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關門、倒閉、被兼併,並不太平的2018年過去了。2019年,是愈發艱難還是重遇機遇?農資人紛紛表示:曾經坐在店裏輕鬆賺錢的日子已經終結了。或許,農資行業正在經歷一場陣痛,陣痛之後一定會迎來大爆發。

不發展,下一個10年就越來越差;

不改變,下一個10年就越來越壞;

不順勢,下一個10年就越來越沒地位。

那麼面對未來10年,問題就來了

2019年如何發展?

2019年改變什麼?

2019年順應哪些趨勢?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違反政策將會遭遇罰款或關門

據統計,中國現有農藥、化肥生產企業超3萬家,登記的農資經營單位45萬個,全國有超過240萬農資人!隨着農業生產方式及國家環保等政策的不斷調整,未來三年將有超過30%的農資人會被淘汰!從這幾年政策來看,農藥生產和經營逐步規範,違規者面臨重罰或者直接關廠、關店。我們來看幾個對農資行業影響最大的政策吧。

01

環保政策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環保已經成爲國家規範企業生產的重頭政策。

2017年開始全國開始環保大督查,2017年市場大洗牌,讓我們看見了政府治理環境的決心,同時也跟生產性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環保覈查掀起了大批企業的關停倒閉潮,淘汰整合力度加強。尤其中小企業是受此影響的重災區,大批達不到進園標準的中小企業被迫關停,或者因爲無法承擔各種門檻經費而關停的也不在少數。

除了環保覈查之外,環保稅也衝擊着農資企業。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我國將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徵環保稅。行業人士表示,大型企業具有較爲完整的排污和環保設施,而且當前農藥價格上漲,環保壓力並不算大,相比之下,中小型企業則會揹負着更大的環保稅成本壓力。

02

農藥經營許可證新規

農藥經營許可證一直是農資店開展業務的墊腳石。

2017年,原農業部公佈的《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農藥經營許可實行一企一證管理,一個農藥經營者只核發一個農藥經營許可證,許可證有效期爲五年。同時《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還對從業者和經營場所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不符合要求者拿不到農藥經營許可證或者直接導致農資店關門。在採訪中發現,很多農資零售商面臨如此的高門檻將會萌生退意,2019年因此而不再做農資的絕不在少數。

成本上漲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之前農資行業,農資生產商決定原材料的命運,因爲選擇很多,沒有價格優勢的原材料企業幾乎沒有競爭力。隨着國家去產能政策推進,農資原材料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原材料嚴重供應不足。且原材料價格一路走高。

隨着原材料漲價,農資產品價格也一路高走。業內人士指出:農資產品漲價對於大企業來說有品牌競爭力,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將是致命的打擊。另外,農資價格上漲已經成爲“死局”。除了原材料上漲帶來企業成本的上漲,人力成本也逐年在增加,制約着中小農資企業的發展。

據《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社會保險費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這意味着:企業必須要爲每一個員工全額繳納社保,違規者將同樣被重罰。對此,有一家北京地區的農資企業老闆算了一個賬:以平均工資1萬元來算,一個員工每月的僱傭成本增加了1850.57元,100個員工每月要多花185057元,一年就是2220684元!這些都是要增加的成本。

土地流轉加劇:不改變就會被拋棄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返鄉創業人數初步統計達到740萬,其中從事種植業的人數比例佔45%。這意味着農資企業或者農資店的坐店銷售模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需求,懂農技、懂得病蟲害防治,或者有農產品銷售渠道的農業服務商更受種植大戶或者種植創業者的青睞。種植主體由散戶向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等規模主體演進。因此,服務纔是未來農資人的唯一出路。

同時,隨着土地流轉和監管的嚴格,未來農資購買的主體將變成種田大戶、專業合作社、農場等,農資領域將發生很大改變,但唯一不變的還是服務,最大程度的滿足農民需求的服務。一旦到了用戶拋棄我們的時候,我們連反省的機會都沒有。

人才瓶頸:年輕人不願幹農資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農資行業拿什麼吸引90後、00後?情懷、薪酬、前途...這些似乎都沒有優勢。

馬雲曾表示,一般情況下,企業文化是最能夠吸引人才向企業靠攏的,然而如果是在創業初期,企業的文化氛圍尚未形成之前或者是還不夠成熟的時候,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則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對於一個企業的領導人來說,必須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才能夠吸引人才主動向自己靠攏,並感染、帶動自己的屬下!但,中國農資領域沒有馬雲這樣的企業家,又拿什麼個人魅力來吸引“愛好個人崇拜”的90後、00後呢?

出路在哪裏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農資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同時,農藥或化肥企業將會呈現:強者越強、弱者無路可走。

面對新環境、新困境,農資企業該走什麼樣的路?

01

併購整合抱團

2018年,農資行業“併購整合抱團”之風盛行。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希望藉助併購整合抱團的方式,防止直擊被時代拋棄。

全球農化巨頭的世紀大併購,比如拜耳歷時兩年完成了對孟山都的收購。全球農化行業第一梯隊格局由六大巨頭(先正達、陶氏、杜邦、拜耳、孟山都、巴斯夫)變爲四大巨頭。國內收購也沒有停止。比如,利民股份現金收購河北威遠生物等100%股權,揚農化工擬收購瀋陽化工院,中化國際把參股企業江山股份的股權轉讓給福華科技。

業內人士認爲:這個時代需要行業進行整合,進入規模效益階段。巨頭之間的併購重組讓強者更強,資源更加集中,這是中國農化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02

結盟互聯網渠道

農資電商逐漸消失在衆人的視線裏,但互聯網農資的趨勢與紅利依然存在。互聯網農資渠道已經成爲傳統農資企業的爭搶合作的香饃饃。傳統企業結盟互聯網渠道希望加速自身渠道的多元化和場景建設,從而帶動這個農資銷售業績。除了結盟互聯網渠道之外,還有傳統農資企業與植保飛防公司合作,拓展農資產品銷售的範圍。

03

轉型之役

傳統農資轉型已經成爲時下常態,其中企業轉型一般3條路徑:

第一、走智慧農業之路。

農資企業跳出單純賣產品的方式,而是從種植的生產端、渠道、營銷等產業化上全產業鏈佈局,並且用互聯網技術幫助種植大戶賦能,從而推動農資產品的銷售。

走智慧農業之路的戰略,可以幫助企業改變產品定位,結合市場生產出符合用戶需要的產品。

第二、走服務供應方之路。

不賣產品,改行賣服務。通過爲種植戶提供農業服務,從而贏得訂單。將過去“把農藥賣到農民手裏”轉變爲“幫農民把農藥噴施到田裏”。

畢竟,隨着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越來越多,專業服務組織一般選擇從農藥廠家直接購進大包裝的藥劑,減少了中間商環節。農資商也可以考慮轉型成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比如說植保無人機飛防。

第三、走連鎖經營之路。

連鎖經營可以抵抗部分風險,而卻還可以降低運營成本。通過若干企業商店以統一店名、統一標誌、統一經營方式、統一管理手段連接起來,共同進貨、分散銷售、共享規模效益。同時還可以通過發展縣域服務中心或者服務站的方式現實全國連鎖經營。

4、環保與安全問題仍爲重要

環保與安全依然是高壓線,政策的導向性越來越明顯,在2018年的行業幾乎都是圍繞着環保覈查、安全生產、新農藥條例開展工作的,其中就有幾家規模較大豆企業因環保不合格而被曝光,也不缺乏製劑企業因產品違規添加和不規範經營被處罰,嚴厲和處罰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2019年會隨着新條例和新規定的深入執行肯定是會越來越嚴格,這樣企業和農資渠道生存空間就變的狹窄很多。

5、營銷回歸本質

營銷會迴歸到基本層面,產品、渠道、用戶、促銷,互聯網會成爲營銷的載體而並非是全部營銷,在以前營銷是很亂的,但從去年起營銷主要靠產品的本質,質量過硬、功能保證的一些產品,在正常的渠道下銷售,其中技術對產品的支持體現在了用戶的體驗上,用戶握有對產品的體驗好與壞評論權,促銷是依託產品的質量,二不是靠“交一噸貨款,送一輛汽車”的這種口號,一些直銷的營銷模式將被終結。

6、從“量”到“質”的變化

由農業數量向農業的質量跨越,增值將代替增產,種植結構調整農戶需求發生變化,中國農業連續增產十三年之後就再沒有增產報道,供給側改革在未來的農業領域將繼續發展,農產品將由數量向質量的轉變,在種、養殖行業將由單一向多樣化發展,現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衆對於食品安全是越來越重視,在農業種植領域環保和發展也是呈現矛盾化(農藥包裝物的回收問題,農藥殘留問題,農藥減量問題,農藥利用率的問題)現在越來越矛盾化其中高價值農作物是越來越受到青睞,像一些特種小麥、小品種柑橘等等,而一些品牌農業在種植大戶的助推下將快速成長。

7、“產品+服務”爲王

產品+服務將成爲用戶的基本需求,技術人才這樣纔有用武之地,渠道是技術傳播的載體和主體,企業、渠道、個人應該要如何順勢而爲實現發展?就目前趨勢來看農業的投入總量一直在持續增長,在農業增值的趨勢下土地的流轉也向良性流轉在加速,一些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專業化和高學歷化越來越多,農藥產品的價值除了商品性的屬性外,服務屬性將受到更多的重視。

關門、倒閉、被兼併!農資淘汰潮中要做“王者”不做“青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