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周丽君 易车研究院首席分析师

李懿欣 易车研究院行业分析师

前言

过去十多年中国车市销量增长的高歌猛进,与二十多岁首购家用型用户大规模涌入车市密切相关;2018下半年起至今,中国车市的突然与持续趋冷,除经济因素外,与95后等年轻用户的大幅减少密切相关……

人口变动是影响车市走势的核心因素之一,车市越饱和越凸显研究人口变动的重要性,但与部分车企负责行业研究的相关部门交流时,我们深感大家对人口与车市的关联性研究普遍缺乏重视。部分原因是过去十多年中国车市的高歌猛进,让不少车企忽略了人口等基础性研究,有点想当然认为过去的辉煌主要归功于产品投放、渠道建设等自身因素。2019~2027年中国车市消费主体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增换购、三四十岁等新群体将快速成为车市的新消费主体,研究人口变动与车市走势、企业战略等的关联性课题,将变得更为紧迫,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报告未必完美,期待大家的指点与批评,更期待易车能给广大客户提供更好服务。

1.研究说明:本报告从人口角度研究车市与车企

本报告基于人口变化,研究中国车市走势与车企战略规划

汽车行业研究看似错综复杂、庞杂无序,但实际上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主线,其中人口与财富是研究车市的两大核心脉络。汽车归根到底是件商品,人在哪里车市就在哪里,财富有多大车市就有多大。本报告聚焦人口,从年龄变化切入,总结车市过往与未来走势,思考车企过往与未来战略规划

本报告假定财富等不变,研究中国车市走势与车企战略规划

为便于分析,本报告以人口年龄切入,假定财富等其它影响因素不变。报告的所有观点与判断属于“实验室模式”,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仅供参考,力争有启发价值,车企在进行具体的行业分析与战略规划时,应结合自身的研发实力、产品布局、销量分布、渠道能力,和外部的社会财富、家庭收入、经济发展等更多变量



2.1 人口变化:2013-2018年中国购车年龄重心突破30岁

80后等涌入创造了中国车市过去十多年高歌猛进的增长神话

中国从1971年起大规模推进计划生育政策,和以50后为主的父辈在50年代中期后的出生数大幅减少,使得70后的出生人口数由1970年2710万断崖式下滑至1979年1715万。进入八十年代,受惠于改革开放与以60后为主的父辈出生数大幅反弹,80后出生数由不足1800万升至2500万上下。进入九十年代,以70后为主的父辈遭遇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与九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严格,90后出生人口又跌回了2000万人以内……人口走势与车市走势密切相关,出生数持续提升的80后,2005~2007年大规模涌入车市,快速掀起家用消费潮,创造了中国车市近十多年高歌猛进的增长神话。未来一二十年,当80后大规模涌入增换购市场,势必会颠覆中国车市的内部销量结构,加剧存量之争

2008-201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20岁上下和4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

2008年中国人口重心为20岁上下(15~24岁)和40岁上下(35~44岁),2013年升至20多岁(20~29岁)和40多岁(40~49岁),2017年升至30岁上下(25~34岁)和50岁上下(45~54岁) ……其中30岁上下人口占比16.56%,达2.3亿人,50岁上下占17.66%,达2.5亿人,后者成最大群体……过往十年中国人口重心提升了十岁,但25岁与35岁购车需求截然不同,再加人口出生数差距显著,大幅缩短车企战略规划的生命周期

2018年中国乘用车主体消费年龄达31~35岁

2013~2015年中国乘用车的核心消费年龄段都是26~30岁群体,且随着青年人口重心由20岁出头向30岁靠拢,该购车年龄段的用户占比由20.82%升至23.1%。但随着20多岁的青年向30多岁的中青年转移,2018年26~30岁的购车占比降至20.66%,31~35岁后来居上成为新购车主体,占比21.7%。随着50多岁年龄段人数的增多,2018年51~60岁购车占比由2013年4.46%翻倍至8.94%。人口年龄重心的上移,对车市影响潜移默化且实实在在,2017~2019上半年已让好多陶醉于青年用户的车企措手不及,纷纷陷入销量断崖式下滑甚至停产的困境

2008~2017年青年用户不断壮大入门级车市

2008年人口重心集中20岁上下和40岁上下,前者开始步入谈婚论嫁阶段,孕育出巨大的首购家用消费市场,菱悦、悦翔、和悦等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和新宝来、朗逸、悦动等海外品牌紧凑型轿车快速上量。后者孕育出较大的公商务需求,中高级车轿车蓬勃发展;2013年人口重心移至20多岁与40多岁,前者由结婚向生子过渡,对品质与多功能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了紧凑型轿车的优胜劣汰,孕育出对SUV、MPV等多功能车型的巨大需求。后者降低了对中高级轿车等的需求,刺激了中高级SUV车市与豪华品牌的下沉;2017年人口重心集中30岁上下与50岁上下,前者开始步入二胎时代,对品质诉求进一步提升,加速了入门级紧凑型轿车、中国品牌SUV与MPV等车市的销量大幅下滑,刺激了中高级轿车与中高级SUV的需求,加速了豪华品牌的下沉。后者推动了豪华品牌份额的快速提升

2.2 人口变化:2019-2027年中国购车年龄重心将突破35岁

90后人口持续下滑,将使2019~2025年中国车市长期低靡

90后~10后的出生人口数量渐趋平缓:90后由于受以70后为主的父辈被计划生育等影响,出生数快速跌进2000万;理论上00后出生数应强劲反弹,因为以80后为主父辈出生数大幅提升,但受高校大规模扩招等影响,00后出生数逐渐稳定在1600万;理论上10后出生数应下滑,因为以90后为主父辈出生数持续下滑,但受惠于80后、70后等大规模涌入二胎阵营,10后在中前期的出生数相对稳健,后期受2016年起房价突飞猛进等冲击,出生数波动剧烈……人口数量与车市走势密切相关,80后出生数的大幅提升,将中国车市推向世界巅峰,90后出生数的大幅下滑,将使2019~2025年中国车市长期低靡,乘用车销量或跌破2000万辆,加速优胜劣汰。00后与10后出生数的渐趋平缓,有利于车企持续推进中长期战略和优秀车企的脱颖而出。未来20年,车企在中国车市要做好短期应对艰巨挑战和战略规划长期化的两手准备

2017-2027年中国人口重心将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

2017-2027年中国人口年龄分布将持续上移,低人口重心由30岁上下(25~34岁)升至40岁上下(35~44岁),高人口重心带由50岁上下(45~54岁)升至60岁上下(55~64岁)。30岁与40岁用户的购车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前者更注重高品质与多功能的家用需求,后者更聚焦高端、品质与实用,且以个人需求为主,2017~2027年人口重心的持续上移,将对车企的车型研发、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提出新要求,迫使车企加速回归以用户为中心的原点。随着高人口重心带逐步跨越60岁,将对需人为驾驶的传统车市形成新冲击,但有利于培育自动驾驶等新市场。未来自动驾驶在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不是年轻人,而是老年人

2018-2027年中国乘用车用户年龄重心将超过35岁

2018年车市消费重心在31~35岁,终端销量占比21.7%,其次是26~30岁,占比20.66%。随着人口重心的上移,2022年36~40岁的终端销量贡献将大幅提升,2027年36~40岁将成为新核心消费群体,意味着中国车市的消费重心将超过35岁。过去十年中国绝大多数车企的核心战略目标是满足20多岁青年的购车需求,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将是更好满足30多岁中青年的购车需求,该趋势对吉利、长城等广大中国品牌的战略升级提出更高要求,对现代、别克等海外品牌的战略调整提出更多要求,对奥迪、奔驰等豪华品牌的战略下探提出更新要求

2017~2027年中青年用户将不断壮大中高级车市

2017-2027年中国低人口重心将由30岁上下(25~34岁)升至40岁上下(35~44岁),高人口重心带将由50岁上下(45~54岁)升至60岁上下(55~64岁)。该趋势加速中国车市由首购为主向增换购为主转型,导致以满足首购为主的紧凑型轿车的份额大幅下滑,推动紧凑型SUV优胜劣汰,助力以满足增换购为主的中高级市场不断壮大,其中高端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高端紧凑型SUV、中型SUV等细分车市将不同程度受益。品质消费将成为主流理念,节能车等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豪华车市将出现大规模优胜劣汰。随着老司机群体的快速壮大与存量之争的愈演愈烈,2019~2027年将真正拷问车企把“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挂在嘴上还是放在心里

3.1 车市走势:2008~2018年首购快速推进汽车普及

微小型轿车:2008年至今随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微小型轿车份额持续大幅下滑

2008至2019上半年,微小型轿车份额由20%多,一路持续下滑至5%以内,由核心市场沦落为边缘化市场,期间奇瑞、夏利、长安铃木等以微小型轿车为主的车企,纷纷遭遇较大冲击。2008年至今中国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滋生出结婚、生子、增换购、高端等新购车需求,导致空间狭小、品质偏低的微小型轿车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并逐渐收缩于一二线大城市

紧凑型轿车:2008年至今随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紧凑型轿车加速优胜劣汰,并呈现逐渐萎缩趋势

2008~2013年中国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20多岁,青年纷纷进入谈婚论嫁阶段,再加购置税减半、节能减排补贴等政策刺激,期间紧凑型轿车的份额一直维持在40%以上的高位。2013~2017年随着低人口重心带由20多岁升至30岁上下,收入与生子增多,提升了对品质、多功能等购车诉求,车市重心开始转向SUV、MPV,导致紧凑型轿车份额逐渐萎缩,2019上半年跌至31.36%,现代、福特等遭遇冲击

中型轿车:2008年至今随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中型轿车迎来复兴

2008~2017年中型轿车份额由20.62%高位下滑至8.41%低位,因为期间车市核心群体都以首购为主的20多岁青年用户为主,增换购和高收入群体为主的中型轿车并不是车市重点。但2017~2019上半年低人口重心带加速跨越30岁,增换购与更高消费占比随之提升,中型轿车快速复兴,2019上半年份额升至9.9%,全年有望突破10%,同时市场重心由偏公商务的迈腾、帕萨特等向偏家用的新雅阁、新凯美瑞等转移

小型SUV:2008年至今随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小型SUV逐渐成为新兴市场

2008~2019上半年小型SUV的终端销量份额由0.86%持续升至8.87%,其对比微小型轿车、紧凑型轿车有更好的通过性、多功能、时尚设计等优势,对比紧凑型SUV、中型SUV有价格优势,在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的过程中,小型SUV能较好满足单身、两口小家庭等群体的购车需求,快速成为新兴市场。同时随着上述群体由20多岁升至30岁上下,促使小型SUV销量重心由低端品牌向主流品牌转移

紧凑型SUV:2008年至今随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紧凑型SUV逐渐成为核心主力市场

2008~2019上半年紧凑型SUV销量份额由4.78%飙升至22.48%,一跃成为仅次于紧凑型轿车的新主流细分车市,归功于期间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孕育出结婚、生子等巨大购车需求。2013~2017年长安、哈弗、吉利、传祺、荣威、宝骏等广大中国品牌纷纷加码紧凑型SUV,实现销量突飞猛进。但近一两年随人口重心加速跨越30岁,对品质、品牌等提出更高诉求,紧凑型SUV重心转向海外品牌

中型SUV:2008年至今随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和4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中型SUV蓄势待发

2008~2019上半年,中型SUV份额增势越发强劲,2019上半年达9.85%,全年有望突破10%,部分归功于人口重心快速升至30岁上下与50岁上下。前者孕育出品质、多功能、二胎等新购车需求,后者进一步提升豪华消费,高低两大人口重心带,共同提升中型SUV市场份额,并促使销量重心由低端品牌向海外普通品牌、豪华品牌转移


3.2 车市走势:2019-2027年增换购将快速提升车市消费品质

存量市场: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加剧存量之争

2018年中国再购用户占比49.55%,非常接近50%,2019年八九不离十会超过50%,2022年很有可能突破60%。2019-2027年随着中国人口年龄重心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将推动购车年龄重心由30岁上下升至30多岁(31~40岁),再加年龄越大再购比例越高,势必会激化中国车市的存量之争。期间留住自身老用户与抢夺竞品老用户,将成为中国车市主流车企的核心课题

品质诉求: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强化品质诉求

2019上半年随着年龄段的不断提升,中国车市广大用户对品质诉求越发强烈,25岁及以下和26~30岁两大年龄段对品质诉求仅位居第五,31~35岁年龄段升至第四,36岁及以上各大年龄段对品质诉求都位居第一。2019~2027年中国购车主力的低人口重心带将由3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购车主力将升至35~39岁,品质将快速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最大购车诉求,意味着过去多年哪怕偷工减料也能维持高销量和利润的玩法将快速失效,纯粹的价格战也未必能获得较好的市场销量。车企唯有回归原点,真正强化产品品质,才能更好决胜未来中国车市

价格诉求: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对价格诉求略微减弱

2019上半年价格是各大年龄段都非常关注的因素,但随着年龄上移,价格的重要性略微下滑,36岁及以上年龄段最关注因素成了产品品质,价格位居第二。2019-2027年随着中国人口重心带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购车主力不断接近40岁,老司机越来越多,车企的价格战固然重要,但切勿建立在牺牲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以免适得其反

成本诉求: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车市消费更趋理性

2019上半年随着年龄段上移,人们对燃油经济性、维修保养等使用成本的关注不断提升。2019-2027年随着中国人口重心带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购车主力不断接近40岁,广大车企应把技术突破、产品卖点提炼等,进一步聚焦燃油经济性、维修保养等紧密关系使用成本等环节,同时具有可靠性、节能效果突出等良好口碑的品牌,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

3.3 车市走势:2019-2027年车市中年化将创造诸多新机遇

中国品牌高端战略: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为中国高端品牌战略提供更大舞台

人口重心上移推动车市价格带上移,2016年12万元以上价区线索占比58.13%,2018年升至67.29%,2022年有望进一步升至78.94%。2019上半年中国品牌占了大盘线索的27%,但份额仍旧高度聚焦12万元以内的入门市场,占了中国品牌线索的72.04%。2019~2027年如中国品牌不能大规模进入主流车市,只能坐等市场份额被“时代”进一步蚕食。原本被视为锦上添花、上探尝试的WEY 、领克、星途等高端品牌,可能会被长城、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重新定义,将承担起更多使命,甚至担当起中国品牌未来十年的主打品牌或主力军的角色

中高级车市: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助力中高级车市发展

过去十年随着首购与结婚生子为主的20多岁年轻用户快速成为中国车市的消费主力,以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为代表的入门车型,快速成为中国车市的消费主体,涌现出新捷达、朗逸、哈弗H6等代表性车型。未来十年2019~2027年,随着三四十岁群体成为中国人口主体,以增换购、高端消费等为主中青年、中年等将成为中国车市的新主体,以中型轿车、中型SUV等为主的中高级车市,有望成为新核心细分车市

高级辅助驾驶: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增加辅助驾驶诉求

2008款~2019款含ESP、自适应巡航、主动安全系统等在内的高级辅助驾驶的标配率由11.49%飙升至43.14%,大幅提升了驾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2019-2027年中国人口年龄重心将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高龄与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势必会增加对更智能驾驶的诉求,高级辅助驾驶设备的标配率有可能突破70%,主动安全系统等将由豪华品牌向普通品牌普及,为广大供应商提供新机遇,加速零部件体系的转型升级

节能车: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大幅扩大节能车消费

2018年卡罗拉油电混动车型30岁及以上年龄销量占比74.74%,大幅高于燃油版车型的68.39%,凯美瑞油电混动车型30岁及以上年龄销量占比78.05%,同样大幅高于燃油车型的64.55%。2019-2027年随着中国人口年龄重心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将推动购车年龄重心由30岁上下升至30多岁,由于后者对燃油经济性等诉求更强烈,将持续激活油电混动等节能车需求

新能源: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助力新能源消费升级

2018年特斯拉、蔚来、威马、北汽、上汽等的30岁以上用户占比纷纷超过80%,新能源车市整体水平高达80.87%,明显高于燃油车的70.33%。新能源用户的消费能力相对更强,一旦有更好选择,市场份额会加速集中少数优秀品牌。2019-2027年随着中国人口年龄重心持续上移,和更多强势品牌涌入,将助力新能源车市的消费升级,同时以入门品牌为主的新能源传统竞争格局将被快速颠覆

女性用户: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持续提升女性贡献

女性购车年龄段也在积极上移,2013~2018年31~39岁女性用户占比由36.39%升至43.41%。品牌越高端女性贡献越大,2018年女性对豪华品牌的贡献高达44.07%,GLA、CLA等具体车型的贡献都在70%左右。2019~2027年随着低人口重心带与购车主力纷纷达到40岁上下,以及晚婚、离婚、剩女等现象愈演愈烈,女性独立购车占比持续增加。期间豪华品牌想持续提升销量离不开女性,海外普通品牌想巩固市场份额离不开女性,中国品牌想快速上探也离不开女性。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多数汽车品牌对女性用户“非常不友好”

二胎用户:2019-2027年中年化趋势,大力刺激二胎车市

2017~2018年中国二孩占比超过50%,2019-2027年随着中国人口年龄重心由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将进一步提升二孩占比,刺激二孩购车消费,助力七座SUV、MPV等细分车市发展,尤其是节能突出的中高级与多功能细分车市

50岁及以上:2019-2027年高龄化趋势,促进50岁及以上(中老年及以上)购车与出行消费

2018年中国民用汽车千人保有量170辆上下,低于多数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以及年龄越大买车概率越低。2019~2027年中国人口将持续老化,近40%人口超50岁,20%多人口超60岁。2019~2027年激活50岁及以上群体的购车激情,将成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核心课题之一,与其通过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不如进一步挖掘中老年及以上群体的购车潜力。激活50岁及以上的群体的消费热情,也是中国车市千人拥有量突破200辆冲击300辆的关键。期间抓住50岁及以上群体的购车商机,将成为多数车企的核心课题之一

老年代步车:2019-2027年高龄化趋势,助力老年代步车升级

不完全统计,2018年山东低速电动车产量将近70万辆,再加河北、河南等,保守估计2018年全国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车)销量在300万辆。2019-2027年中国近40%人口将超50岁,20%多人口将超60岁,为老年代步车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估计需求量突破500万辆。期间随着老年群体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更多主流车企涌入老年代步车市场创造新机遇,共同助力该细分车市转型升级,也为新能源开拓新蓝海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普及将最大限度挖掘出行消费潜力

在传统自驾模式中,由于身体、年龄等原因,老弱病残群体几乎不可能成为车市消费群体,即便广大女性群体的购车行为也会大大受限。2019~2027年是自动驾驶测试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国加速步入老龄社会的关键期,由于自动驾驶可涵盖绝大多数群体的出行需求,最大限度挖掘车市消费潜力,希望广大车企的自动驾驶测试,能更紧密结合老年等群体的实际出行场景。未来自动驾驶以共享模式为主,还是私有模式为主,或两种模式并存,有待进一步验证


4.车企战略:2019~2027年多数车企的核心战略将由“年轻化”转向“中年化”

中国品牌:2013~2018年SUV战略助中国品牌抓住年轻化机遇

2008-2013年中国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20多岁,快速涌现结婚购车需求,菱悦、悦翔、和悦等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销量快速提升,但很快遭遇新宝来、朗逸、朗动等品牌与品质更突出的合资车型的强势打压。2013-2017年中国低人口重心带由20多岁升至30岁上下,继结婚购车,又涌现生子、增换购等大量新需求,对多功能诉求更强烈,期间SUV战略助力多数中国品牌有效抓住青年消费新机遇,哈弗H6、长安CS75、传祺GS4、宝骏730等中国品牌SUV、MPV销量突飞猛进

中国品牌:2019~2027年中年机遇将成中国品牌新核心课题

2016~2018年随着购车主力的低人口重心带加速跨过30岁,推动车市消费重心由12万元以内的入门价区向12~35万元的主流价区挺进。中国品牌高度聚焦12万元以内价区,长城、吉利、长安、宝骏等中国品牌纷纷遭遇突如其来的市场压力。2019~2027年低人口重心带将由30岁上下持续向40岁上下移动,推动车市消费重心持续聚焦12~35万元价区。期间中国品牌将面临前所未有、迫在眉睫的转型升级压力,按目前市场形势与自身产品结构,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极有可能由35%下滑至25%。中国品牌的高端战略绝非锦上添花,而是生死存亡之战。理论上WEY、领克、星途等高端品牌的战略意义,要大于哈弗、吉利、奇瑞等入门级品牌

吉利汽车:2016-2018年年轻化机遇助吉利销量突破百万辆

2009年吉利推出帝豪EC7,抓住了低人口重心带由15~19岁向20~24岁上移孕育出的结婚购车等新机遇,但很快遭到合资紧凑型轿车打压,甚至连重中之重的多品牌战略直接被扼杀在摇篮里。不幸中的万幸是,在李书福同志的坚强领导下,吉利排除万难,不仅稳住了阵脚,还实现了销量结构由小型轿车主导向紧凑型轿车的历史性转型。吉利销量崛起集中2015~2018年,受惠于合作沃尔沃大幅提升的产品力,与低人口重心带由25岁向30岁上移孕育出的生子、多功能、品质等新购车需求,助力博越、帝豪GS、远景SUV等新一代SUV产品快速上量,共同推动吉利年销量突破百万辆,成为中国品牌新领军品牌。虽然吉利没有明确提出SUV战略,但SUV对吉利销量突破100万辆功不可没

吉利汽车:2019~2027年中年机遇助吉利销量冲击200万辆

2015~2018年吉利官方销量分别取得51万辆、76万辆、125万辆、150万辆的好成绩,主要受惠于自身的3.0产品与外部的低人口重心带由21~25岁向26~30岁上移,孕育出的结婚生子、多功能、高品质等新购车需求。2018下半年~2019上半年以紧凑级别、8~12万元价区和BMA平台为主的吉利现有产品结构突然有点“水土不服”,出现销量停滞甚至下滑现象,吉利及时将2019年151万辆的销量目标下调至136万辆。2019~2027年购车主力的低人口重心带将纷纷跨过30岁,甚至迈进40岁,对品质、节能等提出更高要求,甚至涌现大量二胎等新需求。中年机遇将给嘉际等家用车型、星越等个性车型、CMA平台、领克品牌、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之造车理念等提供更大舞台,为吉利由入门品牌向主流品牌晋级、由紧凑级向中级大规模挺进、由8~12万元价区向12~35万元价区大规模挺进、与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同场竞技、冲击200万辆销量目标等创造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2019~2027年的中年机遇相信是吉利与李书福期待已久的一场大决战,且只能成功!

长安汽车:2013~2018年SUV等助力长安抓住年轻化机遇

2009~2010年奔奔、悦翔等微小型轿车,助力长安迅速捕捉到低人口重心带20岁上下群体释放出的购车新机遇。同时长安紧锣密鼓开展全新一代产品研发,构建起五国九地研发体系,发布BlueCore动力品牌,一切都聚焦于全新品牌战略与新高端产品,并于2012年实现落地,上市了逸动、CS35两款重磅车型。以及CS75、CX70、睿骋等的持续跟进,与推进商转乘战略,助力长安迅速捕捉到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向20多岁上移释放出的结婚生子购车等新机遇。2016年长安乘用车销量脱颖而出,在中国品牌阵营中率先突破100万辆。但2017~2018年随着低人口重心带继续向30岁上下挺进,对多功能、品质等提出更高要求,导致长安轿车与MPV纷纷出现销量下滑,仅有SUV相对坚挺

长安汽车:2019~2027年中年机遇助力长安整合战略规划

从2017年的香格里拉计划,到2018年的“一个核心+四大转型“,再到2019年的蓝鲸动力,长安汽车和长安集团不缺各类战略规划与目标。如能有一条主线,将上述各大战略规划有效整合起来,相信长安汽车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离2025年销售600万辆,市占率15.7%,其中自主350万辆,国内第一,全球前十等目标也会更进一步。2019~2027年中国车市的中年化机遇,与长安上述战略规划对品质、高端、节能等诉求,有不少共鸣之处,有利于长安整合现有战略规划,推动长安汽车市场上探,角逐主流车市

比亚迪:2008~2018年年轻化机遇比亚迪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2008-2013年中国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20多岁,车市迎来首购家庭消费大潮,捷足先登的比亚迪F3快速雄起,但2009-2010年多渠道、多车系等冒进举措,和期间大众、现代、别克等海外品牌的强势反扑,比亚迪的强劲势头被扼杀在摇篮里。2013~2018年低人口重心带由20多岁升至30岁上下,比亚迪率先布局SUV、MPV等多功能车型,一定程度弥补了轿车的下滑势头。期间比亚迪的战略重心快速转向新能源,不断升级产品品质,但至今并未有效提升比亚迪的市场销量,年销量始终徘徊于40万辆上下的低位

比亚迪:2019~2027年中年化机遇比亚迪又起了个大早

2019~2027年中国人口重心带将上移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购车核心年龄段将由25~35岁持续上移至30~45岁。目前比亚迪基于新能源优势,在抢夺中年化新机遇中已占得先机,2018年近40%线索分布于12万元以上价区,高于多数品牌。2008~2018年在年轻化机遇的抢夺中,比亚迪之所以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核心原因是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比亚迪都缺乏明确的用户主线。在2019~2027年的新争夺中,如比亚迪吃一堑长一智,将宝贵的战略资源集中于新用户,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品牌的新领军品牌

海外普通品牌:2008~2018年海外普通品牌成败皆紧凑型轿车

2008-2013年购车主力的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20多岁,结婚购车快速涌现,大众、别克、现代、福特、丰田等有更强产品力、品牌力的海外普通品牌,纷纷推出紧凑型轿车,快速抢得市场先机,助力海外普通品牌占了大盘终端销量65%~75%。2013-2017年低人口重心带由20多岁升至30岁上下,生子、增换购等新需求大量涌现,对多功能、品质等提出更高要求,但期间部分海外品牌大行偷工减料,再加中国品牌大规模推进SUV战略,部分海外品牌出现销量断崖式下滑,占大盘终端销量比例跌至51.11%

海外普通品牌:2019~2027年中年机遇助海外普通品牌回归原点

2016~2018年随着购车主力的低人口重心带加速跨过30岁,推动车市消费重心由12万元以内的入门价区,向海外普通品牌集中的12~35万元主流价区挺进,助力大众SUV战略、两本油电混动等抢得先机,但销量重心聚焦紧凑型轿车的多数海外普通品牌,仍旧举步维艰。2019~2027年低人口重心带将由30岁上下持续向40岁上下移动,增换购、高品质、二胎、节能等将成为车市新核心诉求,理论上具备更强产品力、品牌力的现代、起亚、别克、雪佛兰、标致、雪铁龙等多数海外品牌,将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绝地反击机遇,关键取决于上述品牌谁能更好回归原点,及时反思与调整之前基于福睿斯、科沃兹、新凯越等的年轻化举措

大众汽车:2008~2018年年轻化成就大众在华十多年辉煌

2008-2013年中国人口重心由20岁上下、40岁上下升至20多岁与40多岁,大众基于TSI+DSG、南方战略等,全面升级“轿车战略”,聚焦最核心的首购用户,构建起新捷达、新桑塔纳、新速腾、高尔夫、朗逸、凌渡等紧凑型轿车矩阵,终端销量突飞猛进。2013-201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20多岁和40多岁升至30岁上下和50岁上下,快速滋生多功能、高端车型等新需求,初期大众遭遇了来自中国品牌SUV、豪华品牌等竞品的挤压。2015-2016年快速调整战略,2017年起大规模投放SUV,至2018年基本稳住销量下滑势头,同时大众SUV战略渐入佳境

大众汽车:2019~2027年SUV战略助力大众捕捉中年新机遇

大众汽车在华具备鹰一样捕捉市场新机会的能力,2008~2018年大规模发动了以紧凑级为主的轿车战略,快速捕捉到20多岁年轻用户大规模涌入中国车市的新机遇。2017~2019年当中国车市的消费重心快速向三四十岁等更高年龄段上移之际,大众又果断布局SUV战略,并于2019年二季度快速成为SUV车市的第一销量品牌。吉利、长城等广大想挑战大众的中国品牌,已经输在抢夺中年新机遇的起跑线上!2019~2027年SUV战略将持续助力大众捕捉中年新机遇,并推动价区上移

丰田汽车:2012~2018年丰田在华大规模布局节能车

遭遇油门踏板、钓鱼岛等多个事件冲击后,丰田于2011年开始回归原点,进一步注重产品质量,2012年在华推出云动战略,将战略重心转向以油电混动、小型车等为核心的节能路线,在常熟建立研发与核心零部件国产基地,并于2015年率先试水卡罗拉与雷凌两款油电混动车型,迎合了部分对品质有更强烈诉求的年轻用户的购车所需。节能战略推动丰田在华销量持续提升,2018年超过130万辆

丰田汽车:2019~2027年油电混动助力丰田捕捉中年新机遇

2016~2018年油电混动等车型推动丰田价区重心大幅上移,并跟上大盘节奏。2019~2021年丰田在华将全面普及油电混动,并试水纯电动等节能产品,再加新中型SUV、新中高端MPV等车型持续国产,将助力丰田价区持续上移,更好抓住中年新机遇。2019~2027年有可能成为丰田、本田等大规模布局节能产品的车企在华发展的黄金阶段,年销量有望突破200万辆,危及大众在华地位

豪华品牌:2013~2018年年轻化助豪华品牌份额突破10%

在欧美日市场,豪华品牌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在中国仅有30多岁。奔驰前总裁蔡澈曾透露,奔驰在华平均年龄只有35岁,比德国低25岁,核心原因是近十年中国核心购车群体越来越聚焦年轻用户。2008~2017年购车主力低人口重心带由20岁上下升至30岁上下,奥迪、奔驰、宝马等及时推进年轻化战略,不断投放设计更时尚,车型级别更低的国产车,共同推动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由5.49%翻倍升至10.62%。2017~2019上半年豪华品牌份额再接再厉升至13.81%,林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等纷纷亡羊补牢,加速年轻化

豪华品牌:2019~2027年中年机遇助豪华品牌份额挑战20%

2017~2027年中国车市消费主力的低人口重心带将由3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意味着青年红利将画上句号,开启中年主导时代,增换购将成为主体。同时随着高人口重心带由50岁上下升至60岁上下,也将进一步拓展豪华品牌的发展空间。理论上豪华品牌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车市中年化的主要受益阵营,市场份额有可能突破20%,但实际上会对豪华品牌当下的年轻化战略、低级别车型等提出新挑战与新要求,甚至加剧豪华品牌阵营内部的优胜劣汰。2019~2027年“中年机遇”不同于年轻化的利益均沾,会加速提升豪华车市的集中度,并把豪华用户的平均年龄提升至40岁以上。2019~2022年是豪华车市年龄主体切换的关键期,是雷克萨斯、特斯拉等新锐品牌挑战传统格局的机遇期,也是孕育WEY、领克等高端品牌的黄金期。“中年机遇”会让部分过度年轻化或偷工减料的豪华品牌在未来几年非常尴尬

奔驰:2015~2018年年轻化助力奔驰强势反超奥迪在华销量

2015~2018年奔驰大力推进年轻化战略,不仅国产了GLA、CLA等低级别车型,而且加速C级、E级、GLC等主力车型的外观、内饰等的全面年轻化。年轻化助力奔驰吸引了大量25~35岁年轻消费群体,其中多数为年轻女性,并于2018年终端销量达到66.62万辆,一举反超奥迪的65.19万辆

奔驰:2019~2027年中年化为奔驰在华发展创造新机遇

2017~2027年中国高人口重心带将由50岁上下升至60岁上下,将进一步壮大豪华车市,为奔驰等创造新机遇。低人口重心带将由30岁上下升至40岁上下,也将进一步壮大豪华车市,为奔驰等创造新机遇。期间奔驰在华的平均消费年龄极有可能超过40岁,将对以往年轻化主导的企业战略提出新要求,加快融入中年消费诉求

沃尔沃:2016~2018年沃尔沃受惠年轻化有限,但培育出60系、90系两大走量产品体系

2008~2018年沃尔沃在华销量整体水平处于低位,于近两年才突破10万辆,不仅离奥迪、奔驰、宝马的60多万辆相去甚远,也被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同是第二阵营的品牌压制。期间沃尔沃并未大规模推进年轻化战略,紧凑级等低级别车型的销量贡献逐步萎缩,但培育出60系、90系等两大走量产品体系

沃尔沃:2019~2027年中年机遇助力沃尔沃更好挖掘节能、环保、安全等自身传统卖点

随着消费年龄上移,人们对品质、节能、安全、使用成本、环保等产品本身的诉求进一步增强,其中节能、安全、环保等都是沃尔沃的传统核心卖点。2019~2027年随着人口重心上移至40岁上下和60岁上下,理论上有利于发挥沃尔沃的传统优势,但目前丰田、本田等正大规模推进油电混动技术,中国品牌也开始大规模普及电子安全配置等,沃尔沃的优势并不显著。2019~2020年沃尔沃急需一场“文艺复兴”,不仅与吉利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大整合迫在眉睫,而且要理性反思当下有点“亡羊补牢”意味的年轻化战略,以免再次踩空新机遇点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