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此,投保人不斷與安盛公司交涉,數月之後,安盛公司答覆該產品變更了投資方向,將一款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HKIF)基金納入了這一投連險保單的投資範圍並導致鉅虧,且聲稱責任不在安盛公司。但業內人士表示,安盛保險是一家老牌保險巨頭,作爲產品提供方,雖然銷售渠道外包、資產也可能確實是投保人自行選擇,但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基金納入自己的資產庫,背景調查方面的責任無法推卸。

近日,關於數百位投保人控訴香港安盛保險讓其損失數億港元的消息快速發酵,並震動業內,引起廣泛關注。

買數億“保險”竟鉅虧95%!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互相推諉,誰的錯?

事件緣起於一封來自安盛保險投保人的公開信,維權者聲稱購買了法國安盛公司發行的保險產品,在2018年年中,產品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超4億保費資產蒸發。在扣除賬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保單的淨值居然爲負數。

投保人表示,和安盛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時,安盛沒少收錢。如今在保險產品被惡意虧空殆盡後,安盛保險公司居然宣稱自己無責。

一時之間,導致數億元保費的投連險產品鉅虧究竟是誰的錯?激起千層浪。

買的保險虧空殆盡,反欠保險公司一筆管理費

多年前,約200位投保人購買了安盛發行的投連險Evolution。據瞭解,這款產品主要用於投資香港物業的租售和二手房屋買賣過程中的增按服務。

投資者表示,鑑於該保險產品宣傳其收益穩定,加之對安盛公司百年國際大品牌的絕對信任,便毫不猶豫的購買了該保險產品,投保額從幾十萬到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元不等。

然而,至2018年年中,投保人發現該保險產品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以上,在後續繼續扣除賬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保單的淨值居然爲負數。

在投保了幾十萬甚至幾千萬元給安盛保險後,經過三四年時間,反而倒欠安盛公司鉅額管理費!

投資人表示,此等駭人聽聞之事在世界保險史上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超出廣大投資人的想象範疇。

爲此,投保人不斷與安盛公司交涉,數月之後,安盛公司答覆該產品變更了投資方向,將一款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HKIF)基金納入了這一投連險保單的投資範圍並導致鉅虧,且聲稱責任不在安盛公司!

投保人“責任在安盛” VS 安盛“責任不在我”

針對此事件,安盛公司分別於6月16日、6月10日和5月16日作出了三次聲明,歸結起來大致都是:責任不在我。而投保人則認爲責任在安盛。

在三次聲明中,安盛保險均強調,Evolution是一種非保證連繫式壽險產品,主要由獨立保險經紀分銷。該保險產品由專業投資者自由及獨立地選擇與其保單掛鉤的資產,當中AXA安盛並沒有參與任何意見,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

買數億“保險”竟鉅虧95%!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互相推諉,誰的錯?

Evolution保險產品保單內的Worldwide OPPortunities Fund SPC 旗下的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基金,由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羣島)有限公司管理。

安盛表示,是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羣島)有限公司管理爲約200位Evolution客戶要求將該基金納入其保單中。該基金價值近月經歷顯著跌幅並進行清盤。大部份選擇把該基金與其保單掛鉤的客戶由獨立保險經紀Asia One代表。

買數億“保險”竟鉅虧95%!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互相推諉,誰的錯?

簡單來說,安盛言下之意是產品不是他賣的、投資也不是他乾的,Evolution是一種投連險產品,投資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

但投保人不以爲然,其表示和安盛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時,安盛沒少收錢,保險費用+資產設立費+行政費+退保費等。如今在該保險產品被惡意虧空殆盡後,安盛保險公司居然宣稱無責任,讓其無法接受。

該產品何以虧到血本無歸?到底誰的責任?

這次暴雷的香港投連險,爲什麼可以虧到血本無歸?到底是誰的責任?

據瞭解,投連險是人身險的一種。與傳統險相比,其投資屬性較強,存在非保證收益的部分,風險程度比較大。具體來說,投保人購買投連險不僅是收益率不確定,還可能產生虧損。

在運作模式上,投連險把保費分爲兩部分:一部分用於購買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在投資賬戶部分,投連險同一險種下設有多個投資賬戶,投保人可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要,自行選擇和轉換不同的賬戶類型。

有保險專家表示,“購買香港保險對內地投保人來說,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政策風險和跨區域理賠風險等,香港保單隻適用於香港地區法律,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建議長期旅居香港或有香港戶籍的人以及做海外資產配置的人購買,內地居民投保需‘讀懂合同規則’。”

也就是說,購買“投連險”的投保人應爲專業投資人。而在投保人公開信中,這200多位投保人聲稱,“安盛並未對投資人做專業資格審覈,且有投資人所投金額遠未達到專業投資人必須的投資底線”。

安盛在聲明中則表示“沒有向投資者提供任何參考意見”。

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在各自的描述中,都聲稱自己是受害者,一時之間,孰對孰錯?難以分辨。

不過,業內人士較爲一致的認爲,此次事件保險公司、投保人、基金管理方、產品銷售方都有責任。

作爲保險產品提供方的安盛公司,儘管在三次聲明中極力撇清自己,反覆強調:該產品主要由獨立保險經紀分銷,專業投資者可自由選擇保單掛鉤的資產,安盛並未參與任何意見。且HKIF基金是應客戶要求納入保單。

但業內人士表示,安盛保險是一家老牌保險巨頭,作爲產品提供方,雖然銷售渠道外包、資產也可能確實是投保人自行選擇,但將可能存在問題的基金納入自己的資產庫,背景調查方面的責任無法推卸。並且在銷售管控及售後監控方面是否存在失職行爲也令人懷疑。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發佈的《承保類別C業務(即投連壽險)指引》規定,獲授權保險人應設立適當的監控制度,以確保客戶獲得公平對待,並對這些政策及程序的遵行情況加以監察。

另外,作爲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基金管理方的東航國際金融(開曼羣島)有限公司,對自己“一夜清零,蒸發4億”的“戰績”更是難辭其咎。

香港保監局發佈的《指引》中還表示,就投連險而言,很容易出現以不當及過度進取的手法銷售產品的情況。此外,也有人可能利用這類產品進行詐騙及洗錢活動。

目前,就此次投連險鉅虧事件,香港警方已介入調查。如果涉嫌欺詐,也將是投保人進行索賠的重要條件依據。

投保有風險,赴港需謹慎

近年來,買香港保險已成爲內地富足人羣的一種新風尚。

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06年,內地訪客對香港保險貢獻的保費還只有28億港元,僅佔香港個人保險業務的5.3%;至2016年,內地訪客貢獻的保費激增至726億港元,貢獻了當年40.6%的香港個人保險新增保費。而2017年、2018年,內地訪客對香港業務的保費貢獻略有下降。不過,2018年由內地訪客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爲476億港元,仍佔有三成的比重。

而對於此次投連險鉅虧95%的事件,內地以及香港業內人士均認爲,打破了內地投資者對香港保險的“迷信”,但不應讓整個香港保險業“背鍋”,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一資深保險行業人士表示,香港金融市場發達,產品豐富、複雜,設計也和內地存在很大的不同。存在高收益產品,但也對應高風險,購買產品的時候要有風險意識。如果以內地對保險理解去購買香港保險產品,喫虧的永遠不是保險公司。

原中國保監會也曾提示過相關風險,包括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