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題目爲自擬,內容摘自常空法師講解的《永嘉禪師證道歌》:

諸佛功德雖然虛幻,但是能得。大家知道是怎麼得的嗎?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還有很多大弟子,比如舍利弗、目犍連和阿難尊者,這一切經典都由阿難誦出結集而成,那個功德大得很。那佛這些功德怎麼來的?咱們認爲肯定是辛辛苦苦、一點一滴修得的。釋迦牟尼佛是六年苦修成佛的嗎?釋迦佛六年苦修其實是受報,成佛不一定非要苦修。你們知道佛爲什麼必須要六年苦修嗎?當然我們現在因爲習氣重,短時間內你的習氣打磨不掉,爲了勸你好好修行,可以說佛是六年苦修,但嚴格來講不是的。佛陀過去世曾經冤枉過一個梵志,讓那位梵志受了六天的苦,具體記不太清了,類似於沒飯喫、沒衣穿,所以後來佛得了這個報。雖然他能成佛,也要在雪山六年苦修,弊衣粗食,非常辛苦才能成佛。

你們說成佛這些功德是苦修來的嗎?不是。“諸佛功德發願即得,諸佛功德誹謗即無。”這點非常關鍵!也就是說,你要想成佛,首先當然要見性,證得法身。那報化功德呢?像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還有彌勒菩薩將來成佛的這些功德,你們知道這些功德是怎麼得的?發願即得!這個“即”,不是說立即得、馬上得,而是指發願就會得到。你只要發了這個願,就一定會得,至於什麼時候就不一定了,要看各人的因緣。

釋迦牟尼佛爲什麼叫釋迦牟尼?爲什麼能有兩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爲什麼還有一個能結集經藏的弟子阿難?爲什麼有個兒子叫羅睺羅?曾經很多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叫釋迦牟尼,他有兩大弟子分別叫舍利弗和目犍連,有一個結集經藏的弟子叫阿難,還有一個兒子叫羅睺羅。當時,釋迦佛還是一個凡夫,他去供養佛時,一看佛的身相莊嚴,還有這麼多弟子,就由衷地讚歎佛的功德好。他就發願希望自己將來成佛也叫釋迦牟尼,希望自己也有兩大弟子叫舍利弗和目犍連,希望有一個結集經藏的弟子阿難,也希望有個兒子叫羅睺羅。這一念就決定了這些願望全部實現,所以他今世就得了。

講到這裏,大家一定要有信心,你現在發的每個願,包括要成佛的願,將來必然會成就。看到佛經講的一切功德,你要相信,不要懷疑,還要發願,希望自己也能成就如此功德。但是你不要妄想馬上就能得,那可能會着魔的。你發願成就的快慢,要看念念之間你的行爲和發願是否相合。你發了願,以後的行爲和這個願相合,就會成就得快;你的行爲和你的願相背,那就可能成就得慢,但是也一定會得。即使你將來又誹謗這個法,也還是會得,只是得的更慢一些。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發願將來成佛也叫釋迦牟尼之後,又轉世了、又迷了,就不想作釋迦牟尼佛了,這樣你說他還會不會作啊?還會作,只是時間要長一些。即使很多劫他連佛法都聽不到,但最後他還是要得這個果報。所以說,你現在發了想成佛的這一念,必然會實現。你說那我要是墮落了呢?我要是誹謗了佛法呢?還是會成佛,只是你誹謗的那個報也要受。怎麼報呢?就是你很多劫都成就不了,甚至可能下地獄,但是從地獄出來,慢慢一點一滴積累,最終一定會成佛。這點非常關鍵,這是佛經裏講的。所以佛經裏有很多祕密,咱們大家恐怕都看得少,都認爲要苦修,其實是“發願即得”。但發了願你的行爲要跟上來纔行,你發的願很清淨,行爲也要清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