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無邊界地肆意擴張的“好日子”可能快要到頭了,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以稅收爲突破口,對互聯網巨頭的擴張樹起邊界。

來源 | ANBOUND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每日經濟》第5749期

爲期兩天的歐盟財長會議在9月8日結束,此次會議的一個顯著成績是,歐盟在對大型跨國互聯網企業徵稅問題上的磋商取得進展。如果按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就向互聯網企業徵收科技稅問題達成一致,這很可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

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公佈一項提案,擬對全球年收入超過7.5億歐元、歐盟境內年收入超過5000萬歐元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徵收3%的臨時稅。這項提案預計將影響包括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等在內的全球150家最大科技公司。

根據新的立法提案,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均可對發生在其境內的互聯網業務所產生的利潤徵稅。而在現行規定下,互聯網公司只需在其總部所在地一次性交稅。在歐盟財長會上,歐盟各國政府一致認爲,應該改變稅收規則,以增加對目前稅負偏低的數字服務的徵稅。如果歐盟各成員國統一開徵科技稅,每年財政收入總計可增加50億歐元。

關於如何徵收科技稅

仍然存在分歧

不過,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仍然存在分歧。目前,包括奧地利、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等在內的國家打算推進3%的稅收計劃。這些歐洲大國認爲,由於互聯網科技巨頭將應稅利潤轉移到低稅國家,已造成數百萬歐元的稅收損失,希望儘快出臺解決方案。

法國財長Le Maire還表示,歐洲不是在用科技稅來攻擊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互聯網巨頭並沒有像我們自己的中小企業那樣支付同等水平的稅收,再也不能接受讓我們的中小企業比谷歌、亞馬遜或Facebook多支付40點的稅收。

但包括愛爾蘭、瑞典、芬蘭、丹麥和馬耳他在內的國家表達了強烈的保留意見,這些國家普遍是低稅小國,由於其境內駐有大型美國跨國公司,他們希望歐盟的改革能夠與全球科技稅制改革結合起來。

愛爾蘭財長表示,對單邊的歐盟科技稅非常擔憂,這些措施將在全球範圍內發出“錯誤的信號”。小國財長們還警告,徵稅計劃可能使歐盟與國際慣例不同步,因而破壞跨大西洋關係(即美歐關係),也使得全球科技稅改更難達成共識。

互聯網巨頭

正在變得失去邊界

歐盟要對跨國互聯網企業開徵科技稅,實際上是國家組織要對互聯網巨頭建立邊界的一個強烈信號。

全球互聯網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國家不刻意利用強力手段來“封殺”網絡,那麼互聯網基本上可以做到無遠弗屆。那些在互聯網世界裏佔有技術創新領先和產業領先的國家,將有能力建立起極大的不對稱優勢;

那些利用互聯網特性建立起強大平臺的科技巨頭,將擁有近乎壟斷的權力。比如美國的互聯網巨頭Google、Facebook、亞馬遜、Netflix等,它們都在各自的領域裏擁有近乎壟斷的控制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數據時代,隨着對個人信息收集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增強,互聯網巨頭對公衆信息的瞭解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正常的商業範疇,它們的業務拓展也遠超過去的互聯網企業,它們不僅是技術公司,還是掌握大量數據並擁有加工能力的信息公司,還是有極強滲透能力的金融公司——互聯網巨頭正在變得失去邊界,無所不包。

馬雲對於互聯網企業的膨脹有過警覺。他在2013年曾表示:“在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在數據時代到來的時候,大家都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你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你必須是個社會的企業,是社會公衆服務的提供商。如果不是,它自己就滅掉你。”馬雲的清醒反思,顯示出他對互聯網巨頭擴張的擔心,也隱含了他對政府總有一天會出手收拾互聯網巨頭的擔心。

政府將即將出手

爲互聯網巨頭建立邊界

現在,政府很快就要出手了,突破口就選在交稅問題上。互聯網公司的業務無遠弗界,穿州越省跨國,但互聯網公司的稅收一般只在總部註冊地繳納,這被認爲帶來了不公平。

今年7月,美國最高法院以5:4的票數判決,各州有權對互聯網電商公司的跨州銷售徵稅。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以亞馬遜爲批評對象,要在全美徵收互聯網銷售稅。英國財長哈蒙德也表示,正考慮參考美國的做法,向互聯網電商增加一個特別稅種——“亞馬遜稅”。

徵稅的主要目標是在線零售平臺,如果一時無法達成國際合作,英國將自行頒佈臨時徵稅措施,以期零售業線上和線下再平衡。在中國,政府也在考慮對電商業務徵稅。

互聯網公司無邊界地肆意擴張的“好日子”可能快要到頭了,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以稅收爲突破口,對互聯網巨頭的擴張樹起邊界。今後,互聯網巨頭髮展的模式,可能需要有所改變了。

延伸閱讀

平等:誰該擁有數據

來源 | 《今日簡史》

在《今日簡史》中,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爲,科技發展會帶來一些顛覆性的結果,比如人工智能的發展會讓人類失業,再比如大數據會左右人類的決策,成爲實際意義的獨裁者。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隨着政治體制與社會福利的改進,全世界都會覺得人類正在邁向人人平等,而全球化與新科技看上去更是加快了這一進程。但尤瓦爾·赫拉利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認爲全球化與因特網會加劇不平等,擴大階級之間的差距。

首先,在作者看來,從石器時代開始,不平等纔是主旋律。直到工業革命之後,人們才慢慢開始有平等的意識,第二個方面,科技的發展會讓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最後一點,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這種不平等變得更大。

先說第一點,不平等纔是人類發展的主旋律。爲什麼這麼說呢,看看考古發現就知道,從石器時代開始,不平等就已經出現了。比如說,在同一個狩獵採集部落裏,有些人的墓穴就搞得富麗堂皇,還放上象牙珠寶等東西陪葬,但有些人就只能挖個洞,草草埋了。農業革命以後不平等的情況就更加明顯了,隨着土地成爲重要生產資料,擁有更多土地的人就能世世代代壟斷財富和權利,階級制度成爲了常態。而爲了維護這種不平衡,精英階層往往還會提出君權、神獸等理論,盡一切可能讓階級制度合法化,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追求平等並沒有成爲人類共同的信念。直到工業革命之後,出於對經濟發展以及國家統治方面的需求,普通國民的健康、教育和福利纔得到重視。因爲工廠需要上百萬的健康勞工集體協作,而國家安全也需要維持足夠數量的正規軍。最近一個世紀裏,隨着共產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興起,平等成爲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階級、種族和性別之間的不平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21世紀以來,全球化的進步也許更會讓人們覺得,我們似乎正在實現全民平等。但是在作者看來,全民平等不太可能實現,因爲即便是大衆追求平等的今天,只佔全球人口1%的富豪卻佔有全球一半的財富,更誇張的是全球最富有的那100人,財富總量超越了全球最貧窮40億人的總和。而隨着科技的發展,這個差距會變得更爲懸殊,並且會從經濟上的不平等逐漸轉變成生理上的不平等。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講得第二點內容。

第二點,爲什麼說科技的發展會讓窮人富人的不平等從經濟的不平等轉變成生理上的不平等呢?所謂生理上的不平等就是說,在不久後的將來,隨着生物科技的發展富有階級不僅僅是更有錢,他們很可能還可以用錢來延長生命,提升認知能力,讓自己變得比普通人更加聰明、更爲健康,人與人的差異就會越來越大。如果這樣發展,到了2100年,最富有的那1%的人可能就不僅是擁有全世界大部分的財富,同時也會成爲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健康、最好看的人,而剩下的那99%的人,他們的命運與社會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人類可能就會分裂成兩羣,一小羣超人類,以及絕大多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智人。

那麼我們還有沒有辦法避免上述這種情況出現呢?在作者看來,如果要避免不平等的情況進一步加劇關鍵在規範數據的所有權。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造成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也不同。在農業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有土地的人成爲貴族或者地主,沒有土地的人就是平民。工業革命以後,機器和工廠就成爲了最重要的資源。佔有機器、工廠的人成了資本家,沒有這些資源的人就是無產階級。到了今天,數據變成了最重要的資源,比如說google、臉譜網這樣的公司,就想盡一切辦法蒐集我們的數據,普通人很難抗拒這樣一個過程,往往會用自己的數據換取免費的產品或服務。一旦這些數據被企業和政府掌握,他們就能更容易的操縱大衆,爲大衆做決定。所以,如果想要避免不平等的情形加劇,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規範數據的所有權,其中,比較有可能的一種方式就是用算法形成網絡,讓所有人共同擁有所有數據,一起監督未來的發展

簡要回顧上述內容,關於大數據時代的平等議題,作者的觀點是,首先在人類歷史上,不平等纔是常態。想追求平等沒那麼容易。其次,科技的發展會加劇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最後,如果要避免這種不平等進一步加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規範數據的所有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