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形容一個人的力氣非常大,或他所說的話有可靠性,都可以用力能扛鼎和一言九鼎,這兩個詞語來形容。可是爲什麼這兩個成語都是用鼎來形容呢?而不是用其他的東西。

  翻閱歷史書籍,我們可以發現,在古代的時候,鼎不僅能夠煮肉,或是盛放東西,還是國家是否壯大和貴族之間地位高低的象徵。

  根據神話故事的記錄,大禹在治理完洪水後,爲了能夠把整個國家的氣運捋順,就命令手下的人造了九個鼎,並且把每個地方不同的山形,還有在治理洪水時,遇到的奇異神獸,還有妖魔鬼怪都刻在了鼎上。

  當那九個鼎製作完成後,天上出現了九個太陽,當時大禹就讓手下人,把這九個鼎都放在了都城陽城。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大禹能夠成爲九州之主的氣概,從此以後,九鼎就成爲了國家的命脈,其他小的國家來朝拜時,都要先朝拜九鼎。

  後來商朝滅掉了夏朝,把這九個鼎,搬到了自己的都城毫邑。周朝把商朝滅後,就把這九個鼎,搬到了自己的都城鎬京。慢慢的隨着周王朝的衰落,其他諸侯的勢力,也越來越強,所以很多諸侯就對九鼎起了歹心。

  最開始的就是楚莊王,公元606年,楚莊王討伐戎人時,一直把戰役蔓延到了洛水,藉此來向周王示威。當時周王派出,自己的大臣王孫滿去恭喜楚王,在他們喝酒的時候,楚王竟然問派來的使者,九鼎到底有多沉,想要把九鼎搬到自己的國家,這樣的目的顯而易見。

  第二個想要霸佔九鼎的人就是秦武王,秦武王是秦孝公的孫子。秦孝公當大王的時候,曾經任用商鞅,來對秦國進行改革,讓秦國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與此同時,在軍隊中實行獎勵制度,讓當時秦國軍隊的戰鬥力,變得非常強大,從此之後,成爲這幾個國家之中最強大的一個。

  秦惠王剛剛當上大王的時就殺了商鞅,因爲當時商鞅的權利很大,爲了穩固自己的政權,不得不殺掉商鞅。但是秦國的所有制度,還是按照原來的一直進行,後來秦惠王派軍隊,滅掉了巴蜀。

  秦國佔據了當時最大的一個糧倉,在那之後,秦國的實力更加雄厚,已經超出其他六個國家很多了。秦惠王當上大王的時候,秦國把丞相制度,改成了左右兩個丞相,聯合當時的越國牽制了楚國。

  緊接着派白起帶領軍隊,平定了蜀地的戰亂,而且攻取了宜陽。秦國能夠統一六國,做出了充足的準備,我們剛剛說說的秦武王,爲什麼在當上大王四年後,在洛陽舉鼎而亡。難道僅僅是爲了展示自己非常的勇猛嗎?其實他這樣做有很深刻的政治謀略。

  第一點是爲了顯露秦國的實力,第二點是爲了激勵秦國的萬千子民,秦武王最後因爲舉了鼎而死亡,但是這樣做,更激勵後來的君王,堅定他們要統一天下的決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