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名臣,他的一生仕途通暢,二十六歲高中探花,在京爲官多年深得慈禧信任。後來又歷任湖廣、兩廣總督,縱橫捭闔,經營有方。可他也有遺憾,那就是七十歲之前一直無緣中樞軍機處和內閣。

張之洞久任封疆有資歷有威望,爲何升任軍機大臣卻屢屢受阻?

​清代文官最完美的履歷,是既入內閣擔任大學士,又入軍機處爲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重臣一直外任總督,朝廷讓他們入閣,做個名義上的宰相。張之洞歷任封疆多年,卻一直沒能入閣,更別說是軍機處了。

從光緒中期以後的情況來看,張之洞完全有資歷入閣或是進入軍機處,而且他背後又有李鴻藻、張之萬等人爲援。然而他偏偏栽在一個人的手裏,這個人便是翁同龢,正是翁同龢屢屢從中作梗,從而讓張之洞久任封疆而不得內用。

翁同龢與張之洞交惡,緣於“戶部報銷”一事。光緒十年,張之洞擔任兩廣總督,主持了一系列戰事,又編練軍隊、建造港口、創辦企業,用款比其他省多出了十幾倍。而依照陋規,戶部對於報銷款項有個不成文的標準:每一百萬兩要扣四萬兩。張之洞認爲兩廣開支多,每一百萬兩扣兩萬兩就可以了,而主持戶部的翁同龢則堅決不同意。

張之洞久任封疆有資歷有威望,爲何升任軍機大臣卻屢屢受阻?

​被翁同龢卡住不能報銷,張之洞情急之下,就找了擔任軍機大臣的張之萬(張之洞族兄)從中周旋。張之萬又找到醇親王說情,講述了張之洞在兩廣的困難。在醇親王的調解下,翁同龢最終同意只扣兩萬兩。雖然款項得以報銷,但翁同龢從此對張之洞很有意見,時常與他作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張之洞派親信到京師,聯絡徐桐、榮祿等人造勢,想回京入軍機處。經過運作,張之洞內調回京之事敲定。然而當張之洞從武漢行至上海時,忽然接到上諭讓他仍回湖廣。後來得知,是翁同龢從中作梗,而其時剛好發生武昌教案,張之洞雖然不滿,但只能調頭回去。

張之洞久任封疆有資歷有威望,爲何升任軍機大臣卻屢屢受阻?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慈禧推行新政,張之洞奉詔入京。當時的軍機處在頤和園值班,奕劻請張之洞到軍機處商議廢除科舉之事,張之洞到了軍機處門前卻不肯上臺階。軍機大臣瞿鴻機聰明,知道張之洞的意思。因爲大清有制度,軍機重地,不得擅入,張之洞就是想借此表示,他不是軍機大臣沒有資格入軍機處議事。

張之洞此舉說起來有點矯情,因爲按照規定,被特命邀請到軍機處商議政務的,並不觸犯法律。張之洞不肯上臺階進門,是因爲他心中憤憤不平,多年封疆大吏,竟然一直不能進入中樞。不得以,軍機大臣奕劻、瞿鴻機、鹿傳霖(張之洞姐夫)、王文韶只能在軍機處外面與張之洞商議。

張之洞久任封疆有資歷有威望,爲何升任軍機大臣卻屢屢受阻?

​這次入京,張之洞公事是協助朝廷推行新政,私底下也在爲進入軍機處做努力。因爲他得知軍機大臣上有空缺,論資排輩怎麼也得輪上他了。但張之洞久爲封疆,從來都是唯我獨尊,在廢除科舉制上,他雄心萬丈地說:“科舉一日不廢,則學堂一日不興。”這激起了軍機大臣王文韶的極大不滿,也得罪了一大批維護科舉的朝中大臣。

等到委任軍機大臣的旨意下來後,人選卻是榮慶。雖然王文韶等人能阻止張之洞入直軍機,不過湖廣重地,張之洞經營多年,卻還是離不開他,無奈之下張之洞不得不回到湖廣繼續擔任總督。

張之洞久任封疆有資歷有威望,爲何升任軍機大臣卻屢屢受阻?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張之洞、袁世凱同入軍機處,直到這時張之洞多年的夙願得償。而此前他又剛剛充任體仁閣大學士,“入閣拜相”加上“入軍機處”,儘管兩年多以後張之洞就去世了,但總算是爲自己的仕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