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原文: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色優鉢羅花,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優鉢羅花,瞬目揚眉,示諸大衆,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卷一: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這則公案是說:靈山會上,世尊拈着一隻金色優鉢羅花,眨眼揚眉,示之於會上大衆。大家都茫然失措,只有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不懂佛法的人,讀到這裏會一頭霧水:以手拈花、眨眼揚眉、破顏微笑,誰不會啊?這就是微妙的禪法?其實,這微妙的禪法就在我們一舉一動中。凡夫執境造業,無明矇蔽,不識本心,以致這實相無相的涅槃妙心即使時時在眼前放光,也是絲毫不覺。

人爲什麼能拈花、微笑、眨眼、揚眉、能走能動,而木頭、石頭雕刻的人像不能呢?關鍵就在這裏了:因爲人有“覺”性。佛陀藉助拈花、眨眼、揚眉的動作,告訴大衆:這個覺性纔是實相無相的涅槃真心啊!結果只有迦葉尊者覺悟到了這個實相,以破顏微笑來印證,這樣以心印心,心心相契,於是世尊印可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從此以後,纔有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佛心宗,也就是禪宗。

那麼,在靈山會上,世尊爲什麼不直接告訴大衆什麼是涅槃真心呢?因爲一切語言文字,都是名言、概念,會引起分別、執着,而這個分別執着的心是無明、妄想。而且,在組織、編輯語言文字時,就要用心思考,這時的心停留在編輯語言文字的境界上,這就是有住,有住就有相,就不是無相的涅槃妙心了。所以,只能不立文字,以心傳心。

後來,禪宗在我國尤其是唐朝,大放光彩,一花開五葉。直到現在,迦葉尊者還在雲南雞足山入定,等彌勒菩薩成佛時,將釋迦牟尼佛的衣鉢傳給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