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避免走弯路,那就一定要在正确的时间作对的事情,今天小编要列举的这些事情,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最佳时间点,爸爸妈妈可长点心啊。

这些事情要趁早

1. 趴着玩。让宝宝趴着玩,不仅可以预防扁平头,还能促进早期头部控制,锻炼背部、颈部和手臂的力量,最好当宝宝从医院回家的第一天就可以行动了。

醒着的话,就可以把他放在不太软的床上或者爬行垫上,让他趴着。每天 2~3 次,每次 3~5 分钟,如果宝宝喜欢,可以适当延时。

2. 添加含铁的辅食。宝宝满 4 ~6 个月以后,就可以根据宝宝情况加辅食了,最初添加的辅食应该富含铁,避免因为贫血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3. 用杯子。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宝宝 6 个月之后就可以用杯子了,1岁左右摆脱奶瓶,最晚也不要超过 18 个月。宝宝长期用奶瓶,会影响入睡;用杯子不仅能促进发育,还能降低中耳炎的风险哟。

4. 刷牙。宝宝萌出第一颗牙齿,就要开始刷牙,而且采用含氟牙膏,让他习惯每天刷牙。

5. 培养睡眠习惯。3 个月以后,宝宝就逐渐具备了「睡长觉」的能力,到 6 个月之后多数宝宝添加了辅食,晚上不那么容易饿醒,就可以开始培养宝宝的睡眠习惯了。

如果不及时帮宝宝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到后期想纠正都难。

6. 戒奶嘴。 一般在宝宝 6 个月~1 岁,就应该逐渐减少或停止给他用安抚奶嘴,最晚也不要超过两岁。

不好好戒掉,宝宝就容易牙口不整齐、地包天、上牙前突……(人就是这么长残的……

7. 自己吃饭。 在 8~12 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用手抓着吃,之后再帮孩子逐渐熟悉用勺子或者其它工具吃饭。

不仅能解放爹妈,还能促进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发育,宝宝更有信心、更独立。

8. 补充维生素 D 。宝宝出生后几天,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 D,至少补充到 2 岁,有条件还可以继续补充到青少年甚至成年。

相比补钙,这个更重要,维生素 D 很难从食物中摄取。

9. 分床睡。一般在 2 岁以后 4 岁之前,爸妈就可以引导孩子分床睡了。

不分床虽然不会导致性早熟,但会影响孩子性认知发展,甚至影响夫妻生活和夫妻关系。这些事情不着急

1. 喝水。6 个月以内的宝宝,无论纯母乳、纯配方奶,还是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靠喝奶就能补充水分,一般不需要额外喝水。

2. 喝果汁。美国儿科学会发布了婴幼儿饮用果汁的指南,指南指出,1 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喝果汁。

2017年5月22日,美国儿科学会更新了一个观点,把果汁拉入儿童食品的黑名单,明确规定:宝宝1岁以内禁止喝果汁,1岁以后限量喝。

3.吃调味料。宝宝满 1 周岁之前,奶类及其它辅食中含有的钠,就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了,所有食物都不应该额外添加任何形式的盐(包括盐、味精、鸡精、酱油等)

4. 断奶。如果母乳能提供宝宝需要的奶量,最好持续母乳喂养,推荐喂养到至少 1 岁以后。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能增强宝宝免疫,还能增进母子感情。

5. 吃蜂蜜。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会引起肠道功能弱点婴儿中毒,甚至死亡。所以不要给 1 岁以内的宝宝吃蜂蜜、蜂蜜水、以及任何以蜂蜜为原料的食物。

6. 喝牛奶。过早给宝宝喝牛奶会影响宝宝喝母乳或配方奶,如果 1 岁前让宝宝和牛奶,容易导致宝宝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7. 如厕练习。大多数宝宝在 2 岁开始就可以接受如厕训练了,最早也不要早于 18 个月,既缩短时间,又更容易接受。

8. 游泳。美国儿科学会也不推荐 1 岁以下的宝宝游泳,1 岁以下的婴幼儿无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技巧。而 1~4 岁的宝宝,也需要根据身体、心理、对水的反应等综合评估后再决定。

9. 懂分享。学龄前的孩子无法理解分享的意义,而且这个阶段他们的占有欲也很强,分享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爸妈们太执着反而会引起宝宝的逆反心理哟。

当然,新手爸妈可能要踩的弯路还有很多很多,之后也可以继续讲。就育儿这件事的复杂度来看,不得不说,每一个新手爸妈都是潜在的英雄

大家还有什么新手爸妈曾经遭遇的弯路都可以分享在评论里哦。想知道更多育儿知识,转发点击+关注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