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庫創始人、首席研究員陳功先生談如何做研究?

我所從事的研究與經濟學理論的研究有很大不同,經濟學理論,建立在模型、數據和邏輯的基礎之上。從理論聯繫的角度來看,我更關心的是邏輯和證據,這種“證據”包括有數據,也包括有案例,或許這是我與經濟學理論的唯一聯繫。

我所從事的工作以及我所構建的理論體系主要依靠的還是信息分析思維,在實踐分析應用方面,則以信息分析思維爲基礎,建立起來一種動態追蹤的研究框架,這就是信息分析,信息分析是一個體系,不是一種概念,目的是爲了捕獲、確定一個可信度最高的動態趨勢,進而沿着這一趨勢得以推演和預測未來。所以,信息分析思維與信息分析是不同的,前者是理論體系的建立,後者是應用和實踐。

當然,這樣的研究方法,可以說是經驗主義的方法,也可以說是實證的方法。從最終的實踐結果來看,是非常成功的,因爲趨勢和預測,都是可以驗證的,只要你擁有時間,通常就會擁有這樣的驗證機會。錯誤或者正確,完全是可知的。事實上,我的理論和分析體系,運作正常,驗證成功的幾率非常高。

就公共政策研究來說,這樣的信息分析體系,價值和含金量非常高,因爲它的研究目標就是直接圍繞着公共政策,而不像經濟學,重點目標是爲經濟理論的構建和理論創新。雖然公共政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綜合學科,屬於跨度很大的知識系統,但公共政策研究的最重要分析工具和理論工具,其實就是信息分析思維和信息分析,經濟學以及其他學科僅是基礎常識和背景知識而已,這是大規模知識系統研究的基礎和路徑。

(因圖片內容量過大,請單擊圖片放大觀看)

關聯

閱讀

安邦智庫又一建議被政府採納,

這並非偶然

安邦智庫判斷:早在十三五規劃的初期,安邦智庫(ANBOUND)就着手對中國軍民融合未來的發展模式進行構想,前瞻性的提出“深化軍民融合有賴資本層面推動”的重要論斷。事實證明,這一建議最終被政府採納。

來源 | ANBOUND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綜述自《每日經濟》、《每日金融》、《戰略觀察》等產品

從本週開始的珠海航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殲20和裝配矢量推進器的殲10B的亮相更是讓人激動不已,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軍事技術的突飛猛進。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爲源自中國本土的獨立智庫安邦(ANBOUND),在爲祖國軍事力量變強而高興的同時,不忘進一步追蹤研究,爲中國軍民融合戰略出謀劃策。

軍民融合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可能還是一個相對新鮮的詞彙。的確,中國嚴格意義上推動軍民融合是在21世紀纔開始的,直到2015年才由總書記正式明確提出。然而如果我們放眼全球的話便不難發現,軍民融合可有着深遠的歷史

中國軍民融合要實現的戰略目標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當時的德國與俄國分處大戰的兩個陣營,德國軍工體系完整,依賴軍民融合,軍事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超俄國,在東線取得了坦能堡戰役的輝煌勝利。

而俄羅斯則是國有的軍工體系,這個體系在開戰初期僅爲俄軍提供了40門重炮,遠遠落後於德國的960門重炮數量。即便是戰爭後期,俄羅斯的軍工體系也依舊缺乏生產重型火炮的能力。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走軍民融合之路讓德國在戰爭時期嚐盡了甜頭,後來同樣的體系也運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俄羅斯卻不汲取教訓,始終堅持自己的國有獨家軍工體系,不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喫了大虧,在戰後也因這個“國有獨家”體系,汲取了過量的社會財富,最終讓蘇聯走向了崩潰。

中國嚴格意義上推動軍民融合是在21世紀纔開始,本世紀初開始提倡“軍民結合”,“寓軍與民”發揮軍民兩用技術;2006年提出深化國防科研體制改革,建設國防科技創新新體系。2015年3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

立足國內外比較和歷史比較,安邦智庫(ANBOUND)認爲,中國的軍民融合至少應該實現三個戰略級的目標

第一,使得中國加速發展的國防支出在財政上可持續。中國近十年來國防安增速都高於經濟增速,並且這一趨勢可能還會延續,財政壓力也在不斷增大。要想實現財政上的可持續,不能不走軍民融合的路子。

第二,中國發展國防的科技與資金投入,應該爲發展民用工業和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中國經濟正處在“新常態”和L型“平臺期”,龐大的國防投入應該儘量與經濟增長和民用工業發展形成協同效應,還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

第三,只有軍民融合才能推動軍工企業轉型和強化服務供給能力。必須意識到,發達國家的軍工體系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在海灣戰爭後,世界新軍事變革快速發展,西方軍工企業率先從武器裝備供應商向軍事體系的服務供應商轉型。作爲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也極有必要超越武器供應商階段,融合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形成全產業鏈、系統化的國防服務供應與保障體系。

深化軍民融合有賴資本層面推動

其實早在十三五規劃的初期,安邦智庫就着手對中國軍民融合未來的發展模式進行構想,並前瞻性的提出“深化軍民融合有賴資本層面推動”的重要論斷

在我國,中國軍民融合推進方式主要包括“軍轉民”及“民參軍”兩類。“軍轉民”,主要是推動軍用高科技成果的民用轉化和軍工科研院所改制,促進以十大軍工集團爲主的傳統軍工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提高資產證券化率。

而“民參軍”,則是國家通過出臺系列政策,降低准入門檻,鼓勵民口國企和民營優勢企業參與軍工產品研製生產,提高軍品採購市場化程度,同時倒逼傳統軍工企業降本增效,大力創新,加速改革。

從技術層面看,“軍轉民”中的軍事技術進入民用市場,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進入民用產品生產和研製領域;二是進入民間銷售市場,開創並拓展其競爭性民用品的銷售業務;三是推動民用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技術創新。比如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民用化服務,就是軍轉民的典型。在整個北斗產業鏈,芯片、系統、測試、終端、應用服務等上下游企業約千家。

隨着“軍轉民”、“民參軍”的進行,軍民融合的進程不斷深入。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相信,今後,資本將成爲推動軍工深度融合的核心動能

軍民融合有其自身的難度,這涉及到一個體系建設問題。我們過去根本不存在這樣的軍民兼有的產業體系。比如美國的波音飛機公司,它的生產線既能生產民用飛機,也能製造軍用飛機,技術力量也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這就是典型的軍民融合。

我們沒有這樣的體系,如果完全白手起家來做,困難重重。因此,要解決軍隊“錢袋子”問題,就要通過軍民融合來向資本市場要軍費。軍隊開放一塊空間給市場,資本可進入市場來賺取利潤,這相當於用產業空間和市場空間來換軍費。

一方面軍隊要進一步做採購改革,一方面資本市場,尤其是投資銀行,做好股票、重組、債券和基金的工作,利用資本來重組現在的裝備工業,這是重中之重。例如,以上市的方式,又可以引進更多資本注入。這就是所謂資本成爲推動軍工深度融合的核心動能。

事實證明,安邦智庫關於軍民融合重在資本層面的建議最終被政府採納,中國政府網於2017年12月4日公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指出,要進一步擴大軍工開放,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除戰略武器等特殊領域外,在確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支持符合要求的各類投資主體參與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

我們必須承認,即便是現在,中國軍民融合還有很多的事情沒有做,如果我們對標世界上最發達的軍民融合體系美國就不難發現,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軍民兼備,實打實地走在軍民融合的道路上。2018年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明確提出聯合部隊的概念,這個聯合部隊不但將原有的軍工製造商囊括在內,而且將一大批的服務業、一大批各行各業的人才和機構也打包進來,組成了前所未有的“聯合部隊”。由此可見,他們的壯大,就是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

所以,綜合來看,如果發展環境沒有變化,那麼中國的軍民融合還有起碼20年的道路可走,前景極爲廣闊。中國龐大的軍事開支,將會成爲社會金融資源的組成部分,成爲社會資本的組成部分,刺激和推動上市公司,推動產業的高速發展,也支撐中國的國防更上一個臺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