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期,外戚王氏家族成员王莽篡汉做了皇帝。王莽开辟的始建国在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下,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啼饥号寒。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新朝诸地百姓都纷至沓来举旗反叛。孤掌难鸣,一个想干大事业的人必须有别人从旁帮助,尤其是要有众多朋友的支持。

公元22年,汉朝宗室后裔刘秀在宛县举义呼应绿林军。刘秀带着起义部队途径颖阳地区时,颖阳本土人士王霸号召了一些朋侪果断地加入了刘秀的起义部队。刘秀豪情地接纳了他们,之后刘秀的起义军先后转战诸多地。刘秀聪明睿智,英勇善战,每战必胜。王霸跟随刘秀四处征战,奋勇杀敌,屡屡建立战功。后来,因王霸家父年老体弱多病,便告别刘秀回到家乡伺候家父。战场分别时,刘秀赠与王霸诸多许多盘缠,并再三嘱咐他宽心在家照顾老父亲。刘秀与王霸两人洒泪而别。

"朋友"两个字,大家都挂在嘴边,实际上,人的一生中,也交不下几个真正的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日后,刘秀统率部队奔赴洛阳征战时,途径颍阳,便亲自动身前往王霸的家中去看望其及家父。王霸颇受感化,就央求家父让他追随刘秀去建功立业。王霸的父亲言道:"既然得到刘将军(刘秀)这般器重于你,你要懂得结草衔环。你还等什么呢?快去吧,男儿志在四方,你应尽心尽力地辅助刘将军,切忌不可有始无终!

生命不止,希望就不息。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心中充满希望,就能以坦然的心情看待挫折和打击,就能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当时,刘秀既不是皇帝也不是起义军的最高领导,而让绿林起义军拥戴为更始皇帝的刘玄,对运筹帷幄、骁勇善战的刘秀东猜西疑,甚是嫉妒和防备。而此时的刘秀为了避开浑水,以免招致无妄之灾,保留自己的势力,就上书奏请刘玄让他前往河北之地去招降诸州县郡起义部队,刘玄照搬准许。因而,王霸跟随着刘秀远离而去。二人历经跋山涉水,鞍马劳顿,一路风尘仆仆。追随刘秀的不少人都认为刘秀干不成大事去,认定其成就不了一番伟业,于是在半路上很多人都渐渐地抛弃了刘秀,不辞而别。

在你富贵的时候,尽管你家门前宾客不断,但真正能称得上朋友的人寥寥可数。

即使这样,依然没有撼动王霸誓死追随刘秀的意志,他依旧是一如既往地、忠心赤胆地护卫着刘秀。一路上悄声无息离去的兵将或朋友逐渐攀升,身边的朋友或兵将日益减少。在刘秀等人渡过黄河天险之后,四处张望,刘秀只见身边仅有王霸和少数的几个亲兵,寥寥几人而已。刘秀对王霸言道:"自起义以来一直追随我的人,也只剩你王霸一人了,你真可谓是疾风知劲草啊!古人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患难见真情,患难中结交的朋友是最难忘怀的。

待刘秀抵达蓟县之后,还没有完全立足。一日,据可靠消息说割据在邯郸的王郎要击杀他,而获悉消息后,追杀的兵士已据此不足十余里之地。刘秀自知不敌就趁天黑之时急遽向南撤离。再这样一种局势之下,王霸不顾个人之安危断然竭尽全力、扑心扑肝地保护着刘秀,几度帮助刘秀摆脱危险。不久,王霸带着人荡平了王郎,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随后,先后历经多年的战场厮杀,刘秀功成名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了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但室刘秀依旧不忘王霸的赤胆忠心和聪明才智,越发信任他。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完成的背后,总有不少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成功人士也是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花费了诸多的时间、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孤独地承受着寂寞和无助所带来的的痛苦。

公元33年,刘秀任命王霸为上谷太守。成为封疆大吏的王霸从始至终也不忘刘秀对他的这份朋友之情和知遇之感,加倍努力地辅佐着刘秀。王霸在上古太守任期内,孜孜无怠,尽忠尽职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王霸与士兵们一起同甘共苦,治缮隘口,修筑亭障。以身作则在战场上带头摧锋陷阵、冲坚毁锐,为稳固和捍卫东汉江山作出了卓越不凡的功勋。

朋友源于患难之中,尤其是你从高处跌到人生谷底的时候,最能辨别朋友的真伪。

刘秀之所以那么相信重用王霸,就因为他们之间的友情已经经过了磨难和生与死的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