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霍金斯指出,Bossou的黑猩猩利用了人類收集酒精飲料的便利,但“它們學會並且繼續主動地飲用這種棕櫚酒。研究者在文章中寫道:“Bossou的一些黑猩猩會攝入相當數量的酒精,並表現出酩酊大醉的跡象。

一隻幼年黑猩猩正在用樹葉啜飲附近居民收集的棕櫚酒

  近日,科學家找到了黑猩猩不介意酒精味道的充足證據,事實上,它們還會主動去找酒喝。這一發現表明,早在幾百萬年前,現代猿類和人類的共同祖先可能就已經逐漸適應了酒精的攝入。

  這一觀點又被稱爲“醉猴假說”(drunken monkey hypothesis),其內容是:由於某個基因突變的出現,使人類祖先能更容易地分解酒精,從而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食用已經發酵的水果。有一個科研團隊甚至鑑別出了潛在的目標基因。

  在 近日的《皇家學會開放科學》(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科學家發表了最新的研究結果。儘管這一結果並不能證明“醉猴假說”,但確實科學地表明,酒精或者說乙醇,並不會使野外的黑猩猩望而卻 步,相反它們會主動飲用含酒精的“飲料”。研究第一作者、牛津布魯克斯大學人類學家金伯利?霍金斯(Kimberley Hockings)稱,這是第一次在野外的非人類靈長動物中發現這種現象。

  “現代人類對酒精的消費是非常普遍的,在每個社會中都發現了可發酵的原材料,”霍金斯說,“然而,除了圈養實驗中的強迫攝食,或奇聞軼事般的野外觀察記錄,我們只在人類身上發現了習慣性和主動性的攝取酒精行爲。”

  在此之前,科學家發現馬來西亞的樹鼩具有飲用含酒精成分的棕櫚汁液的習慣。蝙蝠在食用成熟水果時也會攝入酒精。科學家還對加勒比海的猴子進行了測試,發現它們會偷喝遊客的雞尾酒。不過,近日的這一發現給非人類動物攝入酒精的研究設定了新的標準。

  20年來,霍金斯及其同事一直在對西非幾內亞Bossou附近的黑猩猩種羣進行觀察。該地區的居民常常在酒椰樹上插入管子,並把塑料桶鉤在樹上,收集從管子裏流出的汁液。這些汁液很快就會發酵,變成美味的酒。

  科學家發現,這些酒也受到了黑猩猩的喜愛。在1995年到2012年間,研究者記錄了51次黑猩猩爬上酒椰樹偷喝酒的情形。黑猩猩會將樹葉揉成海綿狀,伸入塑料桶中,然後吸食蘸起來的酒。

  “醉酒的跡象”

  研究者對這種飲料的酒精含量進行了計算,發現平均濃度爲3.1%,這大概是典型Riesling葡萄酒的四分之一。他們還估計了黑猩猩的飲用量,平均而言,每隻成年黑猩猩一次會喝下1升酒。有一次,一隻黑猩猩甚至喝下了3升的酒。

  研究者在文章中寫道:“Bossou的一些黑猩猩會攝入相當數量的酒精,並表現出酩酊大醉的跡象。”儘管科學家沒有收集詳細的行爲效應數據,但他們指出,一些黑猩猩在喝完酒之後隨即就開始休憩。

  這些現象是否意味着黑猩猩是天生的飲酒者?霍金斯指出,Bossou的黑猩猩利用了人類收集酒精飲料的便利,但“它們學會並且繼續主動地飲用這種棕櫚酒。”

  社會性飲酒者?

  “它們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學會利用樹葉作爲飲用棕櫚酒的工具,”霍金斯寫道,“儘管我們的數據並不能展現這種行爲在種羣中是如何傳播的,但該行爲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傳遞機制是一致的。”

  對 霍金斯等研究者來說,該研究至少說明,對非人類靈長動物的飲酒習慣進行研究是值得的。未來的研究可能會告訴我們,“醉猴假說”是否站得住腳。“在缺乏數據 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猜測,也許在一段特定的時期,現生非洲猿類和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可能已經食用了很多發酵的水果。當野生果實稀少,資源有限的時候,這些 發酵的成熟水果可以提供更多的熱量,”霍金斯說,“我們還需要對此做更多的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