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奇病論》)中說人以水谷爲本,脾胃爲水穀之海,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一理論在養生防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臟腑一虛人就會犯困、消化不好,大便也稀,溼氣會越來越重。

這臟腑虛人就會犯困、消化不好,大便也稀,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

脾可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溼,又可生血統血,因疾病或飲食不當就會導致脾胃從而出現身體乏力,氣短,喫得少消化也不好,大便也溏稀,連說話都覺得費勁,本文僅由"執業藥師說藥"賬號發佈,請勿抄襲。疑心重的人就會懷疑得了什麼肺癌、腸癌,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都查不出問題。這些症狀大多是由脾胃虛弱所導致,主要治療方法就是益氣健脾。

這臟腑虛人就會犯困、消化不好,大便也稀,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

四君子湯來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蔘、白朮、茯苓、各9g,炙甘草6g組成古方中就是將以上藥磨成粉,每次服用15克,還可加入適量的鹽,但現在大多都是將以上藥煎水服。

這臟腑虛人就會犯困、消化不好,大便也稀,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

方中人蔘爲君藥,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的作用,人蔘雖不如阿膠、當歸這些補血的效果直接,但其可通過補脾來達到養血的效果,氣可推動血的運行,這是阿膠、當歸這類補血藥所不能及的,現在有將此方中的人蔘改爲黨蔘,黨蔘的補氣效果沒有人蔘的強,但其性平不易上火,比較適合那些易上火的人羣,在養生方面應用得比較多;白朮,健脾燥溼,有加強脾的運化能力;茯苓,可健脾滲溼,茯苓與白朮相配伍使用可大大加強其健脾祛溼的作用,炙甘草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的作用。這四種藥相配伍使用既簡單又剛好可達到益氣健脾的效果。

中醫認爲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就會導致受納與脾胃的運化功能乏力,食慾就會減弱,喫得少而且消化也會變弱,喫多了還可能出現腹脹、腹瀉、腹痛等不適的症狀。

這臟腑虛人就會犯困、消化不好,大便也稀,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

脾能運化水溼,以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脾虛運化功能不好體內就容易生溼,溼邪過勝又反過來困脾,從而導致大便溏稀,大便不成形。脾胃虛弱又會使氣血生化不足,氣血不足就會導致面色萎白,脾爲肺之母,脾虛又會使肺氣虛從而導致氣短,氣血不足連的人連說話的聲音都會變得低沉,四肢無力,走路也是頭重腳輕的。

四君子湯除了可以用於益氣健脾,現代臨牀還運用於治療脾氣虛引起的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這臟腑虛人就會犯困、消化不好,大便也稀,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