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交通強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等相關要求,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和保障作用,近日,十三屆第二次甘肅省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甘肅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秦雪濱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主要內容

《意見》包括總體要求、投資體制、融資機制、支持保障四個部分12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部分:明確了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着力改革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建立完善“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多元籌資、規範高效”的投融資管理體制,構建投資、融資、建設、經營、償債良性循環機制,促進交通運輸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明確了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類實施和穩中求進的四項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明確了政府主導的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體制。

包括完善政府主導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公共財政保障制度、健全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政府投入體制和創新政府投資支持方式三方面內容。

第三部分:明確了多元化的交通基礎設施融資渠道。

包括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交通運輸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充分發揮交通產業投資基金的帶動作用和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及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資金四方面內容。

第四部分:明確了交通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一系列支持保障措施。

包括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配套支持政策、嚴格管控交通債務風險三方面內容。

八大亮點

《意見》作爲縱深推進甘肅交通運輸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綜合性的指導文件,是針對原有投融資體制機制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難以適應經濟新常態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法爲建設項目構建多元的籌措渠道、不易降低金融槓桿造成政府債務風險等一系列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和措施,歸納起來主要有八個方面的亮點:

一、確立了政府主導的公共財政保障制度。

《意見》要求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根據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交通運輸發展三年滾動預算,建立健全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三年滾動預算銜接機制,將各類用於交通運輸發展的財政性資金納入預算管理,實施全口徑預算管理,做好財政資金對交通發展的保障工作。

二、構建了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投入體制。

《意見》按照政府事權與支出責任,構建了事權清晰、責權一致、各負其責、協同推進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政府投入體系。明確國家高速公路項目資本金和國道項目建設資金以中央車購稅補助爲主,省政府多渠道籌措;省級政府還貸高速公路項目資本金和省道建設資金以省市財政性補助資金爲主,市州政府多渠道籌措;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和管理以縣市區政府爲主,縣市區政府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三、提出了多措並舉的政府投資支持方式。

《意見》提出要發揮政府財政性資金的撬動和引導作用,鼓勵採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財政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多種方式支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政府債券、基金等方式支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發展、園區建設、鄉村旅遊、礦產資源等捆綁實施一體化開發。

四、拓寬了渠道多元的融資方式。

《意見》提出了六個拓展融資渠道的方式。

1、支持通過特許經營、股權合作、委託經營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公路、碼頭、通航設施、旅遊航道、綜合運輸樞紐、物流園區、運輸場站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

2、鼓勵通過出讓或股權合作方式,轉讓已建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特許經營權或產權等,建立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投融資機制;

3、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範風險的原則,加大省交通產業投資基金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以及其他交通運輸產業的投入支持力度;

4、積極探索和推進有良好現金流和收益支撐的存量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的資產證券化和信託產品的運用;

5、支持承擔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職能的企業更多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廣泛利用公司債券、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私募債等融資工具進行融資;

6、積極合理利用國內外銀行貸款,爲全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中長期、低成本的信貸資金支持。

五、倡導了規範有序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意見》提出了六種開展PPP模式的方式。

1、新建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優先採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 運營—移交(BOOT)、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DBFOT)、建設—擁有—運營(BOO)等方式;

2、存量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優先採用改建—運營—移交(ROT)、轉讓—運營—移交(TOT)方式。完善並推廣交通運輸基礎設施PPP項目“BOT+EPC+股權合作”等新型投融資模式,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政府可給予一定的可行性缺口補助;

3、支持省屬國有企業聯合央企、民營資本等社會資本組建聯合體參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PPP項目合作;

4、對收費公路項目,屬地政府按照“一路一價”原則覈定收費標準,探索和推進社會資本內部股權轉讓、資產證券化,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支持社會資本發展;

5、各級政府要將PPP 項目政府所需出資納入年度預算和中期財政規劃;

6、加強PPP項目績效管理,在合同中明確績效目標,清晰反映預算產出、效果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等內容,分類制定操作性強、具有交通運輸領域特色的績效指標體系,加強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評價結果應作爲結算政府運營補貼資金的參考依據。

六、建立了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體系。

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過程需要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協同推進,建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組織領導體系是保障各項改革措施有序開展實施的重要前提,《意見》明確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進改革,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七、制定了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

1、加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項目在全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申報納入的力度,實現一窗受理、並聯辦理、規範透明、限時辦結;

2、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充分發揮把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作爲引導投資方向、穩定投資運行、規範項目准入、優化項目佈局和合理配置資金、土地等要素的重要手段;

3、統籌利用好政策和資金資源,支持交通建設投融資企業做強做大;

4、盤活公路沿線閒散土地資源,對改變爲工業用地、新產業新業態用地或旅遊相關建設項目用地的,可採取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應;

5、高速公路沿線配套產業開發所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由當地解決。

八、強化了嚴格管控債務風險的舉措。

《意見》從事先、事中、事後三個時 間節點提出六條嚴格管控債務風險的舉措。

1、健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債務管理辦法,夯實制度基礎;

2、加快構建覆蓋資金籌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資產管理、審計監督等各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強化交通領域政府債務預警預判機制建設;

3、統籌利用好交通建設各類資金,研究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 ;

4、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資源和各種資金、基金、債券等資源,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緩解還貸壓力;

5、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明確建設標準、建設工期,嚴格按照項目建設進度下達投資計劃,嚴格估算 、概算、預算、結算、決算等“五算”,杜絕超規模、超標準、超概算,確保政府投資及時發揮效益;

6、嚴格控制建設管理成本,實行審計全過程監督,保障資金使用安全。

推進措施

一、加強政策學習宣貫。

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培訓學習,積極指導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意見》深入理解,使各級交通部門用足、用好《意見》中的政策。

二、 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發揮好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的作用,要求各級交通運輸、發展改革、財政主管部門以及投融資管理部門切實履行好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融資調控管理的綜合協調、統籌推進職責,強化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整體合力,調配和整合所有資源,實現全民辦交通的理念。

三、制定配套實施細則。

結合《意見》充分考慮項目類型的差異化,根據不同特性分門別類研究,有針對性地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系列制度,細化工作機制,進一步規範強化工作管理和流程,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依法合規開展交通項目建設,爲順利完成我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提供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