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讀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許對換頭的故事並不陌生:妙手神醫陸判官給書生朱爾旦先是換了一個心臟,令其文思大進考中舉人,而後,當書生提到妻子不美時,陸判官爲朱妻換上了一顆美人頭。你沒看錯,我們今天就是要說說“換頭術”這個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的話題。

  2013年6月,意大利都靈的神經學家賽爾焦·卡納維羅在《國際神經外科》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人類頭部移植手術不久將成爲現實。還是這個科學家,今年4月卡納維洛接受了一位身患霍夫曼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計算機工程師的請求,預計最快兩年內實施這一全球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所謂的“換頭術”)。你的三觀準備好了嗎?一起來看看這神奇的“換頭術”,真的靠譜嗎?

  頭部移植手術在理論上行得通?

  在現代科學技術已能成功地進行心臟、肝、腎等人體重要器官的移植之後,人們很自然地把眼光轉向這一新的目標。不過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腦科醫院)趙鋼主任認爲頭顱移植在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都不可行。

  雖然頭顱移植有先例:1956年,來自中國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趙士傑挑戰狗頭移植,雙狗頭存活5天零4小時,創造了國內最好紀錄。這一移植舉措,開啓了中國器官移植先河。

  1970年,美國科學家成功地將猴子的頭顱從一隻移植到另一隻猴子的軀體上,結果猴子成活了。美中不足的是,移植過來的猴頭卻無法控制新的身體。

  2001年,美國科學家又進行了一項類似的手術,這些猴子能夠嗅、睜開眼和品嚐食物,但因爲無法重新連接骨髓,所以這些頭顱移植猴子很快就癱瘓,並在手術後數小時就死亡了。可以看出,頭部移植困難重重。

  “身首異處”,人還能活嗎?

  能活,但是時間很短。要實施這項高難度的手術,必須按照嚴格的程序進行。如頭顱移植的雙方都將進入睡眠:頭顱都要被冷卻到12攝氏度至15攝氏度左右。隨後外科醫生要迅速“切掉”兩人的頭顱,並將移植的頭顱與受贈者的身體的循環系統重新相連。這一關鍵部位的切割和連接手術必須在1小時內進行完,因爲1小時是人類大腦在沒有血液和氧氣的穩定流動下能夠存活的最長時間。

  最爲重要的是,在“切掉”頭顱的過程中,必須利用鋒利的手術刀切斷骨髓,並與另外的軀體“機械相連”。這種乾淨果斷的切割是骨髓融合的關鍵,它關係到整個手術最終是否能夠成功。當頭顱被“切掉”後,捐贈者的軀體將被冷卻並將心臟置於完全休眠狀態。一旦頭顱重新連接後,受贈者的心臟就可以重新啓動。

  頭部移植相對於其他部位的移植,難在哪?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給出了形象比喻:如果說內臟器官移植的難度係數是一,那麼手足移植和麪部移植的係數就會翻倍,而異體頭身重建的難度係數就是最高的五星,是移植領域的終極挑戰。

  換頭術目前主要存在兩大技術難點:一是如何抑制生物學中“排異反應”的產生。爲此,必須尋找抗原相同的個體, 它決定着移植後器官的成活率和手術後的恢復過程。但是除了同卵雙胞胎的抗原相同外, 世界上抗原相同的人極少, 因而排異反應或多或少總會產生。然而,近年來由於先進的抑制免疫系統療法的出現,可以有效地防止多數排異反應的產生,這個問題相對比較容易解決。

  另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身體完全癱瘓。身體癱瘓的原因是大腦和脊髓的固有聯繫被切斷。即使是最先進的顯微外科手術,也無法使這些器官完全連接起來。要想使換頭人能像正常人一樣直立行走並從事各種活動, 就要努力找到使脊柱復原的好辦法。儘管卡納維羅在其論文中稱, 可以用一種特殊的融合劑來解決脊髓連接融合的問題, 而且這種方法在狗和豚鼠的連接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能否用於人類,他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此外,這一技術還不得不面臨倫理問題,卡納維羅承認,“換頭術”將創造一種嵌合體,他(她)具有接受者的思想,但他們的後代卻攜帶捐獻者的遺傳物質。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一個難點,它並不是換頭技術的成敗和風險,而是來自傳統醫學道德和社會倫理界的猛烈抨擊。

  換頭術是否有違倫理?

  儘管前景難卜,卡納維羅仍堅持認爲,頭顱移植的試驗對醫學的發展是有益的,譬如那些患肌肉萎縮症、四肢癱瘓和器官衰竭的病人,以及身患癌症但還未轉移到頭部的患者等,都有可能從中受益。

  不過也有許多學者認爲,用這種“換頭”技術來拯救那些四肢癱瘓的人,不但沒有多少應用價值,而且還會帶來許多社會問題,所以相關的研究應該就此打住。因爲這項技術的實施需要很多健康的軀體捐獻者,但這個來源顯然是少而又少;如果未來的超級富翁們想永生不死,他就可以花錢買他人的軀體來爲自己實施“換頭”手術;如果這項技術被邪惡集團利用,他們可能會殘害健康的人以獲得健康的軀體,來爲自己“換頭”,以獲得永生……想想都很可怕,所以針對“換頭術”這種噱頭強的新聞,不需要太過認真。科技在進步,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