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是王安石对“常平仓”功能的加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曾任美国副总统、农业部长的华莱士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借鉴吸收了我国古代这种保护农业生产的良策,他将中国传统“常平仓”制度并入农政立法中,建立了“减产津贴恢复价格”之《农业调整法》,成为“罗斯福新政”帮美国走出大萧条的重要措施之一。到了北宋时期,由于过于发达的商品经济,所谓“三代圣王遗法”的传统“常平仓”制度已经不符合经济的发展,于是王安石结合传统“常平仓”之法提出了“青苗法”,“常平仓”由以前在灾年提供粮食转变为提供现金,功能也由简单的平抑价格转变为惠农措施,正是这个转变,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在当代货币经济阶段运用古代制度作出了榜样。

引言

当汉王朝的“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成为历史之后,汉帝国又进入一个稳定时期,历史上将这个时期称为“昭宣之治”,帝国重新获得新生。汉宣帝元康年间,为了解决“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的问题,大司农丞耿寿昌对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的“平准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常平仓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成为古代良政之一,曾经为我国古代财政税收、保护农业、稳定经济、救灾救荒作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

美国大萧条时期,农业部长华莱士将“常平仓”的思想原理结合美国资本主义农业现实,将“常平仓制度”加以实践,并通过立法方式建立了美国永久的现代“常平仓制度”,为美国走出大萧条奠定了基础。

那么“常平仓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封建模式下的经济制度怎么可以成为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

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

“常平仓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变

所谓“常平仓”,简而言之就是是国家建立一个粮食价格调整机构,该机构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稳定粮价。当粮食丰收的时候,国家会通过“常平仓”高于市场价格收购一批粮食,避免“谷贱伤农”。当粮食歉收时,国家也会通过“常平仓”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国家储备粮食,避免粮价虚高,人们吃不起饭而成为流民。这就是“常平仓”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

在中国古代,“仓廪”体系作为一种特殊的财政制度古而有之。西周时期,便有“司稼”的官职根据农业年成的丰歉,决定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做到周济紧急,平抑价格,可以说这是后世“常平仓”制度的雏形。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范蠡提出了“计然之术”,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大量收购社会未形成急切需要、价格尚且便宜的商品,待等到价格上扬时出售,这个办法显然有利于农业生产者和一般消费者,更难能可贵的是,范蠡将这种思维与治理国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平粜”政策,经过政府调节,可以有效制止粮食匮乏或者过剩现象,这与后来的“常平仓”原理是相吻合的。

范蠡西施雕塑

范蠡这种经济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李悝,他在魏国推行改革之初,便推行了“平籴之法”,其中心思想便是针对谷物产量的波动与青黄不接的情况,用国家收购和抛售方法平抑粮价,保障民生,李悝的“平籴法”进一步强化了国家职能,为“常平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战国中期的管仲将这种制度糅合进商业经营中提出了“敛轻散重论”,这篇理论侧重于货币、物价和农产品的交换,意思也很明白,就是国家对于人民的生产过剩应该予以关注,以轻敛之,以重散之。国家在农产品价格便宜时敛积,价格升高时散行,这样可以获取暴利,国家在买卖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平抑物价,可谓是一举数得的经济行为。

范蠡、李悝、管仲为后来的“常平仓”制度的提出提供了足够借鉴的实践证明和理论基础。

管仲影视形象

二、

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提出的“平准法”成为“常平仓”制度建立的实践基础。与先秦提出的理论大致相同,他也是作用贵时抛售,贱时买进的方式对市场进行调节,其主要目的是稳定物价,并非牟利,更重要的是,他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稳定物价的思想,为后世封建王朝的农业思想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汉宣帝时期,耿寿昌改组之前桑弘羊的“平准机构”,最终提出全面建立“常平仓”的思想。

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常平之名起于此也。

“常平仓”制度建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所以作为成熟的经济制度被历代王朝所沿用,体现了这种制度本身的有效性。

古代粮仓博物馆

三、

到了北宋时期,由于过于发达的商品经济,所谓“三代圣王遗法”的传统“常平仓”制度已经不符合经济的发展,于是王安石结合传统“常平仓”之法提出了“青苗法”,“常平仓”由以前在灾年提供粮食转变为提供现金,功能也由简单的平抑价格转变为惠农措施,正是这个转变,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在当代货币经济阶段运用古代制度作出了榜样。

从现代分析来看,王安石之“青苗法”实质上已经转变成农业贷款性质,但是这个贷款仍然遵循了“常平仓”制度的基本原理,但也仅是贷款与贷物的区别罢了。从这个时期,“常平仓”制度出现了两种性质的功能:一是保持了原有平抑物价与救灾救荒的功能。二是具有了金融政策性质,即惠农贷款功能。

正是王安石对“常平仓”功能的加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曾任美国副总统、农业部长的华莱士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和“均输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借鉴吸收了我国古代这种保护农业生产的良策,他将中国传统“常平仓”制度并入农政立法中,建立了“减产津贴恢复价格”之《农业调整法》,成为“罗斯福新政”帮美国走出大萧条的重要措施之一。

王安石雕塑

“常平仓”制度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农业政策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胡佛总统于1929年制定的《农产品销售法》为代表的“刚毅的个人主义”农业思想。第二个阶段以1933年罗斯福总统制定的《1933年农业调整法》为代表的“常平仓”农业思想。

一、《1929年农产品销售法》的失败。

19-20世纪之交,由于世界农产品需求膨胀,导致美国农业投资大量增加,从而引发了美国农业的第二次“农业革命”,机械化成为农业的主要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现代商业管理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土地的大量开垦,育种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农业进入了“黄金二十年”。但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美国农业越来越直接依赖世界市场,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美国农业投资发展埋下祸根,从这一观点来看,说是其一战后的农业萧条引发其经济大萧条也是合乎情理的。

一战结束以后美国农业萧条爆发。从1920年开始,其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到了1921年底,价格水平仅仅维持在上一年的60%,归根结底主要原因是出口渠道不畅、国内消费能力下降、资本不顾市场萎靡继续对农业加大生产等原因。说到底,美国的农业问题表现为“价格问题”,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成为当时解决农业萧条的关键。

大萧条前美国各州的农业分布图

著名的“麦克纳里·豪根法案”就是在此时提出的,实质上真正目的是通过政府固定价格,向国外倾销过剩农产品,人为抬高国内价格,但这个法案虽两度在国会通过,但被当时的柯立芝总统否决,胡佛总统《1929年农产品销售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实施的。

其主要措施是成立美国农场局,给予农产品销售合作社资助,通过联邦农产品稳定公司采购过剩农产品。出台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只是老生常谈而已,农业萧条根本得不到有效缓解,将农业与其他产业在经济上视为平等,通过农业合作社有秩序销售农产品,就一定能稳定价格使生产者受益吗?

事实上,不可能!因而农产品价格的继续下滑引起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崩溃,导致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收购的农产品价值低于收购成本,因而纷纷破产,农场局计划也随之失败。胡佛又提出,解决农业问题不应该损害政治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刚毅个人主义”,实质上是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神圣不可侵犯,信奉个人奋斗解决问题。

然而,这种自由放任哲学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显然已经走到了尽头,美国农业问题不是个人或者机构所能解决的,因此国家介入已成必然,政府干预已经是历史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的“新政”顺应历史,走上了美国政治舞台。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二、“常平仓”制度在美国的尝试。

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初,美国农业面临的最严重的形势便是农业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的不对等,导致农业资产萎缩,无法支撑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所以必须要调整产量,罗斯福总统与华莱士部长对农产品的调整有三个目的。

1. 建立并保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以及相应的销售条件。

2. 实现购买力平价的办法就是纠正现在的非平价,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情况,以真正可靠的步骤进行。

3. 保护消费者利益,调整农业产量,使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保持在一个恒定的价格。

《1933年农业调整法》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常平仓”计划,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借鉴了一些“王安石经济思想”,如成立“联邦过剩农产品救济公司”,收购农产品发放给贫民,与此同时,针对农场主的信贷措施通过专门的农产品信贷公司来执行,与王安石的“青苗法”无异,这两个政府公司实质上就是美国的农产品“常平仓”。

农产品信贷公司

总而言之,《1933年农业调整法》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增强了农村购买力,部分解决了城市工业开工不足的问题。另外农产品信贷公司发放的农业贷款,避免了“谷贱伤农”的农业问题,还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联邦农产品救济公司则是执行了“常平仓”救灾救济功能,解决了贫困者生活问题的同时,客观上起到限制农产品价格下跌的效应。所以正是因为新政初期对“常平仓”制度的实践获得巨大成功,所以在《1938年农业调整法》中,华莱士以立法形式将这一做法固定下来,全面建立了“常平仓”制度。

1937年5月27日,华莱士在美国国会中发表声明说:“从国家、消费者和农业利益的观点来看,应当全面建立常平仓,以提高供应和稳定价格是基础。”罗斯福总统表示赞同。1938年2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常平仓”制度成为美国永久农业立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个:第一、建立“常平仓”制度;第二、建立农作物保险制度;第三、建立城市人口福利制度。

在“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战胜大萧条时,可以说“常平仓”制度的建设成为其新政的制度基础。从后来的影响来看,“常平仓”制度的建立成为美国农业稳定发展,经济腾飞的不可或缺的制度,也是其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基础制度。

美国的“”常平仓

结语

中国文化传统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坚实的基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我们更注重历史,更注重传统文化,我们所持态度也就是从中吸取有用的成分,这便是“古为今用”。在我国,“三农问题”突出,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常平仓”制度仍旧可以服务于现代农业问题,但需要创新发展,美国依靠“常平仓”制度走出困境给我们展示了鲜活的例子。总之,古老的制度至今依旧存在,但要重新提起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如何借鉴古代农业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复活古代优秀制度,还是一个长期考量的问题,虽说“古为今用”,但我们的路还有很长要走。

参考资料:《论常平仓》、《美国年鉴》、《约瑟.孔子和农场主》、《华莱士日记》、《史记.平准书》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