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乾隆回憶起張廷玉這段故事,乾隆說張廷玉雖然犯了錯誤,但自己還是讓他退休了,而且他死之後,我還給他配享太廟了,我對他如此之好,如果他泉下有知,應該非常感謝我。乾隆終於同意了張廷玉的申請。

清朝的張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臣,真正開始得到重用是雍正朝。他和鄂爾泰是雍正的左膀右臂。可以說,雍正朝的重大決策,都有張廷玉的參與。

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乾隆繼位後,仍然重用張廷玉。因爲年輕的乾隆皇帝也需要人幹活,而張廷玉仍然很好使。經過雍正的調試,雍正留給兒子的臣子實際上都很好用,執行力也強。你想想,我們常說貞觀之治,除了知道李世民之外,是不是還可以舉出一堆文官武將,如魏徵、李靖等等,甚至可以說出這些大臣具體做了些什麼事情。然而,我們說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裏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年的治理是非常成功的,卻發現功勞貌似都是雍正皇帝的,下面的大臣都有誰,他們又做了什麼具體的事情,我們一時想不出來。是的,所有的功勞都在皇帝身上,因爲張廷玉、鄂爾泰他們從某種意義上說“喪失”了大部分人格,真的成了雍正的左膀右臂,對外展示的完全是執行者的角色。這樣的臣子,乾隆用起來非常舒服。

乾隆一用就是十三年。張廷玉也漸漸老了,他開始想退休。在他的認知裏面,能夠功成身退纔是真正的成功。可是,乾隆覺得張廷玉還有用,所以沒有同意張廷玉的申請,那一年張廷玉已經七十七歲了。

但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老得快,第二年張廷玉無論精神狀態還是身子都明顯比去年老。乾隆終於同意了張廷玉的申請。本來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但是張廷玉開始有了新的擔心。當初雍正說張廷玉死後可以配享太廟,但現在自己離開了朝廷,朝中又總有人對皇帝說自己不夠資格配享太廟。張廷玉一想,這不得,需要讓乾隆下個詔書什麼的,確認自己配享太廟的資格。

一波三折,乾隆還真的給了張廷玉這麼一個詔書,但乾隆也憋了一肚子火,張廷玉你這樣做,不是明擺着不信任皇帝嗎?

故事本來又可以結束了,但是又節外生枝了。按慣例張廷玉第二天要親自去謝恩,但不知道是張廷玉老糊塗了,還是太累了,第二天只讓兒子向乾隆謝恩。乾隆一下子就爆火了,決定收回成命,取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資格。

張廷玉也沒有脾氣,拖着老骨頭,回到了老家。不久,乾隆又決定收回三代皇帝對張廷玉的一切賞賜,於是派人到張廷玉家執行任務。說是收回賞賜,實際上是抄家,什麼書籍、便條都收走了。看看有什麼不滿之詞。張廷玉不愧是謹慎成精的大臣,他所有的文字,沒有對朝廷的不滿,沒有一丁點涉及朝政的。乾隆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樣的抄家也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爲了平息朝廷的驚疑,乾隆說執行的人弄錯了,他並沒有讓人去抄家。此事就這樣糊弄過去了。

又過了幾年,年老潦倒的張廷玉終於去世了。當消息傳來,乾隆突然感到有些傷心。其實,回頭想一想,張廷玉兢兢業業,爲大清付出極多,是自己對張廷玉過於苛刻。乾隆於是作出了一番眷念老臣的姿態,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後來,乾隆回憶起張廷玉這段故事,乾隆說張廷玉雖然犯了錯誤,但自己還是讓他退休了,而且他死之後,我還給他配享太廟了,我對他如此之好,如果他泉下有知,應該非常感謝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