4000万辆

长期看,如经济健康发展,收入平稳提升,以及能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优势资源,顺利构建起人、车、社会和谐发展的汽车社会,实现自由购车、舒心开车、放心停车等,2026年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有望接近4000万辆,比2018年提升1500万辆左右,继续保持中国车市大幅增长的良好走势


2019-2026如初步构建起“和谐汽车社会”,2026年可直接创造两万多亿元的销售额,间接的衍生价值巨大

2019-2026年如顺利构建起和谐汽车社会,按十几万元的单车均价计算,2026年将直接创造两万多亿元的销售额,占GDP比例有望提升三四个点。再加上游的原材料制造、零部件采购等,中游的网点建设、市场营销等,下游的加油、金融、保险、美容、装饰、保养、维修、停车、洗车等,将间接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对促进消费十分明显,占GDP比例有望提升八九个点



如彻底取消大城市限购,将大幅改变中国车市的竞争格局

随着人口加速向一二线大城市转移,所占乘用车的终端销量比例正呈现不断提升之势,如进一步推进和谐汽车社会建设,将大幅提升一二线大城市的终端销量占比。期间丰田、本田、奔驰、宝马等在一二线城市更有优势的品牌,将进一步获益,冲击车市传统竞争格局。中国品牌的高端化与美系韩系法系等的回归原点都迫在眉睫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