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看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妈妈则先询问:“你在说什么。找出一篇孩子会表达的儿歌、文章等,出示第一步中出现过的“用嘴巴说”卡片,示意让孩子说话。

什么是自言自语呢?

自言自语,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也无论是正常人还是自闭症患者。在心理学上,“自言自语”被称之为“言语中介”,是为了促进某些事情而对自己说话。

然而,对自闭症而言,自言自语会成为一种问题行为,需要干预治疗。对于一般的孩子,是能够控制“自言自语”这种行为的,也就是说随时可以开始自言自语,也随时可以停止这种行为。但是,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言自语通常是不受控制的,是他们的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借助“自言自语”,自闭症孩子能够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宝宝为什么会自言自语呢?

1.自言自语是一种把自己封闭起来的自闭行为

2.自言自语是一种感官刺激,自己感觉良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化物

那么,干预方法有哪些呢?

1.角色扮演(重点让孩子分辨说话有声音和没有声音两种状态)

(1)准备卡片让孩子认知

卡片分为两种图案,第一种:嘴巴张开,说话状;第二种:嘴巴紧闭,做思考状。然后让孩子认知:第一种——用嘴巴说;第二种——在心里说。

(2)角色扮演

让爸爸在一旁静坐。妈妈问孩子:“爸爸在说话吗?”孩子回答“没有”。

妈妈解释:“对!因为爸爸嘴巴是闭着的,没有发出声音!(此时拿出卡片与爸爸对比)这就是在心里说!”

妈妈对孩子发出指令:“去问问爸爸在心里说什么?”爸爸应该回答孩子一个让孩子感到有兴趣的答案。

2.情景教学(重点让孩子感受说话有声音和没有声音对周围人的影响)

(1)夸奖“安静”,制止“自言自语”

如果看到孩子在安静的待着,妈妈可以夸奖:“宝宝真棒,好安静,妈妈很开心!”

如果看到孩子在自言自语,妈妈则先询问:“你在说什么?”得到回到后,妈妈:“真棒,但是,要在心里说!”

(2)体会干扰

可以趁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大声的说话或者唱歌打扰孩子。当孩子抗议时,说明:“好吧,我在心里说!”

3.指令转换(训练时最好是1对1)

找出一篇孩子会表达的儿歌、文章等,出示第一步中出现过的“用嘴巴说”卡片,示意让孩子说话。再出示“在心里想”卡片,示意让孩子默念文章。

4.设置目标(目标:让自闭症孩子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安静)

例如:孩子平均3分钟就要自言自语,我们把第一个目标就设定为2分钟内保持安静。如果孩子能够做到,那么应该立刻强化!如果孩子无法做到,那么应该立即重新计时。随后,让孩子一步一步“晋级”,从2分钟,到5分钟,再到8分钟,等等(注意:每次提高难度,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所以,孩子一旦完成规定目标,请不遗余力的夸奖并奖励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