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綦相介紹,在過去的一些年裏面,作爲監管者,銀保監會跟國際同行簽了70多份雙邊監管諒解備忘錄(MOU),還有一些其他的合作協議,每年都開展監管磋商,還有有效銀行監管的聯席會議。監管人員也是搞心理學的,他會列席銀行董事會,聽取首席風險官的發言,因爲他懂金融又懂心理,所以他會判斷出這家機構經營是不是審慎,是否合規。

銀保監會官員:支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有五個堅實支柱

澎湃新聞記者 胡志挺 陳月石 來源:澎湃新聞

從監管者的角度,如何看待上海進一步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6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副主任綦相在陸家嘴論壇浦江夜話上表示,上海集聚了各種金融要素、各種金融資源,上海的金融市場總成交額遙遙領先,1600多家持牌機構中又有30%多是外資機構,體現了它的這種包容、開放。上海進一步建設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有非常好的基礎,現在又有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從一個監管者的角度,可以再提幾個建議。

東方網 圖

在綦相看來,支撐着一個發達的、能面向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有幾個堅實的支柱。第一就是一個金融機構的體系,能擁有一個經營穩健、治理良好,關鍵是有好的風險文化的金融機構體系非常重要,尤其是監管者,所以監管者要更多關注審慎監管的內容,更關注風險管理。

“不僅僅要看硬指標,還要看經營風險的指標,還要看所謂風險的文化,就是一家機構是不是敬畏規則,是不是能夠以好的風險偏好、好的風險戰略、好的風險管理的實踐來取信於市場,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綦相說。

第二,是要有一個有深度、有廣度、開放的、活躍的、有韌性的,而且是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市場。這個金融市場的建設步伐邁得很快,能具備這些特徵的金融市場一定是一個備受尊敬的市場,也會是一個非常有效率,在配置資源和輻射服務方面能發揮更大作用的市場。特別是在支持可持續發展方面,如果能更加具有普惠性,更加綠色,更加智能化,這是一個更好的市場體系。

第三,要有一張有效的金融安全網,這張金融安全網裏邊有很多要素。綦相認爲,這裏面一方面要有一個有效的銀行監管體系,監管一定要有效,還要有一個早期的干預框架,日常監管是有效的,還要有早期干預處置風險的框架。要有有效的存款保險制度,央行及時發揮最後貸款人的功能。

作爲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跨境監管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據綦相介紹,在過去的一些年裏面,作爲監管者,銀保監會跟國際同行簽了70多份雙邊監管諒解備忘錄(MOU),還有一些其他的合作協議,每年都開展監管磋商,還有有效銀行監管的聯席會議。另外,全球系統中小型銀行、危機管理會議等,都是跟全球監管同行一起溝通信息,推動監管合作。

第四,要有運行高效、安全可靠、社會公信力很高的金融基礎設施。一說到金融基礎設施,大家就容易想到是硬件,實際上這裏面既有硬件也有軟件,硬件當然有支付結算系統等等。軟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實際更加重要,比如法治、信用環境、信息披露、會計、審計制度、外部信用評級、中央交易對手方的服務等等。

綦相還指出,現在又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社會也有期待,未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計算能力,數據作爲信息資產的管理、使用以及他背後的權利義務的關係,都是需要好好研究的,都是金融基礎設施的範疇。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金融人才的基礎,因爲金融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行業。

綦相表示,上海是我們國家金融人才最富集的地方,像金融、法律、科技這些都雲集在我們一個金融中心裏面,做出了很多貢獻。因爲從事銀行監管,最近我們從國際同行那也瞭解到,一些搞心理學的也有更多人加入了金融,因爲這些人搞風險管理和從事監管有一種天然的優勢。

比如,荷蘭央行監管部門瞭解到,他們的銀行裏就有一些搞心理學的專家,他們從事各種風險。監管人員也是搞心理學的,他會列席銀行董事會,聽取首席風險官的發言,因爲他懂金融又懂心理,所以他會判斷出這家機構經營是不是審慎,是否合規。

“一個金融中心需要以包容的心態吸納各種各樣的人才,使各路的人才如水之歸海,就能建設一個更理想的國際金融中心。”綦相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